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友蓮:情係高坎村 書寫巾幗誌

貴州省從江縣委組織部 符愛波 潘阿莎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駐村的意義(yi) 究竟是什麽(me) ?她這樣回答:“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服務好群眾(zhong) 是我的責任。我出生在農(nong) 民家庭,對農(nong) 村、農(nong) 民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她是貴州省從(cong) 江縣高坎駐村第一書(shu) 記彭友蓮。2019年3月,彭友蓮帶著組織的重托和期望,一頭紮進了環境惡劣的高坎村,繼續著高坎村的脫貧攻堅工作。一年來,她深入生活、紮根村民、凝聚愛心、動員力量,不斷補齊“兩(liang) 不愁三保障”短板。

真誠,為(wei) 民“搬”出新生活

  高坎村距停洞鎮政府所在地12公裏,全村共163戶736人,其中貧困戶60戶281人。高坎村80%以上的住房都是修建了二十多年的吊腳樓,年久失修,還存在各種安全隱患。

  村裏隻有老人和孩子,實施產(chan) 業(ye) 發展很困難,更難以在短時間取得成效。要摘窮帽改窮業(ye) 拔窮根,出路隻有一條,就是搬遷。

  彭友蓮和她的“小毛驢”(日常騎行的摩托車)一直往返於(yu) 高坎村和移民搬遷小區,從(cong) 思想動員到搬遷入住,彭友蓮說破了嘴,費盡了心。

  村民王興(xing) 茂是2019年的搬遷戶。他原來居住的房屋已破爛不堪,為(wei) 動員他搬遷,彭友蓮經常上門宣傳(chuan) 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苦口婆心算政策賬、經濟賬、健康賬、養(yang) 老賬,多次帶著王興(xing) 茂到美俄安置點看房,幫助購置家庭生活用具,最後王興(xing) 茂同意搬遷。

  “細水長流,則能穿石。”通過彭友蓮和村“兩(liang) 委”一次次的苦口婆心地交流,終於(yu) 用真誠換取了群眾(zhong) 真心。2019年,高坎村有72戶搬遷戶住進了新房子,成功挪了窮窩。截至目前,高坎村全村易地扶貧搬遷100戶474人,實現56戶165人成功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2.19%。

  陳新芝一家有8口人,分了兩(liang) 套房,她激動地說道,“再也不用一家人擠在幾十平方米的房子裏,孩子現在上學也近,我還可以在附近找活幹,今年我們(men) 家還加入了鎮裏的種、養(yang) 殖合作社,感謝彭書(shu) 記!”

實幹,為(wei) 民“拆”出新村貌

  2020年是從(cong) 江縣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之年,全縣上下按照掛牌督戰工作要求,全力補齊短板弱項,堅決(jue) 割掉“貧困尾巴”。高坎村作為(wei) 掛牌督戰村之一,最大的短板就是老舊房拆除、複墾複綠工作。

  為(wei) 推動老舊房拆除、複墾複綠工作,彭友蓮一邊跑搬遷群眾(zhong) 家講政策,一邊跑部門申請項目、資金,最後得到搬遷群眾(zhong) 的同意。

  2020年初始,正當彭友蓮準備大幹一場時,受疫情影響拆房工人遲遲未到位,時間一天天流逝。看著眼前停滯不前的工作進度,彭友蓮按捺不住了,她帶領村幹部動手拆起房子來。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廖聲登說:“彭書(shu) 記強得很,有一回爬上房梁去下瓦片的時候不注意崴到了腳,我們(men) 喊她休息一下,她不理會(hui) 繼續揭瓦片,到了晚上腳腫得不行了才擦藥。”彭友蓮的“強”已經不是一兩(liang) 天的事了,而正因有了這股“強”勁,高坎村的舊房拆除和複墾複綠工作才得以有序開展。短短兩(liang) 個(ge) 月時間,高坎村已拆除舊房76戶、完成複墾複綠76戶。通過複墾複綠,高坎村原來雜亂(luan) 無章的破爛房屋不見了,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牽掛,為(wei) 民“扶”出就業(ye) 路

  2020年春天因疫情推遲了農(nong) 民工郭江輝和郭樹良的複工進程。他倆(lia) 原在廣東(dong) 省東(dong) 莞市一家加工製造廠幹了3年,往年的這個(ge) 時候他們(men) 早就外出打工了,但在2020年因疫情影響遲遲沒複工,他們(men) 的焦急彭友蓮看在眼裏,也放在了心上。

  3月19日,彭友蓮接到鎮就業(ye) 辦的通知,下午會(hui) 有一列複工班車去往廣東(dong) ,她立馬告知了他倆(lia) ,並一早將他倆(lia) 的健康證明準備好,送他們(men) 上車。

  3月21日,彭友蓮像往常一樣進群眾(zhong) 家宣傳(chuan) 就業(ye) 政策,動員群眾(zhong) 外出務工,之後便趕往停洞鎮扶貧站交材料,在途中不幸發生車禍,被送往醫院救治。

  彭友蓮在醫院裏,臉上的傷(shang) 口腫大,說話都十分困難,可她仍心係著村裏的工作,不時用手機和高坎村指揮所長聯係,對接村裏的各項工作,“郭江輝和郭樹良兩(liang) 人外出務工怎麽(me) 樣了?我們(men) 村的勞動力就業(ye) 進度怎麽(me) 樣?”

  村指揮長李鬆平答道:“您安心養(yang) 傷(shang) 吧,郭江輝和郭樹良在廣東(dong) 的製造廠上班了,你的基礎工作做得紮實,我們(men) 推動起來有序。”

  “彭書(shu) 記,我和郭江輝到廣東(dong) 上班了,你放心啊!”外出務工的郭樹良主動打來電話報平安。

  就這樣,彭友蓮一邊安撫滯留在家的群眾(zhong) ,一邊宣傳(chuan) 著就業(ye) 扶貧政策。挨家挨戶統計外出務工人員,將名單上報鎮裏,由縣裏統一安排、組織外出。

  在彭友蓮及村“兩(liang) 委”的努力下,全村實現轉移就業(ye) 362人,其中有139人貧困勞動力成功轉移就業(ye) ,實現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1人就業(ye) 的目標。

發布時間:2020年07月01日 12:51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