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第一書記王東宣:助力脫貧 記錄改變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一聲雞鳴打破寂靜,西海固大山深處的小山村蒙集村漸漸醒來。此時,58歲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王東(dong) 宣已背著相機登上山頂。“藍色屋頂是牛棚羊圈,紅色屋頂是村民住房。以前山下還是一片灰瓦泥牆。近五年來,村裏發生了巨變。”已經兩(liang) 次延期駐村的王東(dong) 宣指著山下的村莊自豪地說。

  王東(dong) 宣20多歲時就迷上攝影。2014年來到蒙集村駐村後,他被這裏的貧窮震撼了,鏡頭裏都是當地百姓的苦日子。

  蒙集村位於(yu)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震湖鄉(xiang) 海拔1900多米的大山中。西吉縣是寧夏西海固地區最後一個(ge) 尚未摘帽的國家級貧困縣。

  “沒見過這麽(me) 窮的地方,村民住土窯洞,喝水要用大塑料桶去十幾公裏外的鄉(xiang) 上拉,吃飯都沒菜,光啃幹饃。”王東(dong) 宣回憶對蒙集村的第一印象時說。

  作為(wei) 駐村第一書(shu) 記,王東(dong) 宣迫不及待地想讓這個(ge) 小山村富起來。他挨家入戶,分析貧困戶致貧原因,幫助製定發展規劃。他聯係自己的單位中國移動公司,投資建設村裏的移動基站、辦公設施、路燈、垃圾池;他還在朋友圈分享山裏娃的照片,引來不少愛心人士給孩子捐款。

  “2015年家裏還窮得不行,王書(shu) 記建議我貸扶貧款養(yang) 黑山羊,開始啥都不懂,書(shu) 記專(zhuan) 門請專(zhuan) 家來給我們(men) 指導培訓,2016年我就靠養(yang) 羊脫了貧。”56歲的村民蒙德彪說。

  王東(dong) 宣在村子入戶時有“三件寶”——手冊(ce) 、香煙和照相機。“村裏人可能不知道我具體(ti) 叫什麽(me) ,但是大家都管我叫‘背相機的書(shu) 記’。”王東(dong) 宣入戶除了完成幫扶任務,還要順帶發揮一下他的特長,給村民在逢年過節、家人團圓時拍一張全家福。

  隨著精準扶貧的持續深入,蒙集村幾乎一年變一個(ge) 樣。2016年,蒙集村整村脫貧;2017年,村裏最後一戶人家從(cong) 窯洞裏搬了出來;2019年,全村最後4戶人家通上了自來水。

  從(cong) 令人壓抑的貧窮到可喜的生活變遷,王東(dong) 宣的電腦硬盤漸漸被村裏的影像填滿。“村子變化太快,我意識到很多東(dong) 西以後再也看不到了,就開始用相機記錄。”王東(dong) 宣說。

  最近,王東(dong) 宣又對村民們(men) 上網購物的行為(wei) 產(chan) 生了拍攝興(xing) 趣。經常去鄉(xiang) 上開會(hui) 的他每次會(hui) 順手幫村民帶快遞回村,義(yi) 務快遞員當時間長了,他發現村民網購的變化。“寄到村裏的快遞越來越多,不單有衣服、家用物品,還有南方水果等生鮮物品。這充分說明,村裏人真的富起來了。”王東(dong) 宣說。

  “等西海固全麵脫貧後,我們(men) 村打算建一個(ge) 村史館,把王書(shu) 記拍的照片也陳列進去,讓村裏人記住過去,感恩變化。”蒙集村村支書(shu) 蒙儒勇說。

發布時間:2020年06月19日 20:02 來源:新華社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