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一季的小麥顆粒歸倉(cang) ,範玉秀對貧困戶上半年的“二次分紅”金額“有了譜”。
範玉秀是山東(dong) 省德州市平原縣腰站鎮宋範村村民,“一家6口人,4人‘老病殘’,還有兩(liang) 個(ge) 讀書(shu) 郎”曾是她家庭情況的真實寫(xie) 照。
除了貧困,範玉秀還有頭疼的事。“俺家有9畝(mu) 地,種的是小麥、玉米,打藥、施肥就是‘老大難’,得等著親(qin) 戚、左鄰右舍都幹完了自家的活,才能來幫一把,一年下來小麥、玉米加一起一畝(mu) 地勉勉強強能收2000斤。”範玉秀說。
9畝(mu) 良田,自己家種不好,“扔了”更沒了生計,範玉秀著急卻也無可奈何。
改變發生在2019年9月,宋範村黨(dang) 支部牽頭創辦了平原縣腰站鎮宋範村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將範玉秀的土地納入其中,每年嚴(yan) 格按照土地經營權入股合同規定,按時發放“保底分紅+二次分紅”。
雖然要等年底再統計全年的“二次分紅”金額,但小麥收獲結束,宋範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宋風東(dong) 就利索地把賬算給範玉秀聽:“今年咱村小麥平均畝(mu) 產(chan) 1000斤,眼下價(jia) 格是1.16元/斤,去掉成本一畝(mu) 地能掙236元。按照咱之前約定,貧困戶分40%、合作社分40%、管理者分10%、村集體(ti) 分10%的分紅比例,估計這一季小麥,咱村貧困戶每畝(mu) 地能分到94.4元。”
對範玉秀來說,“保底分紅”相當於(yu) 地租,每年每畝(mu) 地1000元,已經不比她家自己種地收入低了,加上“二次分紅”,讓她感到輕鬆不少。
“地沒撂荒,但也不用管了,還能有收入,俺對象養(yang) 好了身體(ti) 前幾天已經出去打工了,一年能多掙不少錢哩!”範玉秀說。
平原縣腰站鎮人大主席王學強告訴記者,對沒有黨(dang) 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村莊,則引入了峰瑞高廩農(nong) 業(ye) 發展集團,鼓勵貧困戶、低保戶、五保戶等困難群體(ti) 將土地流轉到峰瑞高廩農(nong) 業(ye) 發展集團,同樣享受“保底分紅+二次分紅”。
在腰站鎮鍋培口村,記者遇到了剛從(cong) 峰瑞高廩農(nong) 業(ye) 發展集團“下班”回家的村民趙明菊。
趙明菊今年63歲,五年前因丈夫患腦血栓致貧。如今,趙明菊不僅(jin) 有各類政策兜底保障,還有“保底分紅+二次分紅”的穩定收入來源,甚至還能在丈夫身體(ti) 狀況好時,在家門口“上班掙個(ge) 零花錢”。
“洋蔥豐(feng) 收了,俺去幫忙收洋蔥,一天能掙五六十元呢。”趙明菊說。
在德州市平原縣,像範玉秀、趙明菊這樣“減負”“增收”的貧困戶還有很多。據統計,僅(jin) 腰站鎮,就有200餘(yu) 戶貧困戶、五保戶、低保戶、殘疾家庭等將土地流轉給黨(dang) 支部領辦的合作社或農(nong) 業(ye) 發展集團,每年享受“保底分紅+二次分紅”,使他們(men) 脫貧不返貧有了“保險”。
“俺大兒(er) 子馬上就畢業(ye) 了,眼下正準備著應聘當老師。等他順利就業(ye) 了,俺家的日子就更輕快了,肯定越過越好!”範玉秀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