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叫“黃富美”,俗稱鹹鴨蛋,老家在江西省萍鄉(xiang) 市湘東(dong) 區排上鎮橋頭村。這裏地處湘贛邊界,四麵環山,是一個(ge) 比較偏僻的小山村,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2戶。
最近,我成了美食界的一名網紅,肩負著讓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任。我的華麗(li) 轉身離不開兩(liang) 位第一書(shu) 記相助。今天,我就跟大家講一講這兩(liang) 位“貴人”。
李龍:把鹹蛋變成黃金蛋
2017年5月,一名叫李龍的年輕人來到了我們(men) 村,大家都叫他第一書(shu) 記。我和李龍的第一次見麵,是在貧困戶楊文增的家裏。
那天上午,李龍又進村走訪了。“李書(shu) 記,你帶些回去給家人嚐嚐。”貧困戶楊文增的母親(qin) 把我端到了李龍的麵前。
推扯幾次後,李龍抵不住村民的盛情,便當場剝了一枚。
他發現,相比於(yu) 普通的鹽水蛋,我們(men) 這種包裹著黃土的鹹鴨蛋蛋清更加雪白細嫩,蛋黃更加油亮,香鹹適宜。
當了解到,製作工序簡單,就算年老體(ti) 邁的貧困戶也一學就會(hui) ,一條致富路在李龍腦海中閃現。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幹出樣子”。
李龍第一個(ge) 去討教整個(ge) 製作工序,學會(hui) 之後手把手教貧困戶,建起了他們(men) 自己的“致富手工小作坊”。
他騎著摩托車遍尋優(you) 質土源,他遍訪周邊散養(yang) 鴨廠收集貨源,他多方渠道聯係超市、企業(ye) 食堂尋找買(mai) 家……晾曬黃土、秘方配置、鴨蛋采購、上料加工、打開銷路,每個(ge) 環節李龍都不遺餘(yu) 力。
不到兩(liang) 個(ge) 月,我從(cong) 窩裏的一枚“閑蛋”,變成了村民手工製作的“鹹蛋”,再變成了作坊化生產(chan) 的“黃金蛋”,短短不到一個(ge) 月時間,便訂出去了3萬(wan) 多枚。
巫文萍:網絡直播讓鹹蛋成網紅
“老妹,我的擔子今後就交給你了啊,一定要把鹹鴨蛋產(chan) 業(ye) 做起來,讓村民收獲更多的財富。”2019年底,李龍由於(yu) 工作崗位變動,不得不離開橋頭村,將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貧致富的接力棒傳(chuan) 到了下一任第一書(shu) 記巫文萍的手中。
第二位“貴人”的到來,讓我走上了星光大道,成了一名閃耀的網紅!
受疫情影響,我已經有兩(liang) 個(ge) 多月無人問津了,貧困戶們(men) 也是一籌莫展。麵對這種情況,巫文萍開動腦筋,想到了最近很火的網絡直播帶貨。
“買(mai) 它!買(mai) 它!”3月15日,我登上了“湘東(dong) 區扶貧助農(nong) 淘寶直播間”,感受到了網友的呐喊,內(nei) 心激動無比,不到一個(ge) 小時就賣出了近2000枚鹹鴨蛋!
5月份,我又登上了湘東(dong) 消費扶貧電商平台,日均銷量達3000枚,穩穩占據農(nong) 副產(chan) 品銷量平台的“C位”,瞬間供不應求,讓貧困戶賺了個(ge) 盆滿缽滿。
現如今,我們(men) 的產(chan) 業(ye) 已初具規模,我的家寬敞又明亮,從(cong) 小作坊搬進了280平方米的大廠房,年產(chan) 量達到40萬(wan) 枚左右,年產(chan) 值80萬(wan) 元,可為(wei) 每名貧困戶帶來年收入7500元。
“我們(men) 得一起加快進度,把鴨蛋清洗幹淨。”“包裝禮盒不夠了,得再運一批過來。”每天一大清早,車間裏一片繁忙,我們(men) 總能看到巫文萍有序調度生產(chan) 的身影,貧困戶的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