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州“牡丹”——記甘肅臨夏州臨夏市王坪村第一書記馬興文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芍藥花開正當時。馬興(xing) 文向遊客推介牡丹芍藥係列產(chan) 品采製過程。

  “牡丹隨處有,勝絕是河州。”這是在甘肅臨(lin) 夏州群眾(zhong) 中廣為(wei) 流傳(chuan) 的一句話。初夏,天朗氣清,譽有“河州牡丹第一村”的王坪村迎來百畝(mu) 花田牡丹盛放。滿眼嬌豔欲滴的牡丹令人心曠神怡,臨(lin) 夏州臨(lin) 夏市枹罕鎮王坪村的變化也牽動著每一個(ge) 臨(lin) 夏人的鄉(xiang) 土情深。

  作為(wei) 臨(lin) 夏市唯一的山區村,王坪村產(chan) 業(ye) 薄弱,基礎設施滯後,群眾(zhong) 生活困難。“廢棄的圈舍多、雜亂(luan) 的草垛多、破舊的雨鞋多。”剛到村裏任第一書(shu) 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的馬興(xing) 文吃了一驚。

  如今的王坪村已是一幅鄉(xiang) 村美景圖——萬(wan) 紫千紅的牡丹團團簇簇,家家院落幹淨整潔,村裏巷道寬敞平坦……貧困人口年人均收入從(cong) 2013年的2495元上升到現在的7721元,貧困發生率由原來的64.2%到如今實現清零目標。

  麵對成績單,馬興(xing) 文總是淡淡一笑:“我隻是盡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本分。”黝黑的皮膚、斑白的鬢發,紮根大山八個(ge) 春秋的他跟村民親(qin) 如一家。用情付出,用心做事,讓群眾(zhong) 邁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大道,是他最大的幸福。

幫到心坎裏

  一個(ge) 下雨天,馬興(xing) 文來到馬建成家。低矮的土坯房裏,地上都是水窪子,抬頭一看,屋頂上裂著縫,外麵大雨,屋裏小雨。老兩(liang) 口被貧困壓得透不過氣來:圈裏養(yang) 的兩(liang) 頭毛驢出租,一年租金還不夠飼料錢。

  馬興(xing) 文問:“願不願幹養(yang) 殖?這個(ge) 能掙錢呢。”馬建成搖搖頭:“那個(ge) 東(dong) 西我一點不懂啊。還是幫我們(men) 辦低保、五保吧。”“低保金隻能解決(jue) 一時,靠著那些錢怎麽(me) 能過上好日子?難道就這麽(me) 不饑不飽地過下去?”

  那段日子,馬興(xing) 文常常上門開導,馬建成慢慢開始嚐試外出務工。“他年齡大不適宜高強度勞動,我們(men) 讓他參加畜牧養(yang) 殖的技能培訓。一開始養(yang) 雞、養(yang) 牛、養(yang) 驢,都沒掙到錢。”馬興(xing) 文急得嘴皮子起水泡。

  在一次入戶時,馬興(xing) 文發現馬建成家門前是大片的草山,便建議老兩(liang) 口養(yang) 殖新品種“陶塞特羊”,這種羊適合散養(yang) ,繁殖成活率高,在山上放羊還能節省草料。

  經過兩(liang) 年放養(yang) ,羊群發展到50餘(yu) 隻。去年8月,老兩(liang) 口不僅(jin) 新建了一座溫室養(yang) 殖大棚,還用養(yang) 羊的積蓄在泉灣社改建了6間瓦房。日子有了奔頭,老兩(liang) 口緊鎖的眉頭也舒展開來了。

  “你們(men) 來就是做做樣子!”當時滿腹怨氣的陳灑力把馬興(xing) 文堵在門外。陳灑力一家四口,以前在蘭(lan) 州做點小生意,生活還算過得去。2015年,兒(er) 子車禍被高位截肢,突如其來的噩耗讓一家子一度失去了生活的信心。馬興(xing) 文一次次上門探望,幫陳灑力兒(er) 子再就業(ye) 找了好幾個(ge) 門路。“馬書(shu) 記是真心為(wei) 我們(men) 著想!”陳灑力一家重新燃起了希望。現在,兒(er) 子做點家政服務能掙錢了,兒(er) 媳婦擺起了小雜貨攤,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我請求入黨(dang) ,我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跟黨(dang) 員幹部一起去幫助更多的人!”陳灑力鄭重向組織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吃上生態旅遊飯

  “一方水土養(yang) 不活一方人”,5年前的王坪村陷入窘境。種植結構單一,農(nong) 作物產(chan) 量低,馬興(xing) 文算過一筆賬:種植小麥或玉米,一畝(mu) 地一年收益隻有1000元。

  馬興(xing) 文白天在村裏轉,看到家家有牡丹,葉子長得又肥又厚;晚上輾轉反側(ce) 地想,多次帶著村裏的同誌外出考察,還請臨(lin) 夏州農(nong) 業(ye) 學校的專(zhuan) 家來村裏“把脈”。專(zhuan) 家告訴他:“你們(men) 這的氣候、土壤適合種植牡丹。”

  於(yu) 是,馬興(xing) 文決(jue) 定在村裏大規模種植牡丹,成立油用紫斑牡丹種植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合作社成立後,以土地流轉、入股分紅、吸納貧困勞動力務工的方式帶動周邊57戶貧困戶增收致富。經過不斷摸索,逐漸形成了“公司+基地+農(nong) 戶”的產(chan) 業(ye) 扶貧模式,還與(yu) 廈臨(lin) 公司合作,進行訂單銷售。2019年,合作社務工人員人均增收近2萬(wan) 元。

  “原來隻是零散種植牡丹,沒想到種牡丹也能用來掙錢,現在還成了我們(men) 家的主要收入來源。”村民張居兒(er) 嚐到了“甜頭”,因為(wei) 種植牡丹,全家吃喝不愁,日子過得美滋滋。

  “5月初牡丹開放,接下來有芍藥、虞美人、油菜花陸續開放。我們(men) 要把王坪村打造成鄉(xiang) 村旅遊示範點。”馬興(xing) 文指著眼前整潔美觀的牡丹休閑苑興(xing) 奮地說。

  去年牡丹節,青海等地的遊客來遊玩,卻四處找不到吃飯休閑的地方。這件事刺激馬興(xing) 文有了建休閑苑的想法。馬興(xing) 文和隊員商量後決(jue) 定,讓本村人優(you) 先投資,但村民怕賠錢沒人敢投,馬興(xing) 文隻好發動身邊的人脈,籌集70多萬(wan) 元資金。今年6月,一個(ge) 集餐飲、休閑娛樂(le) 、文化沙龍為(wei) 一體(ti) 的旅遊項目正式營業(ye) ,短短幾天,日均收益2000多元。

  “每個(ge) 月底薪1500元,生意好了還有提成,在家門口就能掙到錢。”在王坪牡丹休閑苑打工的方萍霞高興(xing) 地說。

  村民眼裏的大能人、貼心人,在妻子眼裏卻是個(ge) “甩手掌櫃”。“媳婦在自來水公司跑業(ye) 務,工作也比較忙,但自從(cong) 我駐村後,家裏大事小事全扔給她了。”說起家庭,馬興(xing) 文滿是愧疚。94歲高齡的母親(qin) 因為(wei) 心髒衰竭住進了醫院,馬興(xing) 文在村上走不開,隻能每天晚上結束工作後,才趕到醫院陪母親(qin) 說會(hui) 兒(er) 話。

  “委屈心酸有,家裏很多事都幫不上忙。”妻子陳梅華說,“但他經常說,這點苦比起村民們(men) 吃的苦來說,不算什麽(me) 。”

把群眾(zhong) 當親(qin) 人

  馬興(xing) 文剛到村裏時,村民對他的到來並不理解,“一直呆在城裏的幹部哪裏懂莊稼人的事”。可村民慢慢發現,馬興(xing) 文和他們(men) 想象中的不一樣,“莊稼一年的收成他知道、養(yang) 牛養(yang) 羊的技巧他也懂”。

  去年7月,為(wei) 了美化村莊人居環境,馬興(xing) 文帶領扶貧隊員對村裏違章建築物進行拆除。不少村民疑慮重重:“我拆了,人家不拆,我不是吃虧(kui) 了?”“說了這麽(me) 多年,外麵的人來了能解決(jue) ?”

  “來了村裏,群眾(zhong) 就是我的親(qin) 人,就要為(wei) 群眾(zhong) 分憂解難。”馬興(xing) 文挨家逐戶做思想工作。村民杜和平年初剛建了一座車庫,打算給兒(er) 子娶媳婦買(mai) 車用,馬興(xing) 文真心實意勸道:“雖然你這是新房,但好房舊房一律要拆除,全村人都看著呢。不過我保證,村裏會(hui) 統一規劃停車位,幫你們(men) 解決(jue) 停車問題。”

  經過馬興(xing) 文耐心的講解,杜和平主動拆除了自家違建物。村民一看,“都是一碗水端平”,也由“釘子戶”轉變為(wei) 拆違“帶頭戶”。有礙觀瞻的建築拆除後,村裏的麵貌改善了很多,大家都拍手稱讚。

  駐村8年,有一件事令馬興(xing) 文記憶深刻。

  郭蓮梅老人在去世前將自己的遺產(chan) 全部交給村委會(hui) ,這個(ge) 舉(ju) 動在村裏“炸開了鍋”。原來,老人的4個(ge) 女兒(er) 均已外嫁,平時孤身一人。馬興(xing) 文隻要一有空,就去看看老人,陪她拉拉家常、說說心裏話,聽聽有什麽(me) 實際困難。老人生病住院期間,馬興(xing) 文和其他駐村隊員當起了“臨(lin) 時兒(er) 女”,輪流陪護老人,還自掏腰包給老人買(mai) 慰問品。

  2019年,郭蓮梅在彌留之際說,馬興(xing) 文和幫扶隊員比親(qin) 女兒(er) 還要親(qin) ,她的遺願就是將自家宅基地上的幾間房、承包地、享受的福利全部交給村委會(hui) 。“老人把我們(men) 當成親(qin) 人,是對我們(men) 工作最大的肯定。”50多歲的馬興(xing) 文忍不住哽咽。

  一路艱辛更是一路收獲。“我會(hui) 盡我所能,帶領王坪村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加油幹,讓好日子再上一個(ge) 新台階。”馬興(xing) 文信心滿滿。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02日 16:1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