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李玉蘭(lan) 任青海省海東(dong) 市民和縣隆治鄉(xiang) 橋頭村第一書(shu) 記。駐村後李玉蘭(lan) 克服困難,迎難而上,一頭紮進橋頭村,從(cong) 解決(jue) 和改善貧困群眾(zhong) 的生產(chan) 生活條件著手,進村入戶摸實情,宣講政策激活力,爭(zheng) 抓項目促發展,全力以赴拓寬群眾(zhong) 增收渠道。如今,橋頭村水通了,路淨了,燈亮了,房新了,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脫貧致富的夢想正在變為(wei) 現實。
由於(yu) 工作出色,2017年李玉蘭(lan) 同誌被青海省省委、省政府評為(wei) “優(you) 秀第一書(shu) 記”,2018年8月獲“全國脫貧攻堅貢獻獎”。
身先士卒,紮根農(nong) 村立誌拔窮根
李玉蘭(lan) 生在農(nong) 村,從(cong) 小對農(nong) 村就有一種不能割舍的情懷,考上大學後學農(nong) 業(ye) ,畢業(ye) 後在縣畜牧局幹農(nong) 業(ye) ,聽說縣裏要選派第一書(shu) 記支援農(nong) 村建設,她毫不猶豫地寫(xie) 了申請。
單位領導說你年齡大了,恐怕組織上不會(hui) 批準。周圍有人說,農(nong) 村工作環境艱苦、工作千頭萬(wan) 緒、扶貧任務那麽(me) 重,是不是發燒了,自己寫(xie) 申請去農(nong) 村。身邊朋友說,聽說到隆治鄉(xiang) 連條好路都沒有,一路公交一路顛,還不把你搖散架了,真要去向組織申請去就近鄉(xiang) 鎮。兒(er) 媳也有意見,您去農(nong) 村當書(shu) 記,咱家寶寶誰照看……
麵對朋友家人的規勸,李玉蘭(lan) 內(nei) 心感到困惑,但想起自己是一名老黨(dang) 員、又出生在農(nong) 村、有機會(hui) 再回農(nong) 村,毅然將申請書(shu) 遞交給了組織部門。
初到隆治鄉(xiang) 橋頭村,正逢召開黨(dang) 員大會(hu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李進忠簡單向黨(dang) 員們(men) 介紹了李玉蘭(lan) 的基本情況,從(cong) 稀稀拉拉的掌聲中,李玉蘭(lan) 感覺到大家對她的不滿和質疑。
開弓沒有回頭箭。會(hui) 議結束,黨(dang) 員們(men) 三三兩(liang) 兩(liang) 散去。李玉蘭(lan) 來到村務公開欄,從(cong) 2015年度橋頭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公示表中了解了一些零碎的情況,並在公示欄空白處留下了自己電話號碼。
接下來的幾天裏,她先後接到多名群眾(zhong) 反映貧困戶評定不公的問題。帶著群眾(zhong) 反映的問題,李玉蘭(lan) 開始了她的第一項工作——重新評定貧困戶。她開啟了經常使用的“白+黑”工作模式,早出晚歸,白天逐戶走訪,晚上座談交流,二十多天的時間裏,走訪農(nong) 戶424戶,召開座談會(hui) 26次,為(wei) 廣大群眾(zhong) 答惑解疑。同時,嚴(yan) 格實行“三議一表決(jue) ”製度,重新評定了貧困戶,最終確定貧困戶24戶74人。
不忘初心,帶領群眾(zhong) 脫貧致富
麵對全村24戶74人貧困戶,李書(shu) 記不急於(yu) 求成,而是走進貧困戶家中,聊家常、摸實底、解疑惑、定措施。
在走訪中,李玉蘭(lan) 了解到,橋頭村的軟梨非常出名,十裏八鄉(xiang) 的群眾(zhong) 都非常喜歡,但沒有冷藏庫一直是製約橋頭村發展軟梨產(chan) 業(ye) 的瓶頸。
為(wei) 此,李玉蘭(lan) 將修建冷藏庫提上議事日程,多方奔走,向縣、鄉(xiang) 領導匯報情況,並借助自己在農(nong) 牧局工作的優(you) 勢,向市、縣局領導匯報修建冷藏庫的想法。一次次匯報終於(yu) 換來了各級領導的關(guan) 注和關(guan) 心,投資480萬(wan) 元,占地4畝(mu) 的冷藏庫破土動工了。
“以前,我們(men) 對李書(shu) 記有看法,總認為(wei) 一個(ge) 女的,幹不了大事。可是你看,這個(ge) 冷藏庫建成後,我們(men) 的軟梨價(jia) 格會(hui) 提高一倍多!”橋頭村村民趙龍指著正在修建的冷藏庫,滿臉笑意地說。2017年4月,河畔兩(liang) 岸,400多畝(mu) 連片軟梨樹相繼開花,一朵朵雪白的梨花發出玉蘭(lan) 花般的陣陣清香……
讓一個(ge) 貧困村穩定脫貧,產(chan) 業(ye) 發展起著決(jue) 定性作用。為(wei) 此,李玉蘭(lan) 把爭(zheng) 項目、抓產(chan) 業(ye) 、促發展作為(wei) 精準脫貧的重頭戲,充分利用各種辦法,跑項目促發展。
在這裏,有這樣一組數據,見證了橋頭村的發展變化。協調縣交通局,投資507萬(wan) 元硬化村道13公裏,解決(jue) 了全村424戶群眾(zhong) 出行難問題;投資190多萬(wan) 元,建成文化廣場3個(ge) ,使群眾(zhong) 文化活動有了場地;引進外資450萬(wan) 元,建成了鄉(xiang) 村旅遊接待中心;引進社會(hui) 資金2400萬(wan) 元,建成了軟梨酒廠……粗略計算,累計落實項目資金1800餘(yu) 萬(wan) 元,引導村民回村投資2850餘(yu) 萬(wan) 元。這個(ge) 數字放在橋頭村,實屬不易。
同時,李玉蘭(lan) 還結合實際,精心設計了《橋頭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旅遊產(chan) 業(ye) 發展規劃(2018—2023)》,以鄉(xiang) 村旅遊為(wei) 重點,規劃利用五年時間,投資近2000萬(wan) 元,建成1個(ge) 千畝(mu) 葵花觀景園,1個(ge) 千畝(mu) 休閑采摘園,1個(ge) 百畝(mu) 梨花觀賞園和鄉(xiang) 土風情園等,把橋頭村打造成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示範基地,增加群眾(zhong) 收入,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幫困解難,彰顯共產(chan) 黨(dang) 員為(wei) 民情懷
李玉蘭(lan) 不僅(jin) 關(guan) 心著群眾(zhong) 的增收致富,還時刻關(guan) 注著每一戶群眾(zhong) 的生活冷暖。她四處奔走的腳步一刻也沒有停下來,用一幅熱心腸帶給橋頭村群眾(zhong) 無限溫暖。
2016年6月的一天早上,大雨傾(qing) 盆,雨點砸在窗戶上啪啪作響。李玉蘭(lan) 在翻看貧困戶資料時,突然站起,壞了!下這麽(me) 大的雨,貧困戶劉生榮家的房子會(hui) 不會(hui) 出問題?沒有片刻猶豫,她摔門而出,叫上支部書(shu) 記,直奔劉生榮家中,到後發現圍牆倒塌,兩(liang) 間主屋部分已塌陷。
他們(men) 趕緊將劉生榮的殘疾兒(er) 子攙扶出屋,搶搬物品,轉移家具,並安排他們(men) 先搬到村委會(hui) 暫時住下來。隨後幾天,李玉蘭(lan) 向鄉(xiang) 黨(dang) 委反映了劉生榮的家庭情況,並與(yu) 黨(dang) 委書(shu) 記上門慰問。
劉生榮長期與(yu) 殘疾兒(er) 子兩(liang) 人生活,對生活缺少信心,對新建房屋意願不強烈。針對這一情況,李玉蘭(lan) 主動講解扶貧政策,聯係當地誠信施工隊對劉生榮家的住房、圍牆和大門進行修建。
由於(yu) 劉生榮自身經濟條件有限,無力承擔修建資金,李玉蘭(lan) 主動與(yu) 沙場、水泥代售點、磚廠聯係,將建房所需的資金全部由個(ge) 人擔保,幫助他將住房、圍牆、大門修建完成。新房建成時,劉生榮握住李玉蘭(lan) 的雙手兩(liang) 眼含淚,親(qin) 切地叫她書(shu) 記大姐。
2017年5月,李玉蘭(lan) 到貧困戶李成瑾家中回訪,得知李成瑾患有急性胸腔積水、關(guan) 節積水,無錢住院。李玉蘭(lan) 找到了鄉(xiang) 民政負責人說明情況,鄉(xiang) 政府隻有500元臨(lin) 時求助權限。
李玉蘭(lan) 又擠上公交車到縣民政局找到主管局長說明情況,但因未帶戶主相關(guan) 資料,無法辦理。李玉蘭(lan) 擠公交車回到貧困戶李成瑾家中,叮囑他:“你放心,我一定想辦法將你送到醫院,先把你的身份證、戶口本給我,我先到縣上去辦理住院手續,你們(men) 在家準備一下住院的生活用品。”
李玉蘭(lan) 拖著疲憊的身軀又一次擠上公交車,在縣醫院先行墊付了住院手術費用,落實了床位。之後再回村去接李成瑾。傍晚時分,李成瑾住進了縣醫院,準備次日手術。安排好醫院的事情,李玉蘭(lan) 才感覺自己的雙腿已經不聽使喚了。回家看到兒(er) 媳抱著兩(liang) 歲的小孫子,正在門口焦急等待,李玉蘭(lan) 的眼淚悄然滑落。
2019年,李玉蘭(lan) 任期已滿準備回單位工作,村民們(men) 知道這個(ge) 消息後,連夜寫(xie) 下請願書(shu) ,摁上200多個(ge) 紅手印交到民和縣委組織部部長的手裏,請求留下玉蘭(lan) 書(shu) 記。麵對老百姓的盛情挽留,55歲的她決(jue) 定繼續留任為(wei) 鄉(xiang) 親(qin) 們(men) 服務。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