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寧的村幹部們(men) 拿著入學通知書(shu) 走進“大專(zhuan) 班”。
為(wei) 提高農(nong) 村社區基層幹部綜合素質,青海啟動村(社區)幹部學曆素質提升工程,依托青海廣播電視大學及州縣教學點,設置專(zhuan) 業(ye) 課程,創新教學模式,破解幹部工作中“有想法、沒辦法”“有勁頭、沒思路”等問題,為(wei) 鄉(xiang) 村治理培養(yang) 一支素質高、業(ye) 務強的幹部隊伍。
如今,雷永軍(jun) 家有了兩(liang) 個(ge) 大學生:一個(ge) 是他娃,去年高考應屆;另一個(ge) 是已過不惑之年的他,青海西寧城北區小橋村黨(dang) 支書(shu) 。
是雷支書(shu) 求知若渴?非也。“高中畢業(ye) 後,咱把書(shu) 本扔了快三十年。”
開商鋪、跑運輸、攬工程……論勤勞致富,他是全村帶頭人,鄉(xiang) 親(qin) 們(men) 才選他當上“領頭雁”。可要是論怎樣治理、壯大“雁陣”,雷永軍(jun) 總說,遇到難題才知道“書(shu) 到用時方恨少”。
好在雷永軍(jun) 的煩惱,最近迎來了轉機。今年起,針對農(nong) 村社區基層幹部學曆層次偏低、綜合素質不高的問題,青海省委組織部正式啟動“村(社區)幹部學曆素質提升工程”,依托青海廣播電視大學及州縣教學點,計劃用3年時間分批次對全省4146個(ge) 行政村和474個(ge) 社區符合報讀條件的農(nong) 村社區幹部進行大專(zhuan) 學曆提升和素質能力培養(yang) 。
5月初,有感於(yu) “本領恐慌”的雷永軍(jun) 和其他739名學員,一起拿起書(shu) 本走進課堂。“充電”後的他們(men) 有了哪些變化?學到了什麽(me) ?又會(hui) 起到怎樣的作用?
有的放矢
為(wei) 基層幹部“搭橋建船”,解決(jue) 能力與(yu) 工作要求不適應問題
6月上旬,青海湖畔的金銀灘,芳草吐綠,水天同碧。
這裏是歌曲《在那遙遠的地方》誕生地。如今,互聯網已讓高原不再遙遠: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青海湖鄉(xiang) 達玉五穀村黨(dang) 支書(shu) 才太加,一邊盯著屏幕,一邊在鍵盤上“摸索”——他正用Excel給電商畜產(chan) 品訂單、發貨情況製表,“‘大專(zhuan) 班’開了計算機課,派上了大用場。”
過去,這都是鄉(xiang) 裏包村幹部多傑的工作,“村兩(liang) 委幹部都是牧民出身,沒人會(hui) 用電腦”,多傑苦笑,“我成了村裏的‘打字員’,所有材料一肩挑。”其實,村幹部也不想“撂挑子”,可才太加過去打字隻會(hui) “一指禪”,“一張紙的材料,一天都未必能敲出來,更別說複雜的技術活。”
這些年,以畜牧業(ye) 為(wei) 支柱的達玉五穀村正向發展電商、生態旅遊等多種業(ye) 態轉變。“我這文化程度和知識水平有限,心有餘(yu) 而力不足”,聽說省裏開了“大專(zhuan) 班”,才太加二話不說報了名,“時代發展‘倒逼’基層幹部‘充電’,守著金銀灘草原這個(ge) ‘金飯碗’,不搞出個(ge) 模樣,沒法給牧民們(men) 交代。”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青海持續抓基層強基礎,農(nong) 村社區幹部隊伍結構和素質得到了有效優(you) 化和提升,但受經濟社會(hui) 發展相對滯後等客觀因素影響,基層幹部素質能力依然偏弱。去年,來自青海省委組織部的統計顯示:全省4146個(ge) 行政村的32048名兩(liang) 委幹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到了80.12%,工作中“有想法、沒辦法”“有勁頭、沒思路”的問題普遍存在。
經過深入調研,青海省委組織部根據實際,提出用3年時間對全省所有行政村和社區50周歲以下的兩(liang) 委主要負責人、45周歲以下的兩(liang) 委其他班子成員以及村級後備幹部進行全覆蓋係統培養(yang) 。“我們(men) 除了部署‘過河’任務,還要為(wei) 基層幹部‘搭橋建船’,以解決(jue) 基層幹部能力與(yu) 工作要求不相適應的棘手問題。”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說。
因材施教
強調實用性,合理安排教學方式,修滿學分才能畢業(ye)
入學前,西寧城北區二十裏鋪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劉虎心裏嘀咕,“‘大專(zhuan) 班’會(hui) 不會(hui) 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甚至就走個(ge) 過場?”可沒想到,“上來就是‘實戰’。”
剛入學,劉虎等42名學員就被組織參加一場“破冰拓展”:學員們(men) 抓鬮分成6隊,每隊抽題競賽。“我們(men) 抽到的題目是‘生態保護與(yu) 鄉(xiang) 村旅遊的關(guan) 係’。”劉虎代表本隊上台陳述,評委老師卻如“連珠炮”:“農(nong) 家樂(le) 的廚餘(yu) 垃圾咋處理?遊客憑啥相信你種的是綠色食品?……”劉虎聽得直冒汗,卻不得不承認,“說中了工作中的短板和盲點,這課上得值!”
為(wei) 了精準對應每名學員的實際需求,“大專(zhuan) 班”量身定製、因材施教,確定了行政管理(村鎮管理方向)、農(nong) 業(ye) 經濟管理、工商企業(ye) 管理(鄉(xiang) 鎮企業(ye) 管理方向)、設施農(nong) 業(ye) 與(yu) 裝備4個(ge) 專(zhuan) 科專(zhuan) 業(ye) ,各專(zhuan) 業(ye) 開設20門實用課程,供學員選修。
劉虎攻讀的行政管理(村鎮管理方向)專(zhuan) 業(ye) ,就包括信息技術應用、農(nong) 村政策法規、村官領導方法與(yu) 藝術等課程,還有實習(xi) 和畢業(ye) 論文。“課程針對性、實用性很強,共計78個(ge) 學分,必須修滿才能畢業(ye) ,差一分都不行。”青海廣播電視大學教師宋瑞萍告訴記者,“基層幹部可以‘寬進’,不能‘寬出’,‘大專(zhuan) 班’並非‘保過班’!”
同時,考慮到基層幹部工作實際,“大專(zhuan) 班”還為(wei) 學員們(men) 量身打造了集中統一授課和網上自主學習(xi) 相結合的學習(xi) 模式,每學期集中統一授課在兩(liang) 周左右。“對身處高原牧區的幹部來說,不用來回奔波了。”才太加對課程安排很滿意,“既不耽誤村裏工作,又能保證學習(xi) 效果。”
此外,為(wei) 鼓勵幹部積極學習(xi) ,青海規定學習(xi) 費用由州縣承擔80%、學員個(ge) 人承擔20%,成績優(you) 異者還可評選獎學金。基層工作千頭萬(wan) 緒,劉虎仍擠出休息時間完成網上課程,“這麽(me) 好的機會(hui) 不能浪費,‘掉層皮’也要堅持,讀下來就是‘脫胎換骨’。”
學以致用
探索現場觀摩等教學方式,加強學員互動交流
“我這個(ge) 村支書(shu) ,現在更像是‘物業(ye) 經理’。”小班討論課上,雷永軍(jun) 向老師同學傾(qing) 訴煩惱。
近年來,地處城郊的小橋村城鎮化進程迅猛,村民們(men) 陸續“上了樓”,可生活方式、思想觀念有時卻沒“上樓”,同樣麵臨(lin) 角色轉換的雷永軍(jun) ,在村委會(hui) 下成立了物業(ye) 辦公室,“隻是過渡之舉(ju) ,將來怎麽(me) 管理還沒有思路。”
“專(zhuan) 業(ye) 的事還得交給專(zhuan) 業(ye) 的人辦,組建物業(ye) 公司才是長久之計。”青海廣播電視大學教師李秋梅從(cong) 企業(ye) 管理的角度釋疑解惑。“哪天閑了,到我們(men) 社區來轉一轉,村民變市民,咱的工作方式也得跟著變。”身為(wei) 班長的西寧城西區醫財東(dong) 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宋江湧熱情相邀。師生們(men) 紛紛支招,儼(yan) 然一次現場辦公會(hui) 。
創新教法,學以致用。青海“村(社區)幹部學曆素質提升工程”立足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和實施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工作需求,以幹部“學有所獲、學有所成、學有所用”為(wei) 根本目標,積極探索小班教學、一對一輔導、現場觀摩、學員互動交流等教學模式,讓基層幹部“聽得懂、學得會(hui) 、用得上、幹得好”。
最近,班長宋江湧張羅著組織同學們(men) 互相“串門”、交流經驗,“平時大家忙於(yu) 手頭事務、‘閉門造車’,如今‘大專(zhuan) 班’為(wei) 我們(men) 提供了絕佳的互動平台,比學曆更珍貴的是眼界!”
伴隨著基層幹部學曆提升,青海還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從(cong) 優(you) 秀村(社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中考錄鄉(xiang) 鎮(街道)公務員和考核聘用鄉(xiang) 鎮(街道)事業(ye) 單位工作人員的長效機製,打通優(you) 秀村(社區)黨(dang) 組織書(shu) 記進入公務員和事業(ye) 單位工作人員的上升通道,使村(社區)幹部成為(wei) 有尊嚴(yan) 、有盼頭、有競爭(zheng) 的職業(ye) ,引導學曆高、素質好、業(ye) 務強、靠得住的幹部隊伍穩定在鄉(xiang) 村治理最前沿。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