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份,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阿吼村第二屆農(nong) 特產(chan) 品交易大會(hui) ——阿交會(hui) 在州府西昌市拉開帷幕。高山臘肉、生態雞、高海拔中藥材等優(you) 質的農(nong) 特產(chan) 品,讓許多市民紛紛駐足,爭(zheng) 先恐後購買(mai) 村裏的生態農(nong) 產(chan) 品。
阿吼村是一個(ge) 貧困村,全村上下946人,貧困人口312人,平均海拔2700米,自然條件相當惡劣。當地村民一度處於(yu) “土豆填肚子、養(yang) 雞換鹽巴”的“低溫飽”狀態。改變,是從(cong) 一個(ge) 叫小兵的人來到村裏後悄悄發生的。
村裏來了個(ge) “小兵”書(shu) 記
2016年3月,王小兵被組織選派到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阿吼村擔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一開始,在村民眼裏,這個(ge) 叫小兵的第一書(shu) 記不過就是個(ge) 小幹部,在村幹部眼裏也不過就是他們(men) 之中的普通一員,並沒有把他當回事。
為(wei) 了熟悉村情,也讓村裏的群眾(zhong) 盡快認識他、熟悉他、支持他,王小兵從(cong) 來到村裏的第一天開始,就伴著朝陽而出,踏著日落而歸,獨自行走在方圓20多平方公裏的山頭溝壑。
貧困戶吉覺阿牛木,丈夫四年前去世,一個(ge) 人拉扯著3個(ge) 孩子艱難度日。因拿不出學費,阿牛木的大兒(er) 子麵臨(lin) 失學,一家人隻能圍坐在火塘邊默默地流淚。
在得知情況後,王小兵趕到阿牛木家中,將提前準備好的2000元錢放在了阿牛木手裏,說:“先讓孩子去上學,有什麽(me) 困難,我們(men) 一起來解決(jue) 。”阿牛木顫巍巍地接過錢,重新燃起了對生活的希望。
阿牛木一家被村裏列為(wei) 重點幫扶對象。除了給她送去生產(chan) 生活資料,還安排她在產(chan) 業(ye) 基地務工。王小兵還幫助阿牛木爭(zheng) 取到了公益性崗位。現在,阿牛木家的日子一天天好了起來。“卡沙沙,卡沙沙。”阿牛木每次見到王小兵都向他表示感謝,阿牛木的小女兒(er) 更是會(hui) 開心的叫王小兵“舅舅”。
慢慢的,王小兵成了村民熟悉的村裏人,他們(men) 覺得這個(ge) “小兵”很可親(qin) 。王小兵也說:“能夠被村民們(men) 當親(qin) 人,是我三年來最大的安慰。”
把百合種成“致富花”
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是第一書(shu) 記的首要任務。通過深入摸排和走訪了解,王小兵逐漸有了“打造村支柱產(chan) 業(ye) ,圍繞支柱產(chan) 業(ye) 打造產(chan) 業(ye) 鏈,圍繞產(chan) 業(ye) 鏈構建村產(chan) 業(ye) 體(ti) 係”的初步想法。
思路有了,如何推進落實,這是一個(ge) 異常艱難的過程。阿吼村貧困群眾(zhong) 思想固化、觀念落後,要讓他們(men) 跟著幹不是件容易事。為(wei) 發展經濟附加值高的產(chan) 業(ye) ,王小兵和村“兩(liang) 委”經過考察,決(jue) 定種植川貝母、百合、青刺果等中藥材,這一想法遭到了大部分村民的反對和質疑,“祖祖輩輩都是種土豆、蕎麥的,怎麽(me) 種上了中藥材?這些東(dong) 西名字都沒有聽過,能種的活嗎?”懷疑的聲音不絕於(yu) 耳。
王小兵帶著村“兩(liang) 委”幹部一趟一趟、挨家挨戶耐心宣傳(chuan) 講解。當他第七次來到村民曲木阿各莫家時,這個(ge) 村裏反對聲音最大的女人終於(yu) 被王小兵的工作打動了。一個(ge) 村民鬆口了,其他村民也陸陸續續答應試著種植中藥材。
如今,以百合、川貝母為(wei) 主要支撐產(chan) 業(ye) 的279畝(mu) 國家電網扶貧示範產(chan) 業(ye) 園,就建在了昔日貧瘠落後的阿吼村,有力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2017年,阿吼村順利實現整村脫貧,貧困戶人均年收入由2016年的1500元增長到2018年的7180元。到2019年的時候,阿吼村的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8979元。
這幾年下來,王小兵帶領大家勤勞致富,一步一個(ge) 腳印,取得了明顯的效果,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村裏群眾(zhong) 認為(wei) 這個(ge) “小兵”值得大家信賴。
“小兵”成了主心骨
今年春節,猝不及防的新冠疫情席卷而來,在大涼山深處的阿吼村,王小兵犧牲陪伴家人的美好時光,帶領全村群眾(zhong) 抗擊疫情,抓緊複工複產(chan) 。
“我們(men) 對前來務工的村民全部進行了體(ti) 溫測量,並要求大家保持距離,有序進行耕種。”在國家電網扶貧示範產(chan) 業(ye) 園,王小兵對前來務工的村民進行測溫,逐一登記,確保村民務工安全。同時,還在進村入口設置了疫情防控卡點,對過往的車輛和人員進行排查、測溫登記,嚴(yan) 禁外來車輛和人員進入村莊。組織成立了阿吼村疫情防控黨(dang) 員服務隊,逐戶排查外地返鄉(xiang) 務工人員隔離情況,定時通過“阿吼之聲”廣播站宣傳(chuan) 疫情防控知識,引導群眾(zhong) 少出門、不聚集、勤洗手。
一年之計在於(yu) 春,春耕備耕是全年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的基礎和關(guan) 鍵。“一定要把耽擱的春耕時間搶回來。”王小兵說,眼下正是百合耕種的關(guan) 鍵時節,一刻也不能耽誤。
“大家注意,百合種植前必須浸泡消毒,要把土壤深翻、疏鬆,開好排水溝……”帶著800多斤種子,王小兵一大早就在種植基地組織村民播種。由於(yu) 村民們(men) 種植百合經驗不多,百合種植技術人員一邊手把手教大家覆蓋農(nong) 膜的方法,一邊給大家講解種植百合的深度、寬度,教會(hui) 大家使用消毒劑給種球滅菌消毒,確保種下的每一顆百合都能開花結果。
轉眼夏天不期而遇。望著滿山遍野的百合花,這個(ge) 來自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說:“我隻是一個(ge) 普通小兵,做了自己應該做的簡單小事。”
而在村民的眼裏,阿吼村今天充滿希望的農(nong) 村新麵貌,凝聚了王小兵無數日日夜夜的辛勞和付出。這個(ge) 普通“小兵”帶領群眾(zhong) 脫貧奔小康的本事真是一點也不簡單。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