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村民眼裏,他是整日奔波在為(wei) 民路上的“費鞋書(shu) 記”;在村幹部眼裏,他是敢幹會(hui) 幹的“實幹書(shu) 記”;在鎮幹部眼裏,他是有想法有思路的“點子書(shu) 記”......他就是陝西省華陰市鳳城村第一書(shu) 記田戰省。
2017年4月,田戰省被華陰市水務局選派到鳳城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3年來,他一直走在“進村趕考”的路上,而鳳城村悄然發生的變化正是這場“考試”最生動的答卷。
敢幹會(hui) 幹的“實幹書(shu) 記”
“他一個(ge) 城裏娃娃能弄懂咱們(men) 村的事不?”“看著滿臉的書(shu) 生氣,能不能吃得了苦?”“遇到事能做得了主不?”......初到鳳城村,田戰省麵臨(lin) 的第一個(ge) 問題就是來自村幹部和群眾(zhong) 的疑慮。
從(cong) 上任的第一天開始,他就開始逐戶摸排,白天入戶走訪,同村兩(liang) 委班子、駐村工作隊一起與(yu) 村民說生產(chan) 、算收入;晚上學習(xi) 鑽研脫貧攻堅政策、外地先進典型事例,通過一個(ge) 多月的時間,先後走訪了全村247戶,整理出53條意見建議,掌握了一手扶貧資料,對鳳城村的自然條件、產(chan) 業(ye) 結構、村情民情等了如指掌,對村上班子組成、個(ge) 性特點熟記於(yu) 心,漸漸打開了工作局麵。
在摸排走訪中發現,村裏的通村道路坑坑窪窪、高低不平,一遇雨雪天氣,容易陷入癱瘓狀態,嚴(yan) 重影響了鳳城村發展;村南河道內(nei) 垃圾堆積如山,一到夏季蠅蟲滿天,河道附近的群眾(zhong) 深受其害,田戰省下定決(jue) 心要改變這一現狀。
“要致富先修路”,田戰省與(yu) 村“兩(liang) 委”幹部、駐村工作隊商議,決(jue) 定采取“國家政策扶持+黨(dang) 員幹部捐助”的模式籌資。經過多次與(yu) 相關(guan) 部門溝通,先後籌集交通補助資金36萬(wan) 餘(yu) 元,硬化了1100米通村路,3000多米生產(chan) 路,解決(jue) 了村民出行的難題。
路修好了,垃圾還沒清理。田戰省想到了自己的“娘家”水務局,在提出申請之後,水務局黨(dang) 委派來局總工和技術人員帶著工程隊,經過7天連續施工,總共清理垃圾及秸稈130餘(yu) 車,1000多米長的河道環境煥然一新,人居環境有了保障。
經過幾年的整治,鳳城村已經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泥濘狹窄的村中小路變得寬敞整潔,鄰裏之間親(qin) 善友睦、和諧共處。“一起把村子建好”也成了鳳城村鄉(xiang) 親(qin) 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出謀劃策的“點子書(shu) 記”
鳳城村是個(ge) 經濟薄弱村,位於(yu) 華陰市東(dong) 部台塬,位置偏僻。因受城市化浪潮的衝(chong) 擊,村裏年輕人紛紛放下農(nong) 具,離鄉(xiang) 外出打工,原本人丁興(xing) 旺的鳳城村,成了名副其實的“空殼村”。
“要想解決(jue) 現狀,就要從(cong) 調整產(chan) 業(ye) 結構和發展集體(ti) 經濟入手。”田戰省和村兩(liang) 委成員、駐村工作隊經過充分調研摸底,提出了發展花椒和柿子醋產(chan) 業(ye) ,帶領群眾(zhong) 致富增收。
他和村支委挨家挨戶動員大家利用荒坡地種植花椒。起先大部分村民心有顧慮,田戰省就邀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定期向村民講解花椒種植技術,聘請技術員長期指導。同時爭(zheng) 取台塬水土保持項目,免費給群眾(zhong) 栽植花椒樹500餘(yu) 畝(mu) 。
花椒發展起來了,田戰省又打起了柿子的主意。村子附近有許多柿子樹,往年因為(wei) 賣不出去,大量的柿子就爛在地裏,咱就變廢為(wei) 寶,利用柿子來釀醋。
他們(men) 聘請楊淩農(nong) 科專(zhuan) 家擔任技術指導,籌集資金近300多萬(wan) 元,帶領村上的黨(dang) 員幹部擼起袖子齊上陣,日夜奮戰在工地上,經過半年努力,2018年8月,鳳原香柿子醋廠正式投入運營。
醋廠運營以來堅持“企業(ye) +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從(cong) 柿子種植到釀造,實現產(chan) 銷一體(ti) 化,通過入股分紅+工資性收入相結合,讓貧困戶和非貧困戶實現捆綁入股掙“利金”、企業(ye) 打工掙“薪金”、自主發展掙“現金”。2019年底,生產(chan) 柿子醋120餘(yu) 噸,產(chan) 值50多萬(wan) 元,全村10戶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300元。同年9月,鳳原香柿子醋廠QS認證檢測全部達標通過,並在第二十六屆中國楊淩農(nong) 業(ye) 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hui) 榮獲“後稷特別獎”。
為(wei) 民奔波的“費鞋書(shu) 記”
“當貧困戶呂氈氈把那一雙親(qin) 手縫製的布鞋遞到我手中,更加堅定了我要紮根基層、服務群眾(zhong) 的決(jue) 心。”田戰省的民情日記中詳細記錄了他駐村以來的點點滴滴和一幕幕感人的瞬間。
駐村3年,田戰省把鳳城村當成自己家,把村裏人當成自己的親(qin) 人。能幫助貧困戶擺脫貧困是他最大的期望,四雙穿爛的膠鞋更展現出他用雙腳丈量的為(wei) 民情懷。
這一點,79歲貧困戶呂氈氈感觸最深。
已近耄耋之年的呂氈氈還有一個(ge) 51歲的兒(er) 子呂拉石。呂拉石患有嚴(yan) 重精神疾病,日子靠政府救濟,三間土木結構的老房子年久失修,塌了兩(liang) 間,成了危房,她和兒(er) 子就住在裏麵。
麵對這樣的問題,田戰省幫助貧困戶申請了危房改造,緊接著他又聯係工隊、拆舊房、蓋新房、添置家具,沙石磚料、工費不夠他自己墊付了5000餘(yu) 元,在田戰省和村幹部以及駐村工作隊的全力幫扶下,50平米的新房在2017年8月完工,臥室、廚房窗明幾淨,電視、灶具、窗簾、沙發裝扮出一個(ge) 溫馨的家。
“有了田書(shu) 記,我和兒(er) 子吃得更好了、住得更暖了。”現如今,呂氈氈一家住上了新房,因為(wei) 產(chan) 業(ye) 分紅和各類補助,年收入也已達到了1.5萬(wan) 餘(yu) 元。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