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60歲的農村大姐郭晉平成了“帶貨”主播,帶“活”了一個貧困村——郭姐“觸”網記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圖①:郭晉平在展示小米。資料照片圖②:魏寶玉(右)在收穀子。王曉方攝圖③:武鄉(xiang) 縣連片種植的穀子。高 揚攝

  圖①:郭晉平在展示小米。資料照片

  圖②:魏寶玉(右)在收穀子。王曉方攝

  圖③:武鄉(xiang) 縣連片種植的穀子。高 揚攝

  手機成為(wei) 新農(nong) 具,直播成為(wei) 新農(nong) 活,流量成為(wei) 新農(nong) 資。當農(nong) 產(chan) 品銷售搭上電商快車,“賣難”問題增加了新的解決(jue) 渠道。幫助群眾(zhong) 脫貧,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電商會(hui) 給一個(ge) 個(ge) 村莊帶來怎樣的變化?農(nong) 民如何“接得住”電商這項新技能?“網上”連“田間”,會(hui) 讓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鏈發生怎樣的變革?請看鄉(xiang) 村主播郭姐和村民們(men) 的“觸”網故事。

  起步

  智能手機換下“老人機”,培訓想打退堂鼓又心疼買(mai) 手機的錢,掙了1500元的“第一單”讓她鉚足勁上滿4期培訓班

  想不到,武鄉(xiang) 縣知名的鄉(xiang) 村主播“郭姐”,不是“80後”“90後”,竟是一位快60歲的農(nong) 村大姐。

  郭晉平也想不到,在農(nong) 村生活了大半輩子,“老了老了,還趕了一回時髦。”

  太行山麓,晨光熹微,山西省武鄉(xiang) 縣上司鄉(xiang) 嶺頭村田埂上,郭晉平早早支起三腳架,架上手機,打開直播軟件,一邊鬆土、除草,一邊跟網友互動,“各位朋友,今天又見麵了。”“你們(men) 看,這兒(er) 空氣多好,莊稼苗多綠,長出來的小米能不健康嗎?!”

  郭晉平文化不高,說起過去,不是圍著灶台轉,就是拾掇幾畝(mu) 地,幾十年如一日。但一部手機,讓她的人生軌跡有了“大變化”——成了網友熟悉的“郭姐”。

  “操心種地、澆水,更操心粉絲(si) 漲了沒有,流量也是農(nong) 資。”郭姐打開手機,時興(xing) 軟件一應俱全。抖音上,一鍋金黃的小米在火上咕嘟著,郭姐念起自創的廣告語——“熬著稠,喝著香,看完趕緊買(mai) 兩(liang) 箱”;微店裏,郭姐的“貨架”上擺著小米、核桃、酸棗麵等十幾種土特產(chan) ,“疫情沒影響訂單,前幾個(ge) 月賣出500多單!”

  “網上能掙錢,以前哪想得到!”郭姐說,“現在村裏大多是老人婦女,我都算年輕的了。”守著七八畝(mu) 地,種點雜糧,收成好時一年掙個(ge) 千把塊,年景不好,一年就白瞎了,這日子咋才能過好?

  如何讓百姓過上好日子,也是武鄉(xiang) 縣麵臨(lin) 的課題。山峁相連,鄉(xiang) 村大多“長”在圪梁梁上,和不少農(nong) 村一樣,當地年輕人大多出去打工了,村子多成了“老人村”。2014年底,全縣貧困人口50298人,貧困發生率高達23.9%。

  可山旮旯裏藏著“寶貝”。武鄉(xiang) 地處小米黃金生長帶,晝夜溫差大,武鄉(xiang) 小米素有“金珠不換沁州黃”美譽。“外麵商販兩(liang) 三元就把小米收走,貼上商標能賣十幾甚至幾十元。”縣電商辦副主任郝旭東(dong) 說,“怎麽(me) 才能讓咱鄉(xiang) 親(qin) 們(men) 把利潤的大頭掙上?”

  電商帶來了轉機。2015年,武鄉(xiang) 縣成為(wei) 國家電子商務進農(nong) 村綜合示範縣。

  “電商是新玩意,咱能行嗎?”郝旭東(dong) 一趟趟進村,一家一戶動員。嶺頭村的第一期培訓班,讓他的心懸了起來——就來了7個(ge) 村民。

  郭晉平就是這1/7。老師讓下載微信,她拿的還是老人機,趕緊讓女兒(er) 買(mai) 了一部智能手機。“老師手把手教,咋裝軟件、加好友,上課就像聽天書(shu) 。”她想打退堂鼓,可又心疼買(mai) 手機的錢,隻能硬著頭皮上課。

  第一個(ge) 訂單讓郭姐改變了想法。侄子幫她轉發了一條銷售信息,深圳的網友買(mai) 了100多斤核桃。一下子拿到手1500元,郭姐來了勁頭,鉚足了勁兒(er) 上滿4期培訓班,咋開微店、咋直播、咋弄短視頻,她幹得越來越溜。

  郭姐算了筆賬:現在小米價(jia) 格翻了幾番,一斤賣到10元,刨去種地成本和運費,淨掙七八元。去年她賣了1000多單,收入近10萬(wan) 元。

  “留守村民年齡大、文化水平低,剛開始發展電商,真難!”嶺頭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玉堂感歎,“可再難也要邁出第一步,縣裏的培訓班開了一期又一期,先學會(hui) 的帶動沒學會(hui) 的。”

  “在手機上賣東(dong) 西,能行嗎?”剛開始,村民魏寶玉壓根不相信。近50歲的他常年在外務工,一次重病讓他幹不了重活。

  郭姐掙了錢,給魏寶玉帶來了信心。

  “第一單20斤小米,掙了200多元!”這下,魏寶玉迷上了電商,不管走到哪,都舉(ju) 著手機拍,“城裏人愛看村裏的事兒(er) ,我的粉絲(si) 有幾十萬(wan) 人。”去年,魏寶玉靠電商掙了7萬(wan) 多元。

  見到真金白銀,村裏開微店的越來越多了。“50後”王成勝微店年收入過萬(wan) 元,殘疾人微商張紹東(dong) 銷售收入6000多元……如今走進嶺頭村,牆上刷著“把小米賣向全世界”,村裏主幹道改名為(wei) “微商路”,家家門口貼著二維碼。郝旭東(dong) 說,村裏有100多戶農(nong) 民發展電商,其中大部分是50歲以上的村民,“留守村民也能當‘網紅’,電商讓這個(ge) ‘老人村’煥發了青春。”

  電商也為(wei) 武鄉(xiang) 縣脫貧攻堅注入了新動能。縣裏共培訓了7075人,其中貧困戶4137人次,七成以上為(wei) 留守村民。全縣注冊(ce) 微店5500個(ge) ,電商直接帶動2318戶貧困戶增收347.7萬(wan) 元。

  過坎

  和買(mai) 家交流,說方言不成,打拚音不會(hui) ,發錯貨搭進郵費,下笨功夫學“a、o、e”、學拍照錄視頻

  從(cong) 扛鋤頭種地到扛三腳架觸網,溝溝坎坎真不少。

  開微商最大的困難是什麽(me) ?

  “哈哈哈哈,學拚音。”伴著爽快的笑聲,郭姐給記者解釋,“用上新手機,不會(hui) 說話了。說方言,網友聽不懂;可咱又不會(hui) 拚音,看著留言不敢回,隻能幹著急!”

  先過拚音關(guan) 。“拚音掛圖貼在牆上,沒事瞅兩(liang) 眼,路上遇到娃娃放學,就跑過去跟他們(men) 學。”郭姐入了迷,還惹來家庭矛盾。老伴下地回來,看著她在本子上劃拉,嘴裏念念有詞,鍋裏卻空空的,氣得直拍桌子。

  “打字、拍照、錄視頻、和網友交流……咱以前都沒接觸過,要補的太多了。”郭姐說,剛開始,因為(wei) 操作不熟練,好幾次發錯貨,不僅(jin) 沒賺到錢,還把郵費搭了進去。

  再過技術關(guan) 。“如何讓互聯網更好地‘+’上農(nong) 民,政府部門也要闖關(guan) 。”郝旭東(dong) 說,最初農(nong) 民在電商平台上開網店,買(mai) 電腦、學美工、辦各種手續,培訓費花了上百萬(wan) 元,可不見成效。“經過考察,我們(men) 選擇了技術門檻較低的微店、短視頻、直播等電商模式。”縣裏撥出資金,請專(zhuan) 家開培訓班,帶著村民外出交流,提供“保姆式”幫扶。

  從(cong) 一張白紙變成了電商高手,郭姐客串起夜校老師。“不要直接說快下單”“拍照要先選一塊空地”“直播內(nei) 容要和農(nong) 村生活有關(guan) 係”……說起成功秘笈,郭姐笑了笑,“下笨功夫,錯了就趕緊問,一定能學會(hui) 。”

  村裏的電商隊伍壯大了。“不怕你們(men) 笑,頭一天使上智能手機,電話響了不敢接,跑到街上去找人。”如今村民張曉英每天“鑽”進手機裏。“除了賣東(dong) 西,平時我還喜歡看新聞、聊微信、和孩子們(men) 視頻,一會(hui) 兒(er) 都離不開它。”

  換手機、開微店,成了村裏新潮流。“我已經換了三台手機了。”魏寶玉細數,要下載的軟件太多,手機內(nei) 存從(cong) 8G到32G再到64G,“聽說5G手機出來了,我尋思著再買(mai) 一個(ge) ,吃飯的家夥(huo) 可不能差了。”

  “隨之而來的是,農(nong) 民對網速要求高了,一些農(nong) 村信號差的問題凸顯出來。”每次下鄉(xiang) 培訓,郝旭東(dong) 總會(hui) 被問到“啥時候手機信號能變好?”

  魏寶玉深有感觸,“剛開始,信號斷斷續續,網頁半天打不開。沒有WiFi,用手機流量直播,一場下來話費扣了上百元,相當於(yu) 賠十幾包小米。”

  “補上農(nong) 村信息基礎設施短板。”武鄉(xiang) 縣副縣長鄭丹說,“縣裏在村上增設2座信號塔,建了300米WiFi覆蓋區,村民上網更方便了。”目前武鄉(xiang) 鄉(xiang) 村基本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

  再闖物流關(guan) 。“村裏沒有快遞點,老伴每次得騎摩托車去縣城寄貨。”因為(wei) 發貨慢,郭姐被退了不少訂單。“郵政快遞點在鎮上,一般第二天才能發貨。其他快遞點在縣裏,可去一趟要40多分鍾,得湊夠訂單才值當。”她說,“咱們(men) 一般都是包郵,3公斤以內(nei) ,一件5元;4公斤以內(nei) ,一件6元,依次上漲。本來就不便宜,還要搭上油錢和時間。”

  “為(wei) 了疏通物流‘最後一公裏’,縣裏想了很多辦法。”鄭丹介紹,提供資金支持,村民每單享受2元補貼,解決(jue) 物流成本高的問題。目前全縣物流補貼60萬(wan) 元左右。“去年我有700多單快遞享受了補貼,省了1400多元。”郭姐說。

  撬動社會(hui) 資本,補上物流“斷點”。走進螞蟻到村公司,快遞如同一座座小山,員工們(men) 正按鄉(xiang) 鎮彎腰分揀。“我們(men) 就像是一隻隻螞蟻走家串戶,幫村民代收代發快遞。”螞蟻到村負責人王旭東(dong) 介紹,“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我們(men) 專(zhuan) 人上門,費用不變,讓村民寄送快遞更便捷。”

  一張連接城鄉(xiang) 的物流網絡逐漸形成。截至目前,武鄉(xiang) 縣328個(ge) 行政村建設鄉(xiang) 村電商服務站233個(ge) ,覆蓋率達71%;農(nong) 村物流配送點覆蓋260個(ge) 村,覆蓋率達79%。

  提升

  用真空包裝換下白布袋子,申請綠色產(chan) 品標識,一斤小米能賣到16元

  “過去賣小米,都用自家縫的白布袋子裝。”如今,郭姐家的小米穿上“新衣”。綠色包裝袋上麵寫(xie) 著“武鄉(xiang) 小米”,下麵是藝術字“郭姐”。“縣裏免費提供真空包裝機,找專(zhuan) 家設計包裝。申請綠色產(chan) 品標識,一斤能賣到16元。”郭姐說。

  魏寶玉也給自己定下目標。18.8元!把一斤小米賣出好價(jia) 錢。“咱小米就值這個(ge) 價(jia) 。”

  信心來自哪?“開微店,不僅(jin) 讓我把農(nong) 產(chan) 品賣出去了,還讓我的思路更寬了。以前咱就是麵朝黃土種地,現在能和市場直接對話了。”魏寶玉說。

  對話的結果是,他發現消費者願意為(wei) 好品質埋單,“有一位剛當了媽媽的顧客,問我有沒有不用化肥的小米,多少錢都願意買(mai) 。”

  這讓魏寶玉來了靈感:種植羊肥小米,采用預售方式。產(chan) 品剛上架,網友搶購一空。“用羊糞蛋當肥料,土辦法產(chan) 出有機綠色小米。電商讓我意識到,按老辦法種地不行了。”

  一根網線連接城鄉(xiang) ,重塑農(nong) 民生產(chan) 方式和觀念,撬動了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的深層次變革。

  “農(nong) 村電商,拚流量更要拚質量,想要一直火,離不開產(chan) 業(ye) 基礎這把‘柴’。”鄭丹說,發展“互聯網+農(nong) 業(ye) ”,更應注重“加”的內(nei) 容。武鄉(xiang) 縣以電商為(wei) 契機,“網上”“田間”一起耕耘,促進小米全產(chan) 業(ye) 鏈升級,實現農(nong) 業(ye) 提質增效。

  標準化種植,解決(jue) “怎麽(me) 種”。“公司給我們(men) 講了,種小米要選擇向陽坡地、弱堿性紅鐵土地塊,還得輪茬耕作,這樣產(chan) 出的小米顆粒飽滿,米飯黏糊性強、綿甜噴香。”郭姐說。目前晉黃羊肥小米公司建立從(cong) 田頭到倉(cang) 庫的全程監控體(ti) 係,發展標準化種植,帶動小米種植1.5萬(wan) 畝(mu) 。

  “推進標準化種植,需要龍頭企業(ye) 帶動。”郝旭東(dong) 說,一方麵農(nong) 民與(yu) 企業(ye) 簽訂購銷合同,按標準種植。另一方麵,一些有能力的合作社可以學習(xi) 借鑒先進模式。

  打造品牌,解決(jue) “怎麽(me) 賣”。魏寶玉的品牌意識足足的。“我找村委會(hui) 開了證明,還辦了營業(ye) 執照,很快我自己的品牌也能申請下來了。”

  武鄉(xiang) 縣建立了全產(chan) 業(ye) 鏈標準體(ti) 係,獲得了小米地理標誌認證和農(nong) 產(chan) 品“三品一標”認證,創建了“武鄉(xiang) 小米”區域公共品牌,提升品牌影響力,讓好產(chan) 品賣上好身價(jia) 。

  談及未來發展,村民們(men) 還有不少期待。

  期待更專(zhuan) 業(ye) 的營銷推廣服務。“粉絲(si) 越多越好。”郭姐說,“有流量就有銷路,可咱一個(ge) 人的力量有限,吸引新客戶越來越難了。現在我的微店主要靠100多個(ge) 固定客戶,還是得打開銷路。不久前,我找到了一個(ge) 媽媽群,宣傳(chuan) 自家小米,沒想到大家紛紛購買(mai) 。”

  5月16日,一場公益直播帶貨,讓大家見識到“流量”的力量。短短6分鍾售出3萬(wan) 多單小米,銷售額突破100萬(wan) 元。

  “當前,推廣主要靠農(nong) 民一家一戶,多采用熟人轉發的方式,缺乏可持續性。”郝旭東(dong) 分析,接下來縣裏將進一步引進市場力量,拓展渠道,用專(zhuan) 業(ye) 的推廣服務提升電商發展後勁。比如,與(yu) 直播公司合作,舉(ju) 辦專(zhuan) 場活動;與(yu) 大型平台對接,建立固定合作關(guan) 係。縣裏與(yu) 微店助農(nong) 平台對接,已經銷售了近2萬(wan) 斤小米。

  產(chan) 業(ye) 鏈條仍有待延伸。一場武鄉(xiang) 小米開鐮節,吸引了上千名遊客,大家邊走邊拍,當天成交上萬(wan) 元。“這樣的節日越多越好,能為(wei) 村裏帶來不少客人。”郭姐說。

  “接下來,準備在小米初加工基礎上,進一步發展米製品等精深加工,豐(feng) 富產(chan) 品品種。與(yu) 此同時,充分利用武鄉(xiang) 豐(feng) 厚的紅色文化、鄉(xiang) 村風光等旅遊資源,發展文旅產(chan) 業(ye) ,實現一二三產(chan) 融合。”鄭丹說。

  對於(yu) 未來,郭姐信心滿滿:“市裏要辦抖音培訓班,我想再帶幾位鄰居參加,一起做大微店,讓咱村的生活更有奔頭!”

  一根網線,改變的不隻是嶺頭村,在武鄉(xiang) ,在山西,在全國,它正給一個(ge) 個(ge) 鄉(xiang) 村注入蓬勃新動力!

  暢通兩(liang) 個(ge) “一公裏”(專(zhuan) 家連線)

  地頭直播、大棚帶貨,今年以來,不少地方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利用“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等新模式緩解農(nong) 產(chan) 品賣難。數據顯示,年初以來快手平台通過“攜手助農(nong) ”活動累計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超過1.8億(yi) 元;今年一季度,農(nong) 村網店在拚多多平台上賣出的農(nong) 產(chan) 品訂單數超過10億(yi) 筆,同比增長184%。淘寶日前發布村播計劃2.0,計劃今年孵化20萬(wan) 新農(nong) 人,通過直播帶貨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達150億(yi) 元。快手副總裁宋婷婷表示,“電商推動田間直達餐桌,成為(wei) 擴大農(nong) 產(chan) 品銷量、促進農(nong) 民增收的新利器。”

  “電商在幫助農(nong) 產(chan) 品上行方麵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今年應對疫情衝(chong) 擊,這種作用更加凸顯。”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nong) 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xing) 慶說。

  “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不是簡單把農(nong) 產(chan) 品搬上網,而是倒逼農(nong) 業(ye) 全鏈條變革。”葉興(xing) 慶說,互聯網的加入,讓消費者通過溯源看到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全過程,看到采用哪種種植方式、肥藥如何使用等,這樣一來,消費者可以選擇有品質的商品。同時,生產(chan) 者也更能了解市場需求,通過新的組織方式,適用的新技術、新品種,推動標準化生產(chan) ,提升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

  “做好農(nong) 產(chan) 品全鏈條改造,關(guan) 鍵要暢通兩(liang) 個(ge) ‘一公裏’。”葉興(xing) 慶說,解決(jue) “最先一公裏”問題,將供應鏈前置到離產(chan) 地最近的地方,實現農(nong) 產(chan) 品分揀、包裝等作業(ye) ;解決(jue) “最後一公裏”問題,啟動農(nong) 產(chan) 品倉(cang) 儲(chu) 、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讓農(nong) 產(chan) 品運得出、供得上,實現優(you) 質優(you) 價(jia) 。

  “應該看到,不是所有農(nong) 產(chan) 品都適合電商銷售。”葉興(xing) 慶認為(wei) ,地域特色鮮明、原先市場半徑較小、價(jia) 格受抑製的農(nong) 產(chan) 品更適合電商銷售。對大宗農(nong) 產(chan) 品而言,目前傳(chuan) 統批發零售方式仍然具有成本和效率優(you) 勢,“解決(jue) 農(nong) 產(chan) 品整體(ti) 性、係統性賣難問題,還是要線上、線下形成合力。”葉興(xing) 慶認為(wei) ,讓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發揮更大的作用,要“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一起發力,一方麵,要擴大消費、擴大市場,以更大的市場容量來讓更多的農(nong) 民通過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獲益。另一方麵,有關(guan) 部門要努力夯實基礎支撐,進一步改善和加強農(nong) 村交通、物流、通信等基礎設施條件,強化電商服務、人才培養(yang) 等體(ti) 係建設,促進農(nong) 產(chan) 品電商持續健康發展。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布時間:2020年06月12日 07:30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