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永尼瑪:為了心中的“美麗鄉村”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走進西藏昌都市卡若區城關(guan) 鎮通夏村,山上綠意盎然,道路旁花團錦簇,家家戶戶用上了液化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曾經的“乞丐村”,如今卻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li) 鄉(xiang) 村”。

  這一切的變化,要從(cong) 黨(dang) 員幹部加永尼瑪帶領群眾(zhong) 脫貧開始說起。

  “從(cong) 我記事起村子就很窮,很多人出去要飯。”55歲的加永尼瑪憨厚地笑笑,“1983年,我借錢買(mai) 了一台拖拉機開始跑運輸,這一跑就是18年。”在這之前,加永尼瑪在通夏村辦起了村裏第一家糌粑磨坊。由於(yu) 腦子活、思路廣,靠著糌粑磨坊和跑運輸,加永尼瑪家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有活大家幹,有錢大家掙!”加永尼瑪主動幫村裏跑運輸的群眾(zhong) 聯係業(ye) 務。在他的帶動下,通夏村先後有10戶人家開始跑運輸,這些人家在村裏慢慢富了起來。

  人有能耐不稀奇,有了公心才難得。加永尼瑪的德行贏得了村民的信賴,2001年加永尼瑪全票當選為(wei) 通夏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為(wei) 了全身心投入工作,他變賣了心愛的卡車,關(guan) 閉了經營紅火的百貨店,推掉了一單單運輸生意……下定決(jue) 心為(wei) 村裏找對策治窮根。

  村民們(men) 有人說他傻,因為(wei) 當這個(ge) 書(shu) 記,加永尼瑪一年要少掙20萬(wan) 元。他卻不以為(wei) 意:“要是為(wei) 了掙錢,我就不當這個(ge) 書(shu) 記了。藏族有個(ge) 諺語,‘一朵花不算美,滿園春色才是景。’我不能隻讓自己一家過好,隻有父老鄉(xiang) 親(qin) 過得富足幸福,這才是我們(men) 村最美的景色。”

  為(wei) 了能使全村群眾(zhong) 過上好日子,加永尼瑪把村裏的青壯年組織起來組建了農(nong) 牧民施工隊,成功闖進了昌都建築市場。隨後,通夏村又開展了運輸、奶牛養(yang) 殖等多種經營,僅(jin) 用了5年時間,全村人均年收入就超過了1萬(wan) 元。

  2012年,加永尼瑪結合施工隊的發展,通過國家投資和村民集資,蓋起了磚瓦廠。“黨(dang) 組織頭腦要靈光,要多想辦法、想好辦法,才能帶領全村人致富。”在一個(ge) 個(ge) 好辦法的帶動下,通夏村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也讓村民對黨(dang) 組織的信任感加強,紛紛向黨(dang) 組織靠攏。截至目前,通夏村全村158戶750人中,黨(dang) 員達到88人,團員達到17人。

  “這幾年,村裏增收的渠道越來越多,本來我們(men) 這個(ge) 地方交通就很便利,現在又通過大力發展村集體(ti) 經濟,成立了建築有限責任公司和全自動磚瓦廠,農(nong) 牧民運輸隊更加規範,新建的8個(ge) 物流倉(cang) 庫帶來的租金收入也很可觀,還有藏家樂(le) 等增收項目。”加永尼瑪介紹,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2.5萬(wan) 元。

  讓村民富起來,是加永尼瑪心中“美麗(li) 鄉(xiang) 村”最美的景色。經過10餘(yu) 年的新農(nong) 村建設,目前通夏村“水電路訊網、科教文衛保”十項工程實現全麵提升,群眾(zhong) 用上了清潔的能源,村裏還建起休閑廣場,組建了舞蹈隊、籃球隊。每到春節、藏曆新年和豐(feng) 收季節都會(hui) 進行文體(ti) 活動,老百姓的日子有滋有味。

  為(wei) 實現建設“生態文明村”的目標,加永尼瑪帶領通夏村群眾(zhong) ,把生態保護和植樹造林作為(wei) 全村工作重點,舉(ju) 全村之力大力開展荒山邊坡治理。從(cong) 2016年起,共投入資金108.42萬(wan) 元,栽種樹木15167棵,“美麗(li) 鄉(xiang) 村”掩映在一片綠色之中。

  “以前我們(men) 村裏的路是土路,一出門鞋子上就滿是灰塵。這幾年,村裏開始種樹、修路,大家住上了寬敞明亮的磚瓦房。現在,山變綠了,村變美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我們(men) 覺得城裏人該羨慕我們(men) 了!”村民斯朗說。

  2012年西藏自治區從(cong) 優(you) 秀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中選拔鄉(xiang) 鎮公務員,加永尼瑪被選拔為(wei) 一名國家公務員,擔任昌都市卡若區城關(guan) 鎮的黨(dang) 委委員。“作為(wei) 首批受益者,我感到非常光榮,幹勁也更足了。”他說。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03日 13:06 來源:新華社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