位於(yu) 青海省西寧市大通縣的邊麻溝村,是個(ge) 有著藏族、蒙古族、土族和漢族村民的多民族聚居村。因交通不便發展緩慢,村民生活貧困。遇到壞年景,甚至吃不飽肚子。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培東(dong) 決(jue) 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村民生活狀況。在他的帶領下,邊麻溝村成功走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之路。
2011年3月,李培東(dong) 正式走馬上任。從(cong) 一名企業(ye) 家到村幹部,改變的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稱號,更是份沉甸甸的責任。
“來到這裏我隻有一個(ge) 心願,就是幫著鄉(xiang) 親(qin) 們(men) 富起來。”帶著黨(dang) 組織的任務和162戶村民的期望,李培東(dong) 開始尋找貧困根源,大刀闊斧進行改革。
解決(jue) 村民危房、統一改造土圍牆、改造環保廁所、整修村道路、修建文化廣場……提升村容村貌成了李培東(dong) 到任後為(wei) 村民辦的頭一件事。得知安尕娃、鄭生明兩(liang) 戶貧困戶改造住房資金存在缺口時,李培東(dong) 二話沒說,給每戶墊付了1萬(wan) 元,確保改造工程順利完成。
“大家守著這麽(me) 一片綠水青山,卻掙不上錢。要通過打造‘花海’,把生態旅遊搞起來。”2015年,李培東(dong) 決(jue) 心發展鄉(xiang) 村旅遊,他將近7年來經營企業(ye) 賺的近500萬(wan) 元投入到村集體(ti) 事業(ye) 中。經過一年多努力,“花海”景區剛營業(ye) 就取得開門紅,僅(jin) 3個(ge) 月門票收入就達140萬(wan) 元。花海項目的形成,將邊麻溝村變成集農(nong) 家觀光、餐飲、住宿為(wei) 一體(ti) 的知名景區,帶動農(nong) 民增收超350萬(wan) 元。
為(wei) 吸引更多遊客,景區配套服務得跟上。借助打造窎溝片區鄉(xiang) 村旅遊扶貧產(chan) 業(ye) 園機遇,邊麻溝村完成水、電、路改造和公共廁所、朔北藏鄉(xiang) 民俗風情街等多個(ge) 基礎設施與(yu) 景觀點建設,鄉(xiang) 村旅遊發展再上新台階。
如今,5公裏的幸福村道、3813米的牆體(ti) 改造、2400平方米文化廣場相繼完成,美觀大方的牆體(ti) 粉飾、流光溢彩的路燈將邊麻溝裝扮得亮麗(li) 多彩。當地貧困戶感慨地說:“以前我們(men) 羨慕城裏人的好生活,現在城裏的小汽車排成隊往我們(men) 山溝裏跑,大夥(huo) 想不富都難!”
景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旅遊接待能力逐步提升,不僅(jin) 壯大了村集體(ti) 經濟,還帶動周邊村民脫貧致富。2019年,邊麻溝“花海”景區收入430萬(wan) 元,帶動周邊餐飲等服務業(ye) 快速發展,全村近一半農(nong) 戶從(cong) 事鄉(xiang) 村旅遊業(ye) 。景區收入分紅、餐飲服務、花海務工等多渠道增收,為(wei) 村裏鞏固脫貧成果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w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培東(dong) 時刻不忘全心全意為(wei) 人民服務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使命和宗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李培東(dong) 始終堅守在抗擊疫情的最前沿。按照“早排查、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置”的工作要求,李培東(dong) 組織黨(dang) 員幹部到農(nong) 戶家中開展摸排工作,向群眾(zhong) 及時宣傳(chuan) 疫情防控知識,實現轄區農(nong) 戶走訪“全覆蓋”,排查返鄉(xiang) 人員“零遺漏”。在疫情形勢最嚴(yan) 峻的時刻,他帶頭捐款捐物,個(ge) 人捐款2000元、捐助口罩250隻,帶動全村黨(dang) 員群眾(zhong) 捐款捐物共計1.3萬(wan) 元。
隨著“遊樂(le) +休閑”的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模式逐步成型,邊麻溝村已成為(wei) 大通縣脫貧攻堅的典型。“貧困帽摘了,致富夢圓了,群眾(zhong) 們(men) 幹事創業(ye) 的勁頭足了,就算了了我一樁心願了。”李培東(dong) 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