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兒了?”“爸爸去扶貧!”

內蒙古紮蘭屯市委組織部 邱春鳳 宋穎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大家好,我是市幼兒(er) 園小一班的李鈺涵,今年5歲了。在我沒出生的時候,爸爸就下鄉(xiang) 扶貧了,爸爸在我的記憶裏總也不陪我玩,我希望在下一個(ge) 生日時,爸爸能有時間陪我閱讀。”一段稚嫩的童聲讓很多人眼眶濕潤,正在村裏忙著村務的李健看到女兒(er) 的視頻後,沉默良久。

  2016年3月,身為(wei) 組工幹部的李健第一批沉入基層,任內(nei) 蒙古紮蘭(lan) 屯市中和鎮福泉村第一書(shu) 記,至今已整整4年。

  女兒(er) 出生於(yu) 杜鵑花盛開的5月,雖然福泉村距離城區僅(jin) 65公裏,但李健還是缺席了女兒(er) 童年的記憶。4年來,女兒(er) 掛在嘴邊的問題是:“爸爸去哪兒(er) 了?”,女兒(er) 回答別人的是:“爸爸去扶貧了。” “她現在應該還不理解扶貧的真正意義(yi) ,等她長大了,一定會(hui) 為(wei) 爸爸做的事感到驕傲的。”李健期待著脫貧攻堅戰取得全麵勝利。

組工幹部轉型“第一書(shu) 記”

  1988年出生的李健在紮蘭(lan) 屯市委組織部工作期間,從(cong) 事過ky体育官方网、基層黨(dang) 建、“兩(liang) 新”黨(dang) 建等工作,他將組工幹部的“安專(zhuan) 迷”精神帶到了脫貧攻堅戰場上。

  入村後,李健發揮自己對基層黨(dang) 建工作比較了解的優(you) 勢,與(yu) 村“兩(liang) 委”班子、黨(dang) 員群眾(zhong) 凝心聚力抓黨(dang) 建促脫貧,一心撲在工作上,探索著走出了一條黨(dang) 建、產(chan) 業(ye) 和脫貧互促互進的脫貧攻堅新路子。通過兩(liang) 年的時間,使村支部在全市村級組織分類管理評選中由三類晉升為(wei) 一類。

  無論工作多忙,李健都要組織村“兩(liang) 委”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堅持每周一次集中學習(xi) ,與(yu) 大家一起認真學習(xi) 黨(dang) 建新理論新要求、黨(dang) 建促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政策理論以及上級黨(dang) 委、政府下發的重要文件。他和班子成員一起,結合工作實際,邊學習(xi) 、邊工作,以學習(xi) 促進能力提升,以能力提升推動工作開展,提升服務群眾(zhong) 本領。

  他善於(yu) 發現優(you) 秀村民,把優(you) 秀村民發展為(wei) 黨(dang) 員,推薦年輕的黨(dang) 員作為(wei) 村級後備幹部進行培養(yang) ,讓年輕人在實踐中得到鍛煉。2018年,在村“兩(liang) 委”換屆中,3名村級後備幹部進入了村班子,班子整體(ti) 凝聚力、戰鬥力明顯增強,長期信訪戶趨於(yu) 穩定,村級事務運行規範化水平日漸提升。

駐村更駐心 成為(wei) 百姓“家裏人”

  “李健,你別老給孩子錢,學習(xi) 是他自己的事兒(er) ,考100分也不能獎勵,別慣壞了!”

  “鄭大爺,咱家情況特殊,我給孩子點鼓勵,讓他知道有人關(guan) 心著他,是好事兒(er) 。”

  50多歲的鄭海成是家中4口人唯一的勞動力,妻子疾病纏身,兒(er) 子因車禍導致小腦萎縮,兒(er) 媳早已外嫁,孫子鄭昊正在上小學。

  2016年,李健剛幫扶鄭海成時鄭昊才上一年級,或許是因為(wei) 不能經常陪伴在自己女兒(er) 身邊,李健把愛都給了鄭昊,開學時準備學習(xi) 用品,時常去家裏陪伴。隻要鄭昊在期中期末考試取得好成績,李健都會(hui) 給孩子獎勵100元錢,讓孩子買(mai) 課外書(shu) 。如今鄭昊已經讀小學四年級了,自立懂事,成績優(you) 異。

  “此前有人勸我換一家幫扶,但我認為(wei) 脫貧攻堅工作要的不隻是成績,而是實心實意、腳踏實地的做點事。”李健說。他為(wei) 鄭海成本人爭(zheng) 取了生態護林員和公益崗,共計補助1.8萬(wan) 元,為(wei) 其妻子申請低保、為(wei) 鄭昊申請助學補助金,已經脫貧的鄭海成家早已把他當成了“家裏人”。

  福泉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29戶363人,李健與(yu) 村“兩(liang) 委”、包村工作組和駐村工作隊根據福泉村實際情況研究製定“作戰圖”,一人一策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製定了《福泉村三年發展規劃》,出台了《福泉村脫貧攻堅工作計劃》,明確具體(ti) 工作內(nei) 容、完成時限,逐項落實,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根據國家扶貧政策,加大力度,通過金融扶貧、產(chan) 業(ye) 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兜底保障和生態護林扶貧等6種主要模式,進一步深化脫貧攻堅工作。對已經脫貧的脫貧戶密切關(guan) 注,關(guan) 注其家庭生活生產(chan) 情況,關(guan) 注是否有返貧跡象,讓廣大貧困戶真脫貧、脫真貧。他不怕“硬骨頭”,把全村最困難、最難幫扶的5戶作為(wei) 自己的幫扶戶,鄭海成家便是其中之一,幾年來,他多措並舉(ju) 幫助困難戶走出貧困。

  李健還協助架起“連心橋”,福泉村1-7組360戶出行難的問題多年來始終未解決(jue) ,李健積極協調、多方籌措,爭(zheng) 取到了交通部門的項目,為(wei) 村裏硬化了5.1公裏的道路;為(wei) 5-6組連接處申請一座橋涵,現已通車;申請通往紮蘭(lan) 屯市客車專(zhuan) 用線一條,解決(jue) 了1-7組1100多人出行難題。

  冬日裏,村裏的老百姓沒有活動場所,李健看在眼裏、記在心上,他協調幫扶單位出資5萬(wan) 元經費,完善村級活動場所和基礎設施建設讓村民有了活動室。

壯大村集體(ti) 經濟 讓村級組織“有錢辦事”

  為(wei) 了加快村集體(ti) 經濟發展步伐,李健與(yu) 村“兩(liang) 委”結合福泉村家家種土豆、生產(chan) 手拍粉的特點,引進蒙鬆薯業(ye) 有限公司,通過 “支部+企業(ye) +基地”的模式,把農(nong) 民增收和集體(ti) 增收結合起來,不斷壯大集體(ti) 經濟。

  李健和村班子成員多次與(yu) 蒙鬆薯業(ye) 公司洽談、協商,以村集體(ti) 的馬鈴薯合作社為(wei) 基礎,引導企業(ye) 投資500餘(yu) 萬(wan) 元建設2400平方米的標準化晾曬場、500平方米的庫房、300平米的冷庫,解決(jue) 了25戶貧困戶60餘(yu) 人農(nong) 閑季節就業(ye) 問題,通過收取承包費的形式增加村集體(ti) 經濟收入19.5萬(wan) 元,同時,將“三到村三到戶”扶貧資金135萬(wan) 元投入該企業(ye) ,所得資產(chan) 收益10.8萬(wan) 元用於(yu) 貧困戶分紅。

  為(wei) 破解福泉村發展集體(ti) 經濟資金短缺的問題,李健和村“兩(liang) 委”班子爭(zheng) 取到ky开云官网發展集體(ti) 經濟項目資金125萬(wan) 元,用於(yu) 建設冷庫和排汙池。李健還與(yu) 村“兩(liang) 委”申請發改項目資金390萬(wan) 元用於(yu) 建造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廠建成後,村裏的很多作坊式的經濟體(ti) 便可以通過相關(guan) 環境保護部門的評估,曾受市場歡迎的‘庫堤河手拍粉’一定會(hui) 再次為(wei) 當地農(nong) 民帶來更多的經濟收益。”李健對福泉村集體(ti) 經濟發展充滿著信心。

  2019年初,紮蘭(lan) 屯市完成自治區級貧困旗市摘帽並退出評估驗收。摘帽不摘責任,鞏固脫貧成果。在脫貧攻堅的決(jue) 戰決(jue) 勝的關(guan) 鍵時候,李健依然在堅守,盼望爸爸回家仍舊是女兒(er) 心心念念的願望。他用工作成績、群眾(zhong) 口碑向女兒(er) 詮釋著“爸爸去扶貧”的真正意義(yi) 。

發布時間:2020年06月29日 12:4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