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寧夏固原市隆德縣隆德人造花工藝有限公司,企業(ye) 員工合影。
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雙孢菇栽培示範基地,農(nong) 民在采摘蘑菇。
在閩寧鎮原隆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為(wei) 當地居民看病。
閩寧鎮新鎮建設全景。
山與(yu) 海相遇,會(hui) 有怎樣的“化學反應”?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為(wei) 這一命題帶來新的答案。
24年來,在寧夏西海固這個(ge) 曾被視為(wei) “不具備人類生存基本條件”的貧困地區,11批183名福建掛職幹部大力弘揚“接力攀登”精神,一任接著一任幹;2000餘(yu) 名來自福建的支教支醫支農(nong) 工作隊員以“敢於(yu) 犧牲”的精神,凝心聚力發光熱;一批批閩商弘揚“敢拚會(hui) 贏”的精神,攪熱脫貧源頭活水……雖然年齡不同、職業(ye) 各異,但他們(men) 卻有一個(ge) 共同的名字“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ti) ”,他們(men) 以如海般的豪邁、如山般的堅韌,和寧夏幹部群眾(zhong) 一道久久為(wei) 功,探索出一條具有典範意義(yi) 的扶貧協作道路。
盡我所能,如海般豪邁
1996年9月召開的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hui) 議作出了推進東(dong) 西對口協作的戰略新部署,其中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自此,遠隔千山萬(wan) 水的閩寧兩(liang) 省區結下了不解之緣,一批批帶著海風和溫暖的福建援寧人,從(cong) 閩江水畔來到六盤山下。
福建閩寧辦原常務副主任林月嬋先後40多次來到寧夏,“移民吊莊”、招商引資、援建學校……福建援寧的多個(ge) 項目裏,都有她的心血。如今,她手機裏存儲(chu) 的號碼,寧夏的最多。
在寧夏南部山區,農(nong) 民兄弟忘不了一位林教授。被稱為(wei) “菌草之父”的福建農(nong) 林大學菌草研究所所長林占熺,1997年帶著6箱草種來到寧夏,與(yu) 貧困群眾(zhong) 同吃住,手把手、麵對麵推廣菌草種植技術。如今,富了武夷山農(nong) 民的菌菇也在六盤山旺盛生長,被當地農(nong) 民親(qin) 切地稱為(wei) “閩寧草”“幸福草”。
有位名叫李丹的年輕姑娘,曾像一顆美麗(li) 的流星劃過西海固,印在了寧夏固原市隆德縣不少學子的心裏。2006年秋天,身為(wei) 獨生女的李丹瞞著父母,離開剛工作兩(liang) 年的福州市第十八中學,赴隆德縣第二中學支教。翻山越嶺走訪貧困學生,自掏腰包為(wei) 學生添置生活用品的她,在支教期滿回到福建後,被確診為(wei) 白血病。在生命的盡頭,仍惦記著自己資助的兩(liang) 個(ge) 貧困學生的她告訴家人,如果沒辦法治了,就不要浪費錢了,用來幫助別人吧。
沒有豪言壯語,不需驚天壯舉(ju) ,裹著海風而來的溫暖,無私而豪邁。
接續奮鬥,如山般堅韌
奮鬥不止步,幸福方可期。
福建省第十批援寧幹部李仲福把“家”搬到了西海固:2016年他來寧掛職,妻子陳瑩主動請纓赴寧夏支教,一同前來的還有年僅(jin) 11歲的兒(er) 子。如今,李仲福推動建設的寧夏六盤山特產(chan) 館已在福州市多地開花,將寧夏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銷得更遠;陳瑩牽線在固原市第五中學設立的“船政班”,讓更多貧困學生得到“海風”滋潤。
牽頭實施自來水提升工程,讓4.5萬(wan) 群眾(zhong) 喝上健康水;數十次奔波於(yu) 北京、福建,促成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醫院與(yu) 隆德縣醫院結對子,促進優(you) 質醫療資源共享……從(cong) 縣域經濟百強縣福建閩侯縣來到國家級貧困縣寧夏隆德掛職的清華大學博士畢業(ye) 生樊學雙,2018年工作期滿後,毅然選擇接著再幹兩(liang) 年。
如今,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已從(cong) 單向扶貧,拓展到兩(liang) 省區經濟社會(hui) 建設全方位多層次、全領域廣覆蓋的深度協作。
一支龐大的閩商隊伍不僅(jin) 在寧夏闖出一片天,還走出了一條“造血”式扶貧路。18歲揣著借來的3000元北上銀川的黃添進,如今已是寧夏著名企業(ye) 家,他投資1億(yi) 多元建設的一家現代化食品加工廠,帶動不少貧困群眾(zhong) 脫貧增收;曾仲明投資3800萬(wan) 元種植食用菌,讓貧困戶可以在“家門口”就業(ye) ;潘文賢在隆德專(zhuan) 門定製了工藝簡單的人造花生產(chan) 線,為(wei) 上百名殘疾人提供崗位……截至2019年底,已有5700家福建籍企業(ye) 、商戶入駐寧夏,8萬(wan) 多福建人在寧夏從(cong) 業(ye) ;近5萬(wan) 寧夏人在福建實現穩定就業(ye) 。
山海攜手,見證新蝶變
扶貧誓言,山海為(wei) 證。
一組數據令人振奮:24年來,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ti) 等的奮力推動下,閩寧兩(liang) 省區20多個(ge) 省級部門、80多個(ge) 縣級部門互學互助,101對鄉(xiang) 鎮、110對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guan) 係,形成“攜手奔小康”的強大動力;積極爭(zheng) 取結對幫扶項目,建設160個(ge) 閩寧示範村,新(擴)建學校236所,資助貧困學生9萬(wan) 多名,援建婦幼保健院、醫護培訓中心等衛生項目323個(ge) ,幫助寧夏培訓教師近萬(wan) 名……一個(ge) 個(ge) 躍動的數字背後,是一個(ge) 個(ge) 家庭的生活改變,是一座座村莊的美麗(li) 蝶變。
初心不渝,奮鬥依舊。閩寧生態移民示範村、閩寧學校、閩寧兒(er) 童福利院、閩寧敬老院、閩寧扶貧產(chan) 業(ye) 園……在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援寧群體(ti) 24年的接續奮鬥下,“閩寧”二字,在寧夏大地鐫刻下一個(ge) 個(ge) 印記,兩(liang) 省區同心戰貧的成果已俯拾即是。
山與(yu) 海的“化學反應”還在繼續。悠悠閩江,必將見證新時代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新篇章;巍巍六盤,必將見證西海固全麵脫貧的曆史性時刻。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