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農(nong) 安縣青山口鄉(xiang) 魏家嶺村,45歲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廉中鋒怎麽(me) 也想不到,自己會(hui) 在網絡直播間裏喊著“老鐵”,說著順口溜,為(wei) 村裏的產(chan) 品吆喝、帶貨。
“餃子麵料很重要,蕎麥蒸餃特鮮美”——直播間裏的廉中鋒妙語連珠。幾個(ge) 月時間裏,從(cong) 一名“直播小白”變身“帶貨主播”,廉中鋒感受到了電商帶來的活力。
廉中鋒已經駐村扶貧整整5年,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整頓村容村貌、聯係幫扶單位……在扶貧幹部和村民的努力下,2019年末,魏家嶺村整村脫貧。
進入2020年,直播帶貨的風潮興(xing) 起。“我想嚐試站上這個(ge) ‘風口’,把農(nong) 村的好產(chan) 品賣得更多更遠。”他說。
在吉林省駐村第一書(shu) 記協會(hui) 的幫助下,廉中鋒架起直播賣貨的設備。“當時想,直播不就是動動嘴嗎?可實際遠不是這麽(me) 簡單。”
賣點啥?啥好賣?這是擋在這位新晉“帶貨主播”麵前的第一道關(guan) 。比對貨源、精選品類,廉中鋒把當地的農(nong) 產(chan) 品企業(ye) 跑了個(ge) 遍,廠子一家家進,電話一個(ge) 個(ge) 打。那段時間,他每月2000分鍾的套餐通話時長全部打光,動輒還要補繳兩(liang) 三百元話費。
漸漸地,貨源穩定下來,可又一個(ge) 困難接踵而至。
聽說廉中鋒要搞直播,家人最先反對:“你是去扶貧的,村裏那麽(me) 多事,當主播豈不是不務正業(ye) ?”一些村民也質疑他的做法,認為(wei) 直播帶貨“不靠譜”,讓他“消停消停”。“流言蜚語襲來,心理壓力很大,但不做怎麽(me) 知道不行?”廉中鋒心裏暗暗使勁。
直播是項技術活,一次播多久、互動時說啥、如何誇產(chan) 品……廉中鋒開始“惡補”直播技能,“刷”帶貨視頻。
“鏡頭麵前嘴要‘碎’,網言網語得學會(hui) 。”這是“主播”廉中鋒的心得。在豆油廠,他對著鏡頭,大大方方和“老鐵們(men) ”介紹產(chan) 品;在大醬廠,他用流行網絡用語推介下飯醬;在家裏,他拿著寫(xie) 滿字的手稿,對著鏡子“表演”……
5月17日,廉中鋒迎來首場直播。雖演練多次,但仍有些緊張,網友幾番點讚後,他迅速找到狀態。“一袋麵粉三十九塊九,兒(er) 時味道就能有”“東(dong) 北大醬,拌飯做菜嘎嘎香”“老鐵請留步,下一單不後悔”……
一場場直播下來,廉中鋒越來越熟練。最火爆的一次直播中,有7萬(wan) 多名網友在線觀看,全場成交3萬(wan) 多件農(nong) 產(chan) 品。
直播給村裏帶來真金白銀。每賣出一袋小米,能增加5元村集體(ti) 收入,幾次直播賣出1.5萬(wan) 袋小米,為(wei) 村集體(ti) 增收7.5萬(wan) 元。
如今,不少村民和企業(ye) 找上門,希望“廉主播”給“帶帶貨”。“手機已是新農(nong) 具,直播也是幹農(nong) 活,還有許多技能需要學習(xi) 。”廉中鋒說,他正盤算著把村裏、鄉(xiang) 裏分散種植的農(nong) 特產(chan) 聚攏起來,建立統一品牌,讓更多網友知曉。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