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書記”的五年扶貧路

陝西省隴縣縣委組織部 賈玉龍 馬俊傑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在2016年陝西省隴縣脫貧攻堅下派幹部啟動儀(yi) 式上,他作為(wei) 縣級部門下派的第一書(shu) 記代表在大會(hui) 上莊嚴(yan) 承諾:“我願做一根針,梳理千條線,把老百姓的笑容作為(wei) 最大的鞭策,一定要讓群眾(zhong) 過上幸福生活。”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五年如一日,紮根貧困村,先後兩(liang) 次擔任第一書(shu) 記,都幹出了響當當的成績,他就是該縣縣委政法委幹部歐曉剛。

搬出深山,生活變了樣

  2016年,歐曉剛受組織委派擔任天成鎮黃家溝村第一書(shu) 記。當他第一次走在黃家溝村陡峭蜿蜒的山路上時,他意識到交通不便是影響該村發展的最大障礙,唯有讓山上的群眾(zhong) 脫離祖祖輩輩生活的惡劣環境,才能從(cong) 根子上斬窮根。搬遷,是這個(ge) 村唯一的出路。

  “歐書(shu) 記,你說讓咱搬遷,我問你咱們(men) 往哪裏搬?”

  “歐書(shu) 記,你的想法對著哩,可是咱都是莊稼人,手裏都沒幾個(ge) 錢,怎麽(me) 搬?”

  “歐書(shu) 記,……”

  這是歐曉剛到村上召開第一次村組幹部會(hui) 議,當他提出移民搬遷這個(ge) 想法時,村上幹部們(men) 七嘴八舌擺出問題。

  “大家先聽我說,有困難咱們(men) 一起克服,咱是群眾(zhong) 的主心骨,既然組織讓我當第一書(shu) 記,我就是要改變咱們(men) 村的現狀哩,沒有地我和村支書(shu) 去找,沒有錢,大家怎麽(me) 不想想還有咱們(men) 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呢。”說完這句話,村上的會(hui) 議室立馬安靜了下來,唯能聽見大家抽煙的咂巴聲。

  在做通了村幹部的思想工作後,為(wei) 了聽聽村民的真實想法,他利用兩(liang) 周時間,不分晝夜入戶走訪,原以為(wei) 會(hui) 吃“閉門羹”的他,沒想到群眾(zhong) 搬遷的意願很強烈。有了群眾(zhong) 的支持,歐曉剛心裏仿佛吃了“定心丸”,他先後向鎮黨(dang) 委和縣上有關(guan) 部門遞上申請並匯報自己的想法,征得同意後,經過五次協商,縣供銷聯社同意置換原鎮供銷社一半土地。最終,以低於(yu) 群眾(zhong) 心理預期的價(jia) 格簽訂了土地置換協議,這下子土地的問題解決(jue) 了。

  可是“如何建房”又成了擺在歐曉剛麵前的一道關(guan) 卡。“群眾(zhong) 的事情群眾(zhong) 說了算”,這是歐曉剛在當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他連續召集搬遷群眾(zhong) 開會(hui) ,每次都讓參會(hui) 的人逐一發言,房子的規劃、大小的設置、樓層的分配、公共設施的修建等等,都要經過大家協商一致才列入實施方案裏。同時,他提議由搬遷戶推選三至五名群眾(zhong) 代表,分頭收集群眾(zhong) 意見,全程參與(yu) 工程管理,嚴(yan) 格監督資金使用。

  2017年底,一棟漂亮的六層住宅樓竣工,24戶搬遷群眾(zhong) 有了自己的新家,喜慶的鞭炮聲此起彼伏。

  “歐書(shu) 記,走,到咱新房子裏吃碗麵……”

  “歐書(shu) 記,你給咱村上辦了這麽(me) 大的事情,大家都說你應該叫‘搬遷書(shu) 記’哩。”這是搬遷群眾(zhong) 住上新房後,遇到歐曉剛經常說的話。

  “搬遷書(shu) 記,這名字很貼切。”歐曉剛心裏很暖。

產(chan) 業(ye) 促增收,強村又富民

  2018年3月,在全縣壓茬輪換第一書(shu) 記的時候,歐曉剛又一次選擇了堅守,來到貧困人口達431戶的曹家灣鎮三裏營村。該村由原來附近五個(ge) 自然村合並而成,是一個(ge) 搬遷而成的新型農(nong) 村社區。漂亮的搬遷新居、完備的配套設施,成為(wei) 全市乃至全省的移民搬遷亮點。

  “現在我們(men) 從(cong) 山上搬下來,生活環境好多了,這多虧(kui) 了國家的好政策,但就是手裏沒有富餘(yu) 的錢,給後生娶個(ge) 媳婦還是比較困難。”這是歐曉剛在入戶走訪時,該村的貧困戶老張向他反映的情況。

  這句話讓歐曉剛觸動很深:“現在這個(ge) 村的村民住的問題解決(jue) 了,如果就業(ye) 問題、產(chan) 業(ye) 發展跟不上,返貧風險依然較大。”在這種情況下,他通過外出取經調研,召開致富帶頭人座談會(hui) ,通過反複論證,在不足半個(ge) 月的時間裏,形成了一份《三裏營村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並通過召開黨(dang) 員大會(hui) 和群眾(zhong) 代表大會(hui) 通過實施。同時,采取村喇叭宣傳(chuan) 、“四支力量”入戶走訪等形式,讓“村莊光伏發電、川道烤煙西瓜、淺山畜牧養(yang) 殖、深山核桃花椒”的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思路迅速成為(wei) 全體(ti) 村民的共識。

  在隨後的一年時間內(nei) ,歐曉剛忙得一個(ge) 月也回不了一次家。他和村上幹部一同帶領群眾(zhong) 按照“客商帶頭、大戶引領”的辦法,以每畝(mu) 750元的價(jia) 格流轉土地700畝(mu) ,建成西瓜大棚1400座。為(wei) 了解決(jue) 資金難題,他又多方奔走,爭(zheng) 取產(chan) 業(ye) 項目資金350萬(wan) 元,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與(yu) 投資方簽訂協議,每天安排150名貧困人員在基地就業(ye) ,每年按照不低於(yu) 產(chan) 值的7%為(wei) 貧困戶分紅,使該村貧困戶實現了一份土地、三份收入(土地流轉金、合作社分紅、園區務工)。同時,他還爭(zheng) 取扶貧資金,建成規模居全縣首位的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412千瓦,收益用於(yu) 壯大村集體(ti) 經濟。並且按照“支持大戶、規模養(yang) 殖”的思路,每年穩定種植優(you) 質烤煙2000畝(mu) ;先後建起2個(ge) 500隻奶山羊養(yang) 殖場、1個(ge) 100頭肉牛養(yang) 殖場,1個(ge) 5000隻土雞養(yang) 殖場,使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

  目前,三裏營村成立了6個(g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引領群眾(zhong) 抱團發展,實現了家家有長短結合的主導產(chan) 業(ye) 、戶戶有種養(yang) 搭配的增收門路、人人有集體(ti) 經濟的分紅項目,三裏營村貧困戶乃至全村農(nong) 戶實現了穩定增收。

激發原動力,發展有後勁

  五年的駐村扶貧實踐,歐曉剛深深地感受到,脫貧攻堅的主心骨是堅強的黨(dang) 組織,參與(yu) 的主體(ti) 是貧困戶。易地搬遷群眾(zhong) 來自不同的自然村,加強社區黨(dang) 建尤為(wei) 重要。按照“五級書(shu) 記抓脫貧”要求,他積極協助村書(shu) 記抓好黨(dang) 建促脫貧工作,堅持每季度為(wei) 黨(dang) 員講黨(dang) 課,經常與(yu) 老黨(dang) 員談心,領導黨(dang) 員幹部開展“周誓”活動,定期開展主題黨(dang) 日活動,使村黨(dang) 組織成為(wei) 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戰的堅強堡壘,黨(dang) 員幹部成為(wei) 引領發展的“先鋒隊”。

  黨(dang) 員幹部思想問題解決(jue) 了,他把增強貧困戶脫貧的內(nei) 生動力擺在重要位置,以扶智扶誌教育為(wei) 抓手,探索總結出“八個(ge) 一”工作法:即全體(ti) 幹部每半月深入走訪一次群眾(zhong) 了解民意;每季度舉(ju) 辦一次“五星”明星評選;每月舉(ju) 辦一次法治講堂、道德講堂和文化惠民演出;婦聯每月組織留守婦女和在校學生舉(ju) 辦一次村規民約集體(ti) 誦讀;每月集中舉(ju) 辦一次政策宣傳(chuan) 活動;堅持常態化開展夜間走訪談心。隨著“八個(ge) 一”活動的深入開展,三裏營村村風正了,民風淳了,黨(dang) 組織的凝聚力、號召力增強了,貧困戶自主脫貧的內(nei) 生動力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激發,凝聚起了強大的攻堅合力,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望五年扶貧路,“搬遷書(shu) 記”歐曉剛每一步走得都很實在,每一步走得也很堅定,他時常用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說的“我將無我、不負人民”來勉勵自己,用自己的汗水為(wei) 群眾(zhong) 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帶領群眾(zhong) 發展產(chan) 業(ye) 奔小康。

發布時間:2020年06月28日 12:4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