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的人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誕生記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共和國法治建設,迎來了曆史性的一刻——

  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表決(jue)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表決(jue)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草案)》。新華社記者 丁海濤 攝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hui) 議以2879票讚成、2票反對、5票棄權,高票表決(jue) 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熱烈的掌聲,在萬(wan) 人大禮堂久久回蕩。

  5年磨一劍,宣告中國邁入“民法典時代”。這是新中國曆史上首個(ge) 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載著幾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億(yi) 萬(wan) 人民的夢想。

  開啟中國民事法律新時代

  民法是民事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律。編纂民法典,是一個(ge) 國家法律傳(chuan) 統和法治信仰的生動寫(xie) 照,映射出一個(ge) 民族的不懈奮進。

  重慶,嘉陵江畔,歌樂(le) 山下。

  近百歲高齡的法學家金平,清晰記得自己親(qin) 曆的新中國三次民法起草工作。

  “第一次是1954年,第二次是1962年,第三次是1979年。”金平說,“必須承認,隻有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民安居樂(le) 業(ye) 、法治深入人心,民法典才具備成功編纂的條件。”

  中國民事法律的前進腳步從(cong) 未停歇。改革開放以來,民法通則、合同法、物權法等民事單行法律相繼出台,民事法律規範體(ti) 係逐漸完備。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帶領億(yi) 萬(wan) 人民砥礪奮進,開辟新的航程。全麵依法治國納入“四個(ge) 全麵”戰略布局,黨(dang) 和國家事業(ye) 取得曆史性成就、發生曆史性變革。

  經濟發展行穩致遠,要靠民法製度調整關(guan) 係、維護秩序;社會(hui) 生活風清氣正,需要民法製度立規明矩、激濁揚清;法治建設劈波斬浪,離不開民法製度夯實基礎、與(yu) 時俱進。

  2014年10月,黨(dang) 的十八屆四中全會(hui) 通過《中共中央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jue) 定》,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

  “這無疑是我們(men) 國家民法史上一個(ge) 突破性的節點。”白發蒼蒼的金平回想彼時,仍難掩激動,“隻有這個(ge) 時代,才能誕生我們(men) 自己的民法典。”

  偉(wei) 大的時代,催生偉(wei) 大的法典。編纂一部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ti) 例科學、結構嚴(yan) 謹、規範合理、內(nei) 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民法典,離不開堅強的領導核心和科學的思想指引。

  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會(hui) 會(hui) 議,聽取並原則同意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黨(dang) 組就民法典編纂工作所作的請示匯報,對民法典編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為(wei) 民法典編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

  “自始至終,民法典編纂工作都是在黨(dang) 中央的領導下進行。”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民法室負責人說,根據編纂民法典的指導思想,立法機關(guan) 確立了“編纂式立法”這一重要理念。

  ——不是製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對現行的民事法律規範進行編訂纂修。

  ——不是簡單的“麻袋裝土豆”,而要對已經不適應現實情況的規定進行修改完善,針對經濟社會(hui) 生活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作出有針對性的新規定。

  為(wei) 做好民法典編纂工作,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黨(dang) 組先後多次向黨(dang) 中央請示和報告,就民法典編纂工作的總體(ti) 考慮、工作步驟、體(ti) 例結構等重大問題進行匯報。

  “黨(dang) 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我們(men) 圓滿完成民法典編纂的決(jue) 定性因素。”全程參與(yu) 本次民法典編纂的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學部委員孫憲忠透露,不少立法中的關(guan) 鍵問題和重大爭(zheng) 議,都是黨(dang) 中央在科學研判的基礎上拍板解決(jue) 。

  源於(yu) 風車水磨時代的《法國民法典》,因其對現代民法製度的“啟蒙”而著稱。來自工業(ye) 化社會(hui) 初期的《德國民法典》,以其邏輯嚴(yan) 謹、體(ti) 係周密而傳(chuan) 承。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民法典如何呼應時代,為(wei) 人類法治文明寫(xie) 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欲茂其枝,必深其根。這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民法典——

  弘揚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強化對人格權的全麵保護,維護家庭成員合法權益……民族精神融入民法典,引領傳(chuan) 統美德和社會(hui) 公德深入人心。

  事異時移,法隨時變。這是一部充分體(ti) 現時代特點的民法典——

  協調經濟發展與(yu) 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破解人工智能發展帶來的矛盾衝(chong) 突,強化互聯網時代個(ge) 人信息保護……民法典與(yu) 時俱進,為(wei) 解決(jue) 21世紀人類麵臨(lin) 的共同問題貢獻中國智慧。

  民為(wei) 邦本,法係根基。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

  破解高空拋物墜物難題,維護小區業(ye) 主合法權益,明確禁止高利放貸……民法典聚焦百姓關(guan) 切,強化保護人民權利,為(wei) 百姓安居樂(le) 業(ye) 提供法治保障。

  “在法律體(ti) 係中,如果說憲法是天空中高揚的旗幟,那麽(me) 民法就是大地上堅實的腳步。”孫憲忠說,“每一步也許平淡無奇,但正是這些紮實的腳步,讓整個(ge) 國家的治理水平不斷提升。”

  一場新時代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生動實踐

  2020年2月,疫情防控阻擊戰正處於(yu) 關(guan) 鍵階段。

  全國人大代表、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審判庭庭長陳海儀(yi) ,焦急地與(yu)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相關(guan) 部門取得聯係,反映有兒(er) 童因為(wei) 家長被隔離而無人照顧的問題,並建議對相關(guan) 製度作出完善。

  今年兩(liang) 會(hui) 上,陳海儀(yi) 驚喜地發現,她的建議已經在立法中得到回應。民法典結合疫情防控,進一步完善監護製度,把對被監護人的保護網織得更密。

  一部民法典,映射一個(ge) 國家的立法水平。

  時間回溯到2015年3月,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啟動民法典編纂工作。結合我國民事法律體(ti) 係現狀,一開始就明確了“兩(liang) 步走”的規劃。

  “‘兩(liang) 步走’是民法典成功編纂的重要保障。”孫憲忠說,首先製定民法總則,調整民事活動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和一般性規則等重要內(nei) 容,屬於(yu) 大的創新。然後對其他現行民事法律進行整合修訂,編纂民法典各分編。

  “創新”與(yu) “整合”協調搭配,讓民法典在最大程度保持民事法律製度連續、穩定的前提下,體(ti) 現立法的前瞻性和開放性,有效回應時代要求。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hui) 議表決(jue) 通過民法總則,民法典編纂順利邁出第一步。

  2018年8月,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亮相。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對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多次進行拆分審議。

  廣袤的神州大地,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編纂民法典,尋求經濟發展和群眾(zhong) 生活基本規範的廣泛共識,必須撲下身子,傾(qing) 聽民聲。

  ——開門立法,求得社會(hui) 共識“最大公約數”。

  2020年1月,一場關(guan) 於(yu) 民法典草案的意見征詢會(hui) 在上海市長寧區虹橋街道召開,來自各行各業(ye) 的居民各抒己見,與(yu) 立法機關(guan) 麵對麵交流。

  “大家針對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問題提出了許多意見建議,也切實感受到國家法治的不斷進步。”基層立法聯係點信息員卞小林說。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10次審議,10次向社會(hui) 公開征求意見,3次組織全國人大代表研讀討論,針對意見反映集中、爭(zheng) 議較大的問題專(zhuan) 門召開座談會(hui) ……一場廣泛而熱烈的“民法典大討論”,成為(wei) 法治中國的靚麗(li) 風景。

  ——深入實際,讓人民的法典更接地氣、更具實效。

  通過代表工作廣納民意,2019年辦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涉及民法典編纂的議案32件;

  選取生態環境、公益訴訟、夫妻共同債(zhai) 務等重點問題,專(zhuan) 程奔赴有代表性的地方調研;

  針對物業(ye) 糾紛等老百姓反映強烈的問題,走訪小區、居委會(hui) ……

  立法工作者深入基層,廣泛吸納各方意見,讓立法理念與(yu) 社會(hui) 發展同步,法律條文與(yu) 百姓期盼同頻。

  2019年12月,由民法總則與(yu) 民法典各分編草案“合體(ti) ”而來的完整版民法典草案首次展現在世人眼前。

  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代表委員們(men) 對民法典草案進行了認真審議和熱烈討論。大家認為(wei) ,草案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反映了人民意願,體(ti) 現了民法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和民事活動的內(nei) 在規律。

  根據各方麵意見,草案又作了100餘(yu) 處修改,其中實質性修改40餘(yu) 處——

  禁止物業(ye) 公司用斷水、斷電等方式催交物業(ye) 費;

  針對地麵塌陷傷(shang) 人問題作出規定;

  明確公安等機關(guan) 對高空拋物墜物的調查責任;

  ……

  民法典的畫卷上,立法者們(men) 秉持“人民至上”理念,確保黨(dang) 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成為(wei) 國家意誌。

  保障人民權利,在“民”與(yu) “法”之間彰顯為(wei) 民情懷

  大數據和信息技術的發展,讓個(ge) 人隱私邊界日益模糊。

  試衣間可能暗藏“第三隻眼”,手機被騷擾電話轟炸,照片被人肆意醜(chou) 化……互聯網時代,法律能否更好保護你我權利?

  翻開民法典,“人格權”一編格外引人注目。

  明確“隱私”的定義(yi) ,完善對肖像權的保護,確立器官捐獻基本規則,加強個(ge) 人信息保護……人格權獨立成編被認為(wei) 是民法典的突出亮點和重大創新,將我國法律對人身自由、人格尊嚴(yan) 的保護提升到了新高度。

  人們(men) 也許不知道,在民法典編纂之初,對於(yu) “人格權是否獨立成編”曾有過一番激烈的討論——

  有人提出,要最大限度體(ti) 現對“人”的尊重和關(guan) 懷,必須通過單獨的分編對人格權的類型和保護措施作出全麵規定。

  也有人認為(wei) ,民法典對人格尊嚴(yan) 的保護,通過總則編以及侵權責任編的有關(guan) 規定即可實現。

  “無論是哪一種意見,大家有著共同的目標,就是要加強對人格權的保護,隻是立法形式有分歧。”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法工委民法室副主任石宏說,“立足於(yu) 破解人格權保護領域新情況新問題,強調全麵保護,我們(men) 經過反複研究,決(jue) 定將人格權獨立為(wei) 一編。”

  ——這是關(guan) 乎14億(yi) 人民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的“權利宣言”。

  從(cong) 呱呱墜地享受百般關(guan) 愛,到兩(liang) 鬢如霜兒(er) 孫繞膝;從(cong) 清晨迎接第一縷陽光,到下班回家休息打開電視,我們(men) 時時刻刻都在與(yu) 民法打交道,受法律規製,受法律保護。

  享受天倫(lun) 之樂(le) ,卻不知孩子幾歲能打醬油?民法典總則編告訴你,限製民事行為(wei) 能力人的年齡標準已經從(cong) 10歲調整為(wei) 8歲。

  迎來“喬(qiao) 遷之喜”,卻遭遇蠻橫物業(ye) ?民法典合同編增加規定了物業(ye) 服務合同,更好保障業(ye) 主權利。

  暮年想修改遺囑,卻已無力前往公證處?民法典繼承編增加了錄像等新的遺囑形式,公證遺囑也不再效力優(you) 先。

  ……

  “民法典的編纂以‘保護民事主體(ti) 權利’作為(wei) 主線,對人民權利的保障可謂事無巨細。”石宏介紹,編纂民法典,把現行民法中已經滯後的規定找出來加以完善,形成更加完備的民事權利體(ti) 係,更好維護人民權益。

  ——這是鐫刻在字裏行間的“人民情懷”。

  去世親(qin) 人的照片被人惡意損毀,珍藏多年的書(shu) 籍被借走後“一去不返”……遭遇物質與(yu) 心靈的雙重創傷(shang) 時,法律能否給出解決(jue) 辦法?

  民法典作出回應:擴大精神損害賠償(chang) 範圍。

  “這代表著法律從(cong) 注重物質保護,向精神權益、人格權益的保護拓展。”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強如此評價(jia) 。

  從(cong) 總則編明確規定胎兒(er) 利益保護,到婚姻家庭編加大對婚姻無過錯方的保護,再到繼承編強調尊重立遺囑人的真實意願……對個(ge) 人權利實現“從(cong) 出生到墳墓”的全麵保護,是民事法律的價(jia) 值歸屬,更是民法典的鮮明態度。

  ——這是貫穿始終的精神脈絡。

  立足社會(hui) 發展熱點難點,聚焦百姓身邊“堵點”“痛點”,民法典以立法回應人民群眾(zhong) 所急所需所盼。

  回應公眾(zhong) 對性騷擾行為(wei) 的深惡痛絕,明確有關(guan) 認定標準和單位製止性騷擾的義(yi) 務。

  聚焦各界反映強烈的“霸座”“搶方向盤”現象,細化客運合同雙方的權利義(yi) 務。

  ……

  有法律界人士感慨,民法典把對人身權、人格權的保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有利於(yu) 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zhong) 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麵發展。

  推動“中國之治”進入更高境界

  5月的深圳,觀瀾河畔綠蔭蔥蔥。

  我國首個(ge) 民法主題公園建設如火如荼。規劃圖上,懸浮的“民法環”舒展於(yu) 樹影之間,巍然矗立的民法紀年軸標記出民法發展史……

  法者,治之端也。伴隨著民法典表決(jue) 通過,這部“社會(hui) 生活百科全書(shu) ”即將走進你我生活,在經濟社會(hui) 方方麵麵發揮基礎性和全局性作用。

  從(cong) 民法到民法典,一個(ge) “典”字折射出整個(ge) 國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近年來,不少進城務工農(nong) 民遇到了新問題:“家中承包地閑置,能否‘出租’出去進行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

  民有所呼,法有所應。民法典吸收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成果,完善土地承包經營權相關(guan) 規定,刪除耕地使用權不得抵押的規定,為(wei) “三權分置”後承包地經營權流轉打牢法律基礎。

  “這是一個(ge) 巨大進步,有助於(yu) 用活土地承包經營權,更好激發農(nong) 村社會(hui) 活力。”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外國語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黃綺說。

  民法典是權利的宣言,更是國家治理的基本遵循和依靠。

  從(cong) 體(ti) 現交易自由,到強調契約精神;從(cong) 設立“特別法人”,到健全現代產(chan) 權製度,民法典體(ti) 現社會(hui) 主義(yi) 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明確民商事活動的行為(wei) 規則和基本遵循,營造良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保障經濟高質量發展。

  規定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懲罰性賠償(chang) ,為(wei) 基因胚胎科研活動劃定規範,確定網絡虛擬財產(chan) 受法律保護……民法典緊扣時代脈搏,有效增強民事法律規範的時代性、係統性和協調性,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法律體(ti) 係,也為(wei) 世界法治文明貢獻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一部民法典,熔鑄中華民族的“精氣神”。

  今年兩(liang) 會(hui) 期間,一段“修空調小哥徒手爬上6樓救女童”視頻廣泛流傳(chuan) ,令許多人讚歎;“撞傷(shang) 兒(er) 童離開遇阻猝死案”寫(xie) 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法院公正判決(jue) 得到網友點讚……

  風清氣正的社會(hui) 風尚,不會(hui) 讓仗義(yi) 出手者陷入法律與(yu) 道德困境。民法典鼓勵見義(yi) 勇為(wei) ,明確減免救助人責任,不讓“英雄流血又流淚”。

  編纂民法典,詮釋民族精神的立法表達。

  厚重的民法典,1200多個(ge) 條文之首,“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莊重醒目。

  區別於(yu) 西方民法典的價(jia) 值理念,我國民法典清晰地將社會(hui) 主義(yi) 核心價(jia) 值觀注入到我國民事法律製度的價(jia) 值內(nei) 核之中。

  對禁止結婚的情形作出完善,明確夫妻共同債(zhai) 務範圍,設立離婚冷靜期……以民法典為(wei) 綱,將相敬如賓、相濡以沫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繼續發揚傳(chuan) 承。

  “樹立優(you) 良家風”寫(xie) 進法律,弘揚家庭美德;完善代位繼承製度,減少遺產(chan) 糾紛……民法典托舉(ju) “家”的溫暖,用千萬(wan) 個(ge) 家庭“小幸福”融匯成國家民族“大和諧”。

  為(wei) 解決(jue) 小區糾紛提供法律依據,維護和諧鄰裏關(guan) 係;規定“自助行為(wei) ”製度,引導社會(hui) 成員合理維權;完善離婚損害賠償(chang) 製度,保護無過錯方權益……民法典樹立鮮明導向,引領公序良俗,彰顯法安天下、德潤人心。

  ——全麵修典,不止於(yu) 立法,更在於(yu) 法之必行。

  法律的生命在於(yu) 實施。實施民法典,是一項係統工程、長期工程,需要各方麵共同努力,常抓不懈。

  司法是維護社會(hui) 公平正義(yi) 的最後一道防線,也是法律得到有效實施的關(guan) 鍵。人們(men) 注意到,今年的兩(liang) 高報告均提出,要認真貫徹實施民法典,依法保護民事主體(ti) 合法權益。

  “對處於(yu) 人生觀、價(jia) 值觀形成階段的青年學生來說,學習(xi) 民法典不僅(jin) 是一次普法的過程,更有利於(yu) 樹立契約精神、規則意識和誠信意識。”全國人大代表、湖南師範大學教授謝資清說,建議各行各業(ye) 盡快開展學習(xi) 民法典的活動,為(wei) 法律的順利實施打好基礎。

  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各環節各司其職,廣大人民群眾(zhong) 共同參與(yu) ,讓民法典的精神和內(nei) 容內(nei) 化於(yu) 心、外踐於(yu) 行,融入日常生活,成為(wei) 全體(ti) 社會(hui) 成員的行為(wei) 規範。

  緣法求道,道立國堅。以民為(wei) 本,循法而治。

  這部具有中國特色、體(ti) 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必將助推“中國之治”躍上更高境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事業(ye) 奮鬥征程上樹起又一座法治豐(feng) 碑。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28日 21:48 來源:新華社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