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第一書記有點“甜”

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脫貧攻堅領導小組辦公室 李豔民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張戰軍(jun) 是國華孟津電廠的一名普通職工,2016年5月被選派到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橫水鎮西溝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西溝村是深度貧困村,土地麵積2850畝(mu) ,建檔立卡貧困戶105戶243人。

  4年來,張戰軍(jun) 和村幹部一起把西溝村變了一個(ge) 樣兒(er) 。“新建了文化廣場,實施了電網改造,鋪設了進村入戶道路,全村安裝了路燈,又實施了多個(ge) 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張戰軍(jun) 介紹,“西溝村的變化,可以用一個(ge) 詞形容:日新月異。2019年底,我們(men) 村實現整村脫貧。”

嘴甜訪民情

  “我剛來村的時候,村裏的辦公室是幾間小平房,屋頂漏雨,夏天被褥都發黴了。”張戰軍(jun) 看著眼前新建的二層辦公樓11間辦公室,對第一次進村的情景,記憶猶深。

  西溝村土地貧瘠、缺水,村民靠天吃飯,紅薯是當地主要的作物。“西溝村多年來一直是重點扶貧對象,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思想,也有部分村民對扶貧漠然以對,覺得與(yu) 自己無關(guan) 。”張戰軍(jun) 最初走村入戶的時候,聽到不少村民稱自己是“假把式”。從(cong) 小在農(nong) 村長大的張戰軍(jun) 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他用兩(liang) 個(ge) 月的時間走遍了村裏的角角落落。

  “老人家,你好!我是新來的駐村第一書(shu) 記。”一個(ge) 穿著破舊的老人從(cong) 超過50年房齡的石頭房子裏走出來,神情漠然。這是張戰軍(jun) 第一次去孤寡老人周轉英家的情況。當張戰軍(jun) 說可以幫著老人賣紅薯時,老人才轉過臉來。

  “我一個(ge) 孤婆子,隔壁鄰居都搬走了,好多年沒有幹部上門喝過一口水!”72歲的周用說。第一次到周用家裏走訪,張戰軍(jun) 一講就是兩(liang) 個(ge) 小時。從(cong) 每年的收成到產(chan) 業(ye) 發展,從(cong) 交通到看病,從(cong) 基本情況到政策宣傳(chuan) 。“不管你能幫我解決(jue) 什麽(me) 問題,你今天能到我家來,陪我這孤寡婆子說句話,我就很高興(xing) 啦。”天黑離開的時候,老人拉著張戰軍(jun) ,依依不舍。

賣紅薯的甜頭

  通過走村入戶,張戰軍(jun) 結合西溝村的資源,確定了在該村種植五彩紅薯及深加工和分散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扶貧項目。在駐村工作隊的大力宣傳(chuan) 和鼓勵下,該村五彩紅薯種植麵積達到230餘(yu) 畝(mu) ,105戶貧困戶都發展了分散養(yang) 殖項目。

  為(wei) 了讓紅薯帶來最大的經濟效益,張戰軍(jun) 和村委幹部成立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投資15.92萬(wan) 元建設起了紅薯深加工項目。

  “俺村紅薯我代言。通過朋友圈轉發推廣,吸引網上買(mai) 家。”到了紅薯豐(feng) 收的季節,張戰軍(jun) 帶領駐村工作隊與(yu) 村兩(liang) 委幹部將紅薯采摘、分類、清洗、磨製、製粉、做粉條的全過程拍成視頻和圖片,通過朋友圈、縣扶貧微信公眾(zhong) 號宣傳(chuan) 。同時,幫扶單位國華孟津電廠也簽下了為(wei) 在職職工294人購買(mai) 紅薯及粉條的協議書(shu) 。

  “連當年高考也沒有這麽(me) 拚過。”在銷售紅薯的過程中,張戰軍(jun) 曾連續幾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他的手一刻也沒離開手機,隨時接收來自各方的電話和訂單,然後再用三輪車運到鎮快遞點寄出去。

  嚐到甜頭的張戰軍(jun) 還將西溝村的蜂蜜、菜籽油、雞蛋等農(nong) 產(chan) 品也製作成視頻放在朋友圈。2019年11月,張戰軍(jun) 在朋友圈賣了8000多斤五彩紅薯、3000多斤紅薯粉條,5000多斤蜂蜜、1000多斤菜籽油、1500多斤土雞蛋,600多斤核桃,幫助貧困戶及村集體(ti) 增加收入10萬(wan) 餘(yu) 元。

  在最短的時間,張戰軍(jun) 贏得了村民最廣泛的認可,周邊村鎮很多老百姓都知道,西溝村有個(ge) “賣紅薯的第一書(shu) 記”。

心裏比蜜甜

  “我不需要辦公室,我的辦公室就在田間地頭。”這句話張戰軍(jun) 一直掛在嘴邊。其實,張戰軍(jun) 不是不需要辦公室,他的心裏一直牽掛著貧困戶,隻有站在田間地頭,隻有看著蜜蜂在花叢(cong) 間飛舞著,他的心裏才踏實。

  “張書(shu) 記是俺家的大恩人,要不是他,還不知道俺家現在的日子是什麽(me) 樣。”如今開著私家車的貧困戶範賴妻子說。2014年,範賴家承包的50多畝(mu) 煙葉因遭受天災,損失近10萬(wan) 元。2018年,在張戰軍(jun) 的引導下,他家種上了五彩紅薯,還養(yang) 了蜜蜂。年底,他家收益近6萬(wan) 元,如今,範賴成了村裏的致富帶頭人,2019年7月還當上了村支部委員!

  “張書(shu) 記為(wei) 俺們(men) 老人戶操碎了心,他生病了還照常來村裏開展工作,俺們(men) 心裏可過意不去。”身患殘疾的杜春香聽說張戰軍(jun) 在喝中藥,拄著拐杖來村委看他。

  有人問他:“你在村裏一幹就是4年多,煩不煩?苦不苦?”

  “脫貧攻堅,唯有苦幹,不可苦熬。看著群眾(zhong) 臉上的笑容,心裏比蜜還要甜!”這是張戰軍(jun) 寫(xie) 在駐村日記扉頁上的話。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26日 12:58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