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山村是安徽省來安縣施官鎮唯一一個(ge) 貧困村,全村麵積約20平方公裏,轄28個(ge) 村民小組,全村1241戶5160人,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13戶206人,其中老弱病殘103戶187人,占比達90%以上。2018年支榮鑫來到龍山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
走訪調研,做農(nong) 村工作的“有心人”
“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這是五千年未有之大事業(ye) 。能踏上這條路,是組織上對我的信任。上有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和各項扶貧政策,下有基層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隻要大家踏實肯幹,一定能帶著老百姓一起脫貧致富。”2018年,支榮鑫滿懷希望和決(jue) 心,來到來安縣施官鎮龍山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
“不來便罷,來了定不能當個(ge) ‘花架子’。”抱著這樣的信念,她像是不停轉的“永動機”,早出晚歸,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長期奔波在扶貧的路上。她用雙腳丈量這裏的每一寸土地,不到一個(ge) 月,就摸清了龍山村的整體(ti) 情況。
日日登門入戶,深入田間地頭,與(yu) 村民、村幹部拉家常、謀發展。春去秋來,芒履布衣的支榮鑫漸漸贏得了村民的信任,“支書(shu) 記,有件事找你……”成了她最常聽到的一句話。
“深山無路去,出門衣帶泥”一直是龍山村的老大難問題,為(wei) 此支榮鑫多方奔走,爭(zheng) 取到了農(nong) 村道路“擴麵延伸”工程項目,用一年多的時間,在龍山村新建太陽能路燈178盞,鋪設水泥路10公裏。
在征得上級部門同意後,她組織村內(nei) 幹部群眾(zhong) 拖運山上路邊散落的粉石塊,碾碎後給老百姓鋪設入戶路,解決(jue) 了近10公裏的泥濘路問題,讓群眾(zhong) 出行不再“拖泥帶水”。
“和我想象的艱難不同,這裏的每個(ge) 人都充滿了熱情和幹勁,我相信落後隻是一時的,大家缺少的是方向和機會(hui) ,我來到這就是要替大家去爭(zheng) 取,去謀劃,帶著大家進小康。”支榮鑫上任半年後,在村民代表大會(hui) 上擲地有聲的向全體(ti) 村民如是承諾。
修路蓋房、新建龍山村農(nong) 貿市場,修繕文化休閑公園、標準化幼兒(er) 園、停車場、候車亭一個(ge) 個(ge) 便民設施,讓群眾(zhong) 的呼聲和期盼真正有了回應和著落,一樁樁一件件都是汗水和淚水的積澱,光明和未來的希望。支榮鑫知道,她腳下的路正是她苦苦尋找的光明大道。
謀劃項目,做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的“帶頭人”
“無名山河流、無優(you) 勢資源、無特色產(chan) 業(ye) ”,一個(ge) “三無”貧困村如何脫貧振興(xing) 成了支榮鑫縈繞心頭的第一大事。“精準扶貧的關(guan) 鍵是產(chan) 業(ye) 發展,沒有產(chan) 業(ye) 的發展,脫貧是不穩定的,也是不可持續的。” 為(wei) 此,她帶領著村兩(liang) 委積極尋找著適合龍山村的產(chan) 業(ye) 項目,田地裏、山林裏、河流裏,但凡可以踏足的地方無一遺漏。終於(yu) ,她找到了方向。
土地是農(nong) 民的根本,經過廣泛調研,她和村兩(liang) 委決(jue) 定抓住“農(nong) 頭”的基礎優(you) 勢,基於(yu) 龍山村長期種植水稻、小麥、菜籽等作物規模大、產(chan) 量足的條件,扶持米廠和油廠發展,提高農(nong) 產(chan) 品附加值,同時通過訂單合作,帶動貧困戶發展特色有機種植。
2019年8月,龍山村食用油加工項目完工,9月與(yu) 綠農(nong) 有限公司簽訂合作協議,2019年年底,煥然一新的芝麻油品牌“龍錦坊”正式上市。在此基礎上,她帶領村兩(liang) 委探索了“構建利益共同體(ti) ”資產(chan) 收益扶貧的做法,積極打造“貧困戶+大戶+企業(ye) +村集體(ti) ”的利益共同體(ti) ,實行“租金保底+務工收入+股份分紅”等方式的收益分配機製,實現了貧困戶有收益、企業(ye) 有規模、貧困村有產(chan) 業(ye) 。
2020年,在施官鎮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下,龍山村聯合周邊的7個(ge) 非貧困村,一起申報了總投入約650萬(wan) 元的糧食加工項目,初步估計平均每村至少能夠增加收益5萬(wan) 元。“找準了項目好好幹,我們(men) 龍山老百姓的日子一定會(hui) 越來越好。” 支榮鑫信心滿滿地說。
激發動力,做脫貧致富的“領路人”
兩(liang) 年的扶貧工作中,支榮鑫製定了一套環環相扣的“扶誌規劃”。在工作初期,她每季度召開一次全村貧困戶會(hui) 議,對上級政策、脫貧典型、特色產(chan) 業(ye) 等進行宣傳(chuan) ,鼓勵貧困群眾(zhong) 樹立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jue) 心。
她領著村兩(liang) 委幹部緊抓時代潮流,借力打力。從(cong) 市農(nong) 委邀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進村授課,每個(ge) 季度舉(ju) 辦一期農(nong) 業(ye) 知識講堂進基層活動,開拓貧困戶視野,提高他們(men) 產(chan) 業(ye) 發展能力;從(cong) 市人社局、財政局協調5萬(wan) 元資金,在村部新增人力資源LED電子顯示屏,定期發布招工信息,為(wei) 貧困戶打通就業(ye) 信息渠道。
同時利用企業(ye) 的“反作用力”,大力支持當地龍山村龍糧米業(ye) 、龍翔服裝廠、綠農(nong) 食用油有限公司,帶動周邊群眾(zhong) 就業(ye) 。
排憂解難,做服務群眾(zhong) 的“熱心人”
萬(wan) 莊組的貧困戶謝佳加肢體(ti) 二級殘疾,其妻王丹丹因帶孩子不便外出,長期待業(ye) 。支榮鑫在了解情況後,與(yu) 村服裝廠聯係,為(wei) 她提供縫紉設備,讓她在家工作,按件計酬,讓家庭有了一份更加穩定的保障。
貧困戶張明的丈夫因病去世後,她長期在外租房打工,實現了穩定脫貧。同時也正是因為(wei) 長期在外,村裏的房屋年久失修。2019年,張明被查出身患肺癌,抱著落葉歸根的想法回到家鄉(xiang) ,但原本的房屋已經不能居住。支榮鑫和村裏商量,對村裏一些閑置的廠區宿舍,由村集體(ti) 出資進行簡單翻新,建設一排“公共房屋”,免費提供給像張明這樣,既沒有條件進行危房改造,也確實有住房需求的貧困戶居住。
帶著山區兒(er) 童奔向晨曦,陪伴孤寡老人共賞晚霞。兩(liang) 年的駐村生活,讓支榮鑫真正地深入基層、觸碰到農(nong) 村脈絡,也讓她更深切地感受到肩上的責任和使命。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