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峪溝來了個劉書記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劉雪琴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村民從(cong) 排隊挑水到足不出戶吃上自來水;

  村內(nei) 留守人員從(cong) 抄著袖子閑逛到卯足精神掙錢;

  昔日的台院地和荒坡上,如今核桃樹成片、油葵滿坡,林地下麵畜禽爭(zheng) 鳴;

  過去人們(men)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大家在路燈下到百姓大舞台和城裏人跳上了同樣節奏的舞步;

  ……

  隨著他的到來,這個(ge) 小山村在悄悄地發生著改變。

  帶領黨(dang) 員組成黨(dang) 員先鋒崗。

  2017年9月,46歲的劉國宣告別了熟悉的校園,主動請纓到河南省濟源市坡頭鎮柳峪溝村任第一書(shu) 記。柳峪溝村是省級貧困村,總麵積9.7平方公裏,轄8個(ge) 自然村,255戶90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9戶63人。村子地處丘陵地帶,常年幹旱缺水,吃水困難,糧食低產(chan) 。麵對貧窮的村貌和老鄉(xiang) 疑惑的目光,劉國宣暗下決(jue) 心上,一定要帶領群眾(zhong) 致富,讓小山村變得更加美麗(li) 。

心係群眾(zhong) ,以誠相待贏真情

  柳峪溝村支書(shu) 薛高領說:“劉書(shu) 記人溫和斯文,但有股子衝(chong) 勁可是幹了不少我們(men) 想幹卻沒幹成的事兒(er) 。”“挑水排隊,舀水下跪,遇到天旱,日夜不睡”,是坡頭鎮柳峪溝過去吃水難的真實寫(xie) 照。為(wei) 解決(jue) 村民生產(chan) 生活用水嚴(yan) 重缺乏的現狀,劉國宣和駐村工作隊多方協調,爭(zheng) 取到安全飲水工程、水壩提灌工程、300畝(mu) 土地灌溉工程三個(ge) 大型項目,資金達400萬(wan) 元。2018年12月,柳峪溝四口深水井全部打通,900多口人全部吃上自來水。村民郝素娥激動地說:“村裏有水了,孩子們(men) 也願意回老家好好過個(ge) 年了。”在解決(jue) 吃水難問題的同時,水壩也在同時修建,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隨之優(you) 化。如今,柳峪溝又流傳(chuan) 了新的順口溜:“公路盤山轉,河裏水上山”。

  劉國宣指導村“兩(liang) 委”規範運用“四議兩(liang) 公開”工作法,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hui) ,嚴(yan) 格落實好黨(dang) 務、村務公開製度,接受群眾(zhong) 監督。他製定抓黨(dang) 建促脫貧責任體(ti) 係,堅持“四抓、四改、四促”即抓黨(dang) 建改觀念促活力、抓項目改基礎促村容、抓幫扶改生活促脫貧、抓機製改作風促效果的工作原則。

  “劉書(shu) 記天天都在村子裏,想的都是村子裏的事,那真是我們(men) 的親(qin) 人呐!”村民翟梅將劉國宣的辛勤付出都看在了眼裏,記在了心裏。實施精準扶貧,需要因地製宜,因戶施策。工作之初為(wei) 了摸清實情,劉國宣連續三個(ge) 周末沒有回家,用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訪遍了柳峪溝255戶人家,把每一戶貧困家庭的詳細情況都登記在冊(ce) 。

  2020年疫情暴發之後,他於(yu) 大年初三返回柳峪溝,帶領在村黨(dang) 員組成防疫突擊隊,對全村實行嚴(yan) 密防控。疫情期間切實幫助困難群眾(zhong) 解決(jue) 生活問題:2月6日,濟源山區暴雪,群眾(zhong) 薛同芳常吃的降壓藥告急,他二話沒說,開著車就出去購買(mai) ,山高路滑,車輪幾次衝(chong) 到崖邊,他就把車扔在半路,步行把藥送到薛同芳手裏;困難群眾(zhong) 因隔離缺少生活用品,他主動組織集中采購;村裏的疫情檢測點口罩告急,他毫不猶豫地把女兒(er) 在網上購買(mai) 的口罩貢獻出來,並帶頭捐款。在他的帶領下,79歲的老黨(dang) 員王幫榮主動捐款,說自己雖然年齡大了,但一定要起到帶頭示範作用;行動不便的貧困戶薛同芳讓兒(er) 子送來3200元錢,說“感謝幫扶活動讓我光榮脫貧,現在國家有難,我應該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智誌雙扶,增強脫貧戰鬥力

  扶貧先扶誌,才能除窮根。今年51歲的趙國琴,家有4口人,婆婆趙桂榮長期有病,不能自理,趙國琴和女兒(er) 均有智力殘疾,丈夫體(ti) 弱多病。不幸的遭遇讓她邋遢、懶散,從(cong) 來沒有想過要改變命運,更不知道怎樣才改變“苦命”。劉國宣和駐村工作隊隊員一次次上門做她的思想工作,宣傳(chuan) 國家扶貧惠民政策,並通過慰問、免費送母羊、募集養(yang) 殖資金、改造危房和新建住房行動,讓她的心熱了起來。對生活有信心了,自然就有幹勁,2019年,趙國琴家順利脫貧。“今年村裏專(zhuan) 門給她申請了公益性崗位,既解了她家的燃眉之急,也為(wei) 鞏固脫貧成果打下了長遠基礎。”村支書(shu) 薛高領說,現在的趙國琴自食其力,在人前的腰板也直了,開口就笑嘻嘻地說扶貧政策好。

  有誌更有智,才能真脫貧。村民趙宗富家隻有他和兒(er) 子兩(liang) 人,兒(er) 子趙小東(dong) 因病雙目失明,父子倆(lia) 僅(jin) 靠家裏幾畝(mu) 薄田為(wei) 生。“脫貧不能等靠要,隻要精神不倒,再難的日子都能熬出頭。”得知趙小東(dong) 希望靠自己的雙手實現人生價(jia) 值,劉國宣和幫扶責任人四處聯係,幫助趙小東(dong) 學習(xi) 按摩技術,隨後在市區創業(ye) ,開了一家盲人按摩店。2017年年底,趙宗富家光榮脫貧。如今的趙宗富,一年打零工算下來有2萬(wan) 餘(yu) 元的收入,趙小東(dong) 的按摩店一年可收入3萬(wan) 多元,父子倆(lia) 成了“脫貧示範戶”。54歲的村民鄭小悶肢體(ti) 二級殘疾,丈夫患過胃癌,剛成年的兒(er) 子因照顧父母隻能在周邊打零工,全家生活窘迫。劉國宣幫他們(men) 聯係市畜牧站技術人員,教他們(men) 學習(xi) 養(yang) 殖技術,並通過扶貧網找資金、找援助,跟前跟後幫助趙小悶家建起了養(yang) 羊場。村民都說:趙小悶家過上了“羊羊”得意的日子。

  2019年年底,柳峪溝村建檔立卡戶19戶63人全部脫貧,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cong) 2016年的9150元達到2019年的11556元,集體(ti) 經濟收入從(cong) 0元增至10萬(wan) 元以上。現在,劉國宣想的更多的是,扶貧成果來之不易,要讓幫扶不斷線,老鄉(xiang) 的好日子更穩當。

產(chan) 業(ye) 引導,追夢美麗(li) 山村

  “目前,柳峪溝的產(chan) 業(ye) 結構不斷優(you) 化。柳峪溝經濟合作社運營順利,村集體(ti) 經濟收入年年攀升。我們(men) 充分利用柳峪溝的自然優(you) 勢,整合林地資源,發展牛、羊等草食性牲畜和散養(yang) 雞,搞好柴雞、肉雞及生豬養(yang) 殖。通過項目扶持等形式,鼓勵農(nong) 戶利用台院地和荒坡,發展核桃幹果和油葵種植,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對柳峪溝的發展,劉國宣篤定自信地說。

  特色產(chan) 業(ye) 搞起來。目前,該村的優(you) 質薄皮核桃已發展到100餘(yu) 畝(mu) ,蔬菜製種70多畝(mu) ,生豬存欄1500餘(yu) 頭,羊存欄300餘(yu) 隻,飼養(yang) 雞15000多隻,200畝(mu) 油葵,小型油葵加工廠正在籌備建設中。戶戶有產(chan) 業(ye) ,人人有收入,是劉國宣最大的心願。

  電商平台搭起來。2019年,全村核桃、紅薯、花生等農(nong) 作物大豐(feng) 收,群眾(zhong) 找不到銷路。劉國宣積極聯係,搭建電商平台,為(wei) 群眾(zhong) 銷售核桃1萬(wan) 多斤、花生3500斤、紅薯粉麵3367斤,土雞、土雞蛋1萬(wan) 多元。

  脫貧山村美起來。3年來,他共協調資金800餘(yu) 萬(wan) 元,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實施村內(nei) 道路硬化、安全飲水、路燈安裝等惠民工程,落實完成提灌、土地提升工程,建設村民服務中心、百姓大舞台、村衛生室、遊園,極大提升了柳峪溝的村容村貌,讓村民切實感受到脫貧攻堅帶來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作為(wei) 一名高校駐村幹部,劉國宣注重文化扶貧、精神扶貧“雙手推”。他組織濟源職業(ye) 技術學院黨(dang) 員誌願者定期在柳峪溝開展創新理論宣講、文藝表演、道德講堂等係列活動,歌唱新時代,弘揚新民風,助力文明鄉(xiang) 村新氣象,讓群眾(zhong) 共享精神文明創建成果。

  有付出就有收獲,第一書(shu) 記劉國宣獲得2018年濟源市十佳第一書(shu) 記等榮譽稱號,柳玉溝村獲得濟源市2018年集體(ti) 經濟工作先進村,並獲得4萬(wan) 元現金獎勵。劉國軒的派出單位獲得2019年濟源市十佳幫扶單位,駐村工作隊獲得2019年優(you) 秀等次。

發布時間:2020年06月23日 17:06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