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海市紫泥鎮的紫泥村位於(yu) 九龍江畔,現有村民近3600人,大多數人以造船、捕魚為(wei) 生,村中有大小造船廠23家,是龍海市赫赫有名的“造船長廊”,村民足不出村,在村裏打工即可致富脫貧,實現這一切,離不開派駐紫泥村的第一書(shu) 記——何宇。
破瓶頸,疏通“造血管道”
2017年12月,何宇被漳州市委組織部選派到龍海市紫泥鎮紫泥村,成為(wei) 一名駐村幹部。報到第一天,紫泥鎮黨(dang) 委書(shu) 記潘福寶就指著地圖說出了製約紫泥村發展最大的“瓶頸”——沒有一條自己的村道。
村裏僅(jin) 有一條不到4米的狹小道路與(yu) 外界相連,村民日常出行必經鄰村溪乾村的村道,且還須通過一座年久殘舊、已成危橋的水利橋閘,生產(chan) 生活十分不便,嚴(yan) 重製約村裏經濟的發展。
“造船廠運輸生產(chan) 資料,貨車載重量大、進出次數多,經常在村道發生堵車,時間一久,還影響到沿路村民的房屋安全。”何宇擔憂地說。
因為(wei) 村道這個(ge) “老大難”問題,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紫泥村村民經常和鄰村村民起衝(chong) 突,堵路、“叫板”“紅臉”屢見不鮮,嚴(yan) 重影響了鄰裏和諧。然而,苦於(yu) 村財薄弱等種種原因,十幾年來,道路一直未能修通。
“造船業(ye) 是紫泥村的主導產(chan) 業(ye) ,決(jue) 不能讓一條村道堵住村民致富的‘造血管道’。”為(wei) 了籌措資金,何宇磨破了嘴皮跑爛了鞋,向漳州市交通、林業(ye) 部門、龍海市政府等單位多方爭(zheng) 取資金支持,並發動村民踴躍捐款,520萬(wan) 元的道路資金終於(yu) 籌齊。
之後,何宇又積極與(yu) 村兩(liang) 委一起,不分白天黑夜,不論刮風下雨,進村入戶,做通被征地村民的思想工作。
在大家不懈努力下,2018年3月,新建村道工作正式啟動,道路設計1.5公裏長、12米寬,施工便道已建成,道路兩(liang) 側(ce) 綠化也已完成,施工、監理單位也通過招標選出,預計今年8月即可全線通車。
抓共建,築牢“安全屏障”
企業(ye) 發展,安全第一。作為(wei) 漳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的一名幹部,何宇深知:守住“安全線”,就是守住發展“生命線”。
何宇說:“紫泥村船廠多,特種設備多,出海捕魚漁船多,安全生產(chan) 尤為(wei) 重要。”他在走訪調研造船廠時發現,每年紫泥村船企發生大小安全生產(chan) 事故三到五起,不少企業(ye) 安全主體(ti) 意識差,起重機械管理不規範。有一次台風來襲,大型機械倒塌,導致企業(ye) 直接損失七八十萬(wan) 。
為(wei) 增強企業(ye) 的安全生產(chan) 意識,何宇利用自身所在的科室管理全漳州市起重機械安全的專(zhuan) 業(ye) 優(you) 勢,主動與(yu) 福建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漳州分院對接合作,積極促進黨(dang) 支部共建。
幫助企業(ye) 做好特種設備檢驗檢測工作,逐一排查整改安全隱患,並多次開展特種設備安全知識培訓,與(yu) 鎮裏分管安全的餘(yu) 鳳章副鎮長一道,多次與(yu) 船廠負責人溝通,做通思想工作,提高他們(men) 的安全主體(ti) 責任意識,保障全村特種設備安全運行。近兩(liang) 年多,紫泥村基本再無發生安全生產(chan) 事故。
促轉化,激活“文化力量”
新修道路、保障安全、清理河道、移風易俗……扶貧路上的每一步,何宇走得腳踏實地,穩中求進。轉眼已經到了駐村的最後一年,他始終在想,最後還能為(wei) 紫泥村做點什麽(me) ,如何真正做到“扶上馬,再送一程”。
九龍江流域河網縱橫,人們(men) 的生產(chan) 、生活與(yu) 舟船結下了不解之緣。然而,讓紫泥人津津樂(le) 道的,不是那些有著先進機械化裝置和鋼筋鐵板的超噸位大船,而是木製手工打造的龍舟。
村主任吳福來介紹說:“據史料記載,我們(men) 村造船業(ye) 曆史悠久,這裏造的船,當年還通過月港走上‘海絲(si) 之路’呢!”
“文化是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靈魂和動力。紫泥村有著很好的文化積澱,卻一直沒有把這種文化力量轉化為(wei) 經濟效益。”何宇惋惜地說。
最近,何宇廢寢忘食地“泡”在村裏翻查文獻,向村裏的老人了解龍舟文化、造船文化和海絲(si) 文化。他想通過係統的整理和規劃,讓百年精湛的技藝和源遠流長的曆史成為(wei) 紫泥村今後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最大亮點,得到進一步傳(chuan) 承。
“弘揚好舟船文化,讓世界知道紫泥曾為(wei) 海上絲(si) 綢之路造過船。組織派我到一線駐村,不是隻顧眼前,而是要想長遠,謀求可持續發展道路。”何宇說,紫泥村以“造船”興(xing) 村,他更希望接下來能夠“借船揚帆”,大力弘揚舟船文化,走得更穩、更遠。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