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求有什麽(me) 太大的成就,就想著在有限的駐村時間裏力所能及為(wei) 群眾(zhong) 辦實事、辦好事,得到群眾(zhong) 一句肯定,這就滿足了。”自2018年崔力鵬擔任西藏自治區工布江達縣朗村第一書(shu) 記以來,就把為(wei) 民解憂紓困作為(wei) 孜孜不倦的追求,成了一名愛“談心”、愛“八卦”、愛“磨人”的第一書(shu) 記。
愛“談心”,談出一個(ge) 好班子
村子強不強,要看領頭羊。從(cong) 事過兩(liang) 年黨(dang) 建工作的崔力鵬深知抓好村級組織領導班子的重要性。以開展黨(dang) 內(nei) 談心談話製度為(wei) 抓手,隻要有機會(hui) ,他就一對一跟每位村幹部進行拉家常式的談心談話,了解其性格特點、思想動態、意見建議,鼓勵引導他們(men) 在財務管理、群眾(zhong) 工作、產(chan) 業(ye) 發展等方麵各施其能,有效增強了基層黨(dang) 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同時,在生活中,崔力鵬也是村幹部的知心朋友,平時誰要有個(ge) 磕磕碰碰,總喜歡找他說說或幫個(ge) 忙,而他隻要力所能及便從(cong) 不推卻。“現在小崔說話都跟我們(men) 是一個(ge) 味了”,這句話便是崔力鵬與(yu) 村幹部打成一片的最好證明。
在走訪入戶、宣講政策、發展集體(ti) 經濟等工作中,崔力鵬總要拉上村“兩(liang) 委”一起,有意引導村幹部發揮作用,尤其是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和村主任,跟著他從(cong) 白天幹到黑夜是經常的事,但這也為(wei) 他引導村“兩(liang) 委”班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打下了工作基礎。“有時跟小崔書(shu) 記一忙起來,一日三餐總是不能準時吃上,但是我們(men) 都很樂(le) 意。他為(wei) 我們(men) 朗村盡心盡力,那我們(men) 也得加油鼓勁幹好。”提起與(yu) 崔力鵬共事的感受,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桑培由衷地說道。
2020年初,村集體(ti) 經營的茶館和響箭場因“戶戶經營、戶戶分紅”經營模式的不合理,造成大量顧客流失,嚴(yan) 重損害了群眾(zhong) 積極性和收入。麵對擺在眼前的發展難題,村“兩(liang) 委”班子及時聽取了崔力鵬提出“黨(dang) 支部財務監督、黨(dang) 員經營管理、群眾(zhong) 參與(yu) 分紅”的經營方式。如今,茶館和響箭場日收入最高可達2000餘(yu) 元,預計年收入達25萬(wan) 元,可帶動全村群眾(zhong) 戶均增收2500餘(yu) 元。一些存有惰性的貧困戶看到茶館和響箭場生意日益紅火後,也積極參與(yu) 到經營中來,促進了脫貧增收。
愛“八卦”,扒出群眾(zhong) 煩心事
走訪入戶時,崔力鵬會(hui) 隨身拿著本子和筆,每到一戶家裏都能待個(ge) 半天,把群眾(zhong) 的大小事問個(ge) 遍。在日常,他還跟著群眾(zhong) 泡茶館或在田間地頭耕作,偶爾請群眾(zhong) 喝個(ge) 酥油茶、吃個(ge) 藏麵,給群眾(zhong) 幹農(nong) 活搭把手的同時,不僅(jin) 拉近了與(yu) 群眾(zhong) 的距離,也“八卦”到了村裏很多的“第一手情報”。靠著這得來的“第一手情報”,他著手一個(ge) 一個(ge) 地為(wei) 群眾(zhong) 解難題。
“小崔,冬天快到了,你可要記得做好儲(chu) 水工作啊!”在與(yu) 群眾(zhong) 的一次嘮嗑中,崔力鵬了解到村裏冬天用水難問題。他就挨家挨戶了解查看,原來是之前的一次公路施工,導致了水管的損壞,雖然進行了更換,但水流小、流速慢,在冬天極容易結冰凍住。掌握原因後,崔力鵬當晚就寫(xie) 了個(ge) 關(guan) 於(yu) 申請解決(jue) 朗村群眾(zhong) 用水問題的報告,隔天帶著村支書(shu) ,找到上級相關(guan) 單位,爭(zheng) 取到資金7.5萬(wan) 元為(wei) 17戶群眾(zhong) 裝上了全新的水管,困擾朗村群眾(zhong) 多年的用水難問題就此解決(jue) 。
一次偶然,崔力鵬看到一位村民在田地罵罵咧咧,不禁上前詢問。交談得知因圍欄破舊,總有牛鑽空子吃莊稼,收成得不到保障,村民不由得著急起來。他馬上回到村公房找到村“兩(liang) 委”商量對策,決(jue) 心要給全村換上新的圍欄。一連幾天,他都帶著村“兩(liang) 委”,顧不上髒和累,爬山、鑽草測量網圍欄長度,跑遍了能跑的所有商鋪,經費不夠他便自掏腰包墊付,這才從(cong) 幾百公裏外的拉薩市買(mai) 到價(jia) 格合適、質量最優(you) 的圍欄。村民都稱讚說:“這圍欄好得很,用十年都不會(hui) 壞。”
望著群眾(zhong) 滿意的笑臉,想著今年以及往後群眾(zhong) 還會(hui) 從(cong) 中受益,崔力鵬心裏充滿了成就感和榮譽感,他想,隻要群眾(zhong) 滿意,那再苦再累都是值得的。
愛“磨人”,磨出群眾(zhong) 好生活
“謝謝,謝謝……”在林芝市人民醫院病房裏,一名病人親(qin) 屬把崔力鵬的手放在額頭上,反反複複說著謝謝。這一幕發生在2019年11月4日。當時朗村兩(liang) 名村民發生車禍,崔力鵬急忙叫上駐村隊員,第一時間把傷(shang) 者送到醫院,掛號、做B超、照CT,為(wei) 傷(shang) 者搓手取暖、辦理轉院、購買(mai) 生活用品……細致入微、全程陪伴,直到確定傷(shang) 者無大礙,才放心離開。如今,兩(liang) 位村民及家屬提起崔力鵬當初在醫院“趕也趕不走”,仍深為(wei) 感激。
但崔力鵬的“趕也趕不走”,也不是一直都那麽(me) 討喜,甚至曾有一段時間招人煩。這得從(cong) 他開始想著轉變群眾(zhong) 發展觀念說起。在走訪入戶過程中,崔力鵬發現貧困戶家裏基本都有剩餘(yu) 勞動力,想要勸說他們(men) 外出務工,增加收入渠道,群眾(zhong) 卻都聽不進去,隻想著靠采挖蟲草增收致富,往往是不等崔力鵬說完便連連打斷,甚至後麵群眾(zhong) 直接讓他吃“閉門羹”。這讓他不禁皺起了眉頭,苦思冥想該如何改變群眾(zhong) 思想觀念。
去年蟲草價(jia) 格低迷不振,崔力鵬瞄準時機,挨家挨戶做工作、講道理,一時說不通的,他就去第二遍、第三遍……,直到群眾(zhong) “受不了”他為(wei) 止。讓他吃“閉門羹”的,他就逮著群眾(zhong) 上茶館下田地的機會(hui) ,為(wei) 群眾(zhong) 析利弊、謀長遠。如今,在崔力鵬“軟磨硬泡”的勸說下,村裏的貧困戶基本上家家都有人外出務工,有的過上了“掙工資”的日子,有的開茶館、賣服裝,甚至有的貧困戶忙得連蟲草都不去挖了。
“這真的多虧(kui) 小崔書(shu) 記。”在縣城內(nei) 開起茶館的貧困戶多傑對崔力鵬的“磨人”深有體(ti) 會(hui) ,“當時,小崔書(shu) 記隔三差五來我家,我還真的有點煩惱。但他來多了後,我想著他平時也很忙,還能天天花時間來勸我,肯定是為(wei) 了我好。我現在開了茶館,不僅(jin) 把貸款還清了,還有了固定收入、開上了小轎車,生活過得是越來越好啦。”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