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肅省臨(lin) 夏回族自治州臨(lin) 夏市,老百姓有句順口溜兒(er) :“臨(lin) 夏市要脫貧,關(guan) 鍵看王坪。”
臨(lin) 夏州,是深度貧困“三區三州”中的三州之一。而臨(lin) 夏州臨(lin) 夏市枹罕鎮王坪村,是臨(lin) 夏市唯一的山區村,海拔2130米,基礎設施滯後,產(chan) 業(ye) 薄弱,2013年貧困發生率仍高達64.2%。
2012年9月,馬興(xing) 文被臨(lin) 夏市人社局派駐到王坪村駐村扶貧。沒想到,這一駐就是8年。這8年中,他與(yu) 全村252戶村民同甘共苦,見證了王坪村於(yu) 2017年12月實現整村脫貧,也見證了村民人均收入從(cong) 2013年的2495元提高到2019年的7721元。
如今,53歲的第一書(shu) 記兼駐村工作隊隊長馬興(xing) 文看起來已經完全是一個(ge) “村裏人”。他說:“駐村工作必須用心、實幹,隻有拿出真心,才能換來老百姓的真情,隻有亮出實績,才能贏得老百姓的支持。”
俯下身解民憂
以真心換真心
“共產(chan) 黨(dang) 好,共產(chan) 黨(dang) 派來的幹部比親(qin) 人好。”王坪村的郭蓮梅老人在去世前將全部遺產(chan) 交給村委會(hui) 處理。這一“反常決(jue) 定”的背後,有一段獨居老人與(yu) 駐村幹部的特殊情緣。
郭蓮梅的4個(ge) 女兒(er) 均已外嫁,平時孤身一人住在村裏。馬興(xing) 文駐村以來,就格外關(guan) 注這位獨居老人,時常去看望她,聽聽老人有什麽(me) 實際困難。在郭蓮梅生病住院期間,馬興(xing) 文和其他駐村隊員承擔起了老人“臨(lin) 時兒(er) 女”的責任,製訂了輪崗陪護計劃,後來又將老人送往臨(lin) 夏市福利院接受更好的照料。此後,馬興(xing) 文隻要有空就會(hui) 去福利院看望老人,並自掏腰包給她買(mai) 慰問品。
2019年2月,郭蓮梅在彌留之際,叫來了馬興(xing) 文、村委會(hui) 的工作人員以及4個(ge) 女兒(er) 。老人說,這幾年,馬興(xing) 文等駐村隊員比親(qin) 女兒(er) 還要親(qin) ,她的遺願就是將自家宅基地蓋的幾間房、承包地、享受的福利全部交給村委會(hui) 。馬興(xing) 文和其他隊員商量後,婉言拒絕了這筆雖然不多、卻是老人畢生所有的資產(chan) ,還是交由老人的親(qin) 屬繼承處理。
“老人能把我們(men) 當成親(qin) 人,這是對我們(men) 工作最大的肯定。”馬興(xing) 文說,“老人的遺願與(yu) 那一番話,讓我感覺駐村這幾年吃的苦是值得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工作是崇高的。”
帶著真情入戶
扶貧須先扶誌
第一次到村民馬建成家裏入戶走訪時,這一家人的“等靠要”態度讓馬興(xing) 文感到震驚。
馬建成老兩(liang) 口住的是低矮土坯房,圈裏養(yang) 著兩(liang) 頭毛驢,夫婦二人喊著要低保、要五保,一心等著政府接濟。馬興(xing) 文詳細了解情況後,發現兩(liang) 人有勞動能力,也願意吃苦,但苦於(yu) 沒有一技之長,無奈之下做起了“懶漢”。
馬興(xing) 文對馬建成夫婦進行了耐心勸說和引導,並結合其具體(ti) 情況,提出幫助他們(men) 幹養(yang) 殖。馬興(xing) 文先是為(wei) 他們(men) 爭(zheng) 取到村裏免費提供的5隻小尾寒羊試養(yang) ,一年後又轉為(wei) 養(yang) 殖陶賽特羊,取得了良好經濟效益。2019年,老兩(liang) 口不僅(jin) 新建了一座溫室養(yang) 殖大棚,還用養(yang) 羊的積蓄改建了6間瓦房。現在,馬建成夫婦逢人便說,人要知道勞動,要自力更生,絕口不提申請低保、五保的事了。
“這是幫扶工作中最有成效的一家,根據實際情況為(wei) 他們(men) 製定幫扶政策,就像找準病根再開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馬興(xing) 文說。
育產(chan) 業(ye) 謀發展
共圓小康之夢
“2020年,我們(men) 主要打造王坪文化旅遊活動,自5月初牡丹開放以來,陸續有芍藥、虞美人、王坪油菜花開放。”馬興(xing) 文指著眼前整潔美觀的王坪牡丹休閑苑說。
剛到王坪村時,馬興(xing) 文發現村裏人因為(wei) 留戀土地,出去打工的人不多,但在村裏種地卻又很難擺脫貧困。馬興(xing) 文靈機一動,到州裏農(nong) 校請來牡丹花種植專(zhuan) 家,成立了王坪村紫斑牡丹農(nong) 民種植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又動員57戶村民把227畝(mu) 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流轉土地每畝(mu) 每年可得700斤小麥補償(chang) 。他又請市勞務辦幫助,安排從(cong) 土地上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到福建、青海和西藏務工,每月收入達4000元以上。而不能外出務工的老人、婦女等人,則被安排到到合作社打工,一天可獲報酬60元。
幾年下來,王坪村的牡丹花海已成為(wei) 遠近聞名的旅遊勝景,牡丹茶和牡丹精油係列產(chan) 品也日益打開銷路。如今的王坪村,已被譽為(wei) “河州牡丹第一村”,每年都有大量遊客從(cong) 全國慕名而來。
2020年,馬興(xing) 文和其他駐村隊員又拉來70多萬(wan) 元資金,在原來的一片爛草灘上建成了集餐飲、休閑娛樂(le) 、文化沙龍為(wei) 一體(ti) 的王坪牡丹休閑苑,並於(yu) 6月21日開始正式營業(ye) ,現在日均收益2000多元。
“這隻是剛開始,慢慢知道的人多了,生意會(hui) 越來越好。這個(ge) 休閑苑在打造了王坪村鄉(xiang) 村旅遊新形象的同時,也為(wei) 村民增加了就業(ye) 和收入。”馬興(xing) 文說。
“我在這裏當收銀員,每個(ge) 月底薪1500元,生意好了還會(hui) 給提成。”在王坪牡丹休閑苑打工的村民方萍霞說,“馬書(shu) 記是個(ge) 非常有想法的人,他幫我們(men) 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掙錢顧家兩(liang) 不誤。”
8年來,馬興(xing) 文一心撲在王坪村,家裏大事小事都顧不上。今年,94歲高齡的母親(qin) 住院兩(liang) 次,他都不在身邊。“媳婦在自來水公司跑業(ye) 務,工作也比較忙,但自從(cong) 我駐村後家裏大事小事全扔給她了。”說起家務事,馬興(xing) 文很是愧疚。
“組織上把我派到這兒(er) 了,我就必須把事情做好,要給黨(dang) 組織和老百姓一個(ge) 交代。”說起工作,馬興(xing) 文卻信心滿滿,“接下來我將繼續盡我所能,帶領王坪村的父老鄉(xiang) 親(qin) 把日子過得錦上添花。”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