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麥提在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裏喂驢。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毛驢一直是南疆地區的重要牲畜。出行靠它,運輸靠它,幹農(nong) 活還要靠它。但近些年,毛驢的作用正在悄然變化。
在和田地區皮山縣,年輕的麥麥提·吾拉木就見證了這一變化。隨著村民生活的改善,毛驢用途減少,數量一度越來越少;如今,科學養(yang) 殖的普及讓當地驢產(chan) 業(ye) 發展日盛,毛驢在助力增收方麵的作用越來越強,也讓老鄉(xiang) 的生活越過越好。
夏日裏,走在南疆的農(nong) 村,來自塔克拉瑪幹的風,卷著黃沙撲麵而來。
這裏是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距離首府烏(wu) 魯木齊1600多公裏,自然條件惡劣——人均8分耕地,年降水量不到40毫米,年浮塵天氣200多天。不僅(jin) 如此,這裏資源匱乏,缺乏產(chan) 業(ye) 支撐。
皮山人,怎樣在這樣的環境中蹚出一條脫貧之路?帶著這樣的疑問,記者一路向南,來到了闊什塔格鎮加依納古特村。幾十年間,毛驢在這裏的作用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過去,村民們(men) 都有驢,出行生產(chan) 都靠它;後來,生活條件改善了,外出有了現代交通工具,村裏的毛驢變少了;如今,當地驢產(chan) 業(ye) 發展正盛,毛驢在助力增收方麵的作用越來越強。
27歲的麥麥提·吾拉木,與(yu) 驢有著不解之緣。記者眼前這位瘦小夥(huo) 個(ge) 頭不高,比較安靜,但一提到養(yang) 驢,他的話一下子多了起來。
生活不斷改善,毛驢不再是代步工具
上世紀90年代,毛驢在村裏隨處可見。特別是到了巴紮日(趕集日),南來北往的毛驢車在馬路上延綿好幾公裏,十分壯觀。
麥麥提小時候,爺爺就有一頭灰色的毛驢,一家人出行都靠它。不僅(jin) 如此,家裏運貨和地裏施肥也指望著它。
麥麥提記得,那時村裏人把毛驢當作交通運輸工具來養(yang) ,離開它什麽(me) 也幹不成。麥麥提幫著爺爺一起照顧家裏的那頭驢,平時把膘養(yang) 起來,農(nong) 忙時才能扛得住,生了病要請獸(shou) 醫來看,有時不高興(xing) 還要發點“驢脾氣”……
2008年前後,情況發生了變化,村裏的毛驢變得越來越少了。
“怎麽(me) 回事?”“因為(wei) 日子越過越好了唄!”麥麥提笑著回答。
在政府各項惠民政策的推動下,村民的生活條件得到改善,毛驢不再是村民出行的重要代步工具。年輕的小夥(huo) 子們(men) 騎上拉風的摩托車,生意人開上皮卡車,村裏的小轎車也多了起來。不僅(jin) 如此,新技術、新機械讓種地更高效,地裏需要的人手少了,驢也隨之變少了。
之後,不少年輕人的心思越飄越遠,選擇了外出打工。2014年底,在參加完村委會(hui) 組織的砌築培訓班後,麥麥提也離開村子到縣裏的建築工地去打工,每個(ge) 月的收入比種地多不少。
每次回家,麥麥提都能注意到,村裏的毛驢又變少了,曾經在核桃樹下悠閑吃草的毛驢大都不見了蹤影……
發展養(yang) 驢產(chan) 業(ye) ,自然放養(yang) 轉為(wei) 科學養(yang) 殖
沒想到,過了兩(liang) 年,村裏的毛驢又多了起來。
2016年11月,麥麥提周末回家時,看到家裏多了頭毛驢,有些疑惑。母親(qin) 告訴他,前兩(liang) 天村委會(hui) 開會(hui) ,說是政府給每家貧困戶分了一頭毛驢。
麥麥提更疑惑了,既然毛驢是分給貧困戶助脫貧的,那這一頭毛驢該怎麽(me) 養(yang) ,才能給家裏增加收入?“我每天一大早,就把它送到村口的蘆葦地,在那兒(er) 找一棵樹,隨便綁它一天。”母親(qin) 邊說邊搖頭,對於(yu) 怎麽(me) 養(yang) 好這頭驢,她也沒主意,隻能按照以前的方法養(yang) 。
當時,村裏的大部分貧困戶也和麥麥提家一樣,采取自然放養(yang) 的方法。
村委會(hui) 也注意到了這一情況。2017年2月,村委會(hui) 組織村裏的貧困戶到鄉(xiang) 裏培訓,學習(xi) 如何科學養(yang) 驢。趁著休息的空當兒(er) ,麥麥提趕緊報了名。短短一周時間裏,麥麥提學會(hui) 了如何給驢科學配料、如何正確擠驢奶,還了解到驢奶的用處。“原來養(yang) 驢裏麵有大學問。”
掌握了科學養(yang) 驢的法子,麥麥提又意識到規模養(yang) 殖能致富,5個(ge) 月後的村民大會(hui) 上,麥麥提第一個(ge) 舉(ju) 起了手:“我想當這個(ge) 負責人!”原來,為(wei) 了更好地發展驢產(chan) 業(ye) ,村委會(hui) 鼓勵村民集中養(yang) 驢,決(jue) 定成立養(yang) 驢合作社,由村民自己選出負責人。
“我年輕有精力,學習(xi) 的勁頭也足,可以養(yang) 好大夥(huo) 兒(er) 的驢。”麥麥提站起來,自信地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大家聽完點點頭,多數人把票投給了他。
傍晚,當他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回到家,準備和父母分享這個(ge) 好消息時,卻感到氣氛有點不對勁。原來,母親(qin) 從(cong) 鄰居那裏知道兒(er) 子攬下養(yang) 驢合作社的活兒(er) 後,就開始唉聲歎氣:“這合作社你能幹好嗎?到時候人家的驢出了問題,我們(men) 怎麽(me) 負責?”
母親(qin) 的擔心不無道理。但麥麥提想,無論如何,總要試一試。
打開市場銷路,合作社經營走上正軌
2017年8月,村裏的養(yang) 驢合作社正式成立了,麥麥提給這個(ge) 合作社取名為(wei) “繁榮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合作社”。
合作社的場地由村委會(hui) 提供,450平方米的棚圈由縣裏的扶貧項目資金支持建設,村裏的22家貧困戶牽來了22頭毛驢。
剛開始,麥麥提隻想通過擴繁來為(wei) 合作社增加收益,結果發現市場對驢奶的需求更大,加上縣裏剛好引進了一家生產(chan) 驢奶製品的公司,驢奶不愁銷售。於(yu) 是,麥麥提決(jue) 定先把重心放在生產(chan) 驢奶上。
不過,合作社裏的驢,有一半都不在產(chan) 奶期,怎麽(me) 辦?麥麥提想到了貸款買(mai) 驢。就這樣,合作社的經營漸漸走上了正軌。
“合作社的收益主要來自驢奶:其中一部分分給合作社貧困戶,一部分買(mai) 飼料,剩下一些就是我的收入了。”就這樣,靠著賣驢奶,麥麥提一家在2019年底成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不僅(jin) 如此,就在幾個(ge) 月前,買(mai) 驢的貸款也還清了。
對於(yu) 合作社的未來,麥麥提信心十足。不僅(jin) 驢奶銷路不用愁,小驢駒也不愁賣,這兩(liang) 年縣裏有了毛驢交易市場,價(jia) 格也公道。
“技術問題也不用擔心。”畜牧專(zhuan) 家會(hui) 定期來村裏,提供一係列養(yang) 驢技術輔導,麥麥提每一次都聽得很認真。“接下來的收入就要繼續拿來買(mai) 驢了,規模擴大了,技術也得跟上。”
如今,當初反對麥麥提養(yang) 驢的母親(qin) ,成了他最大的支持者。“我每天早上要擠驢奶,還得監督他們(men) 父子好好配飼料。這不,過幾天我還要去隔壁村培訓村民養(yang) 驢呢!”說到這些時,麥麥提母親(qin) 的語氣中滿是驕傲。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