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五月,走進陝西旬陽縣仙河鎮吉家莊社區,金黃的小麥、油菜在大地上肆意鋪開,田埂、麥田渾然一色,仿佛滿地覆裹了黃金甲,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通往各家的水泥路在雨後的陽光下顯得格外幹淨;青瓦白牆下,鄉(xiang) 親(qin) 們(men) 談笑風生……
誰也想不到,兩(liang) 年前那個(ge) 交通不便、貧困落後的社區,會(hui) 有今天如此出眾(zhong) 的“鄉(xiang) 村顏值”。而這一切的改變,得益於(yu) 精準扶貧的深入開展,更得益於(yu) 社區裏有一位稱職的“第一書(shu) 記”——旬陽縣人社局幹部吳禮龍。
一個(ge) “傻傻”決(jue) 定從(cong) 機關(guan) 到農(nong) 村
2020年5月,旬陽縣仙河鎮吉家莊社區被推薦為(wei) 安康市“脫貧攻堅先進社區”表彰對象。此時“傻書(shu) 記”吳禮龍,更感肩上的責任重大。“今後一定要帶動更多的人,做更多實實在在的事。”
“傻書(shu) 記”還沒當第一書(shu) 記之前,是旬陽縣人社局人事股股長。人社局扶貧包聯的仙河鎮是旬陽偏遠的鄉(xiang) 鎮,地處旬陽最東(dong) 部。2018年3月,脫貧工作進入爬坡攻堅階段,縣人社局要加派強硬力量支援仙河鎮脫貧攻堅工作。派誰去?正當人社局黨(dang) 組犯難時,作為(wei) 局人事股股長的吳禮龍主動請纓到脫貧攻堅一線駐村。
“老吳,你傻不傻呀,好不容易從(cong) 鄉(xiang) 鎮調回來,你還自己再折騰到村上去,你這不是給自己找罪受嗎?”
“扶貧工作壓力山大,太辛苦了,我勸你還是不要去!”
“老吳你行,有經驗,有基礎,好好幹!”
“放著好好的人事股長不當,卻要去村上當第一書(shu) 記,你可要考慮好了。”
……
反對的、擔心的、讚成的、觀望的,都有。
有著10年農(nong) 村基層工作經驗的吳禮龍有自己的主意,爭(zheng) 取到了家人的支持,義(yi) 無反顧赴一線。
於(yu) 是,暖春三月裏,吳禮龍響應組織號召,成為(wei) 了仙河鎮吉家莊社區第一書(shu) 記。
“這是組織對我的信任!”當晚,他在日記裏記到:“兩(liang) 年的駐村工作開始了,從(cong) 此我就是吉家莊社區人,希望能不負此行,讓老百姓受之有實、感之有惠!” 在吳禮龍的眼裏,能夠選派他當駐村“第一書(shu) 記”,更多的是組織對他的期望,期望他能夠帶領鄉(xiang) 親(qin) 們(men) 告別貧窮,走上脫貧奔康路。
憨憨地把自己變成社區人
吉家莊社區轄6個(ge) 村民小組,全村共有590戶2111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5戶597人,在冊(ce) 貧困戶66戶175人。如何讓66戶175人脫貧致富?吳禮龍心中早已有數。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無論再累再忙都從(cong) 不抱怨,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吳禮龍都從(cong) 不放棄,總是給社區幹部和居民們(men) 做出好樣子來。
剛來到社區裏,他顧不上自己的衣食住行,就匆匆背上水壺、帶上本子,深入田間地頭和居民家中走訪。他用了12天時間,走遍了全社區6個(ge) 居民小組66戶在冊(ce) 貧困戶,重點了解了當年計劃要脫貧的30戶居民,召開6次“院壩會(hui) ”與(yu) 社區兩(liang) 委班子成員、黨(dang) 員及居民代表交心談心,迅速摸清了社區裏的交通、水利、住房、就業(ye) 、教育等情況。
“第一次到顏家院子走訪是個(ge) 雨天,剛好遇上學生放學,一群和我兒(er) 子大小差不多的小學生踏著坑坑窪窪泥濘難行的泥巴路,腳上身上全糊滿了泥,真的讓我很心痛。”吳禮龍說,老百姓出行都難,還談何發展?他把顏家院子“脫貧路”硬化當成第一個(ge) 目標,動員居民,請示領導,籌措資金10餘(yu) 萬(wan) 元,不到一個(ge) 月,1.2公裏的顏家院子連戶路完工,讓50餘(yu) 戶住戶從(cong) 此告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生活。
解決(jue) 了交通問題,吳禮龍又把目光瞄準了武家院子水源不足居民飲水難題。他積極向上級部門申請、協調,爭(zheng) 取項目投資10萬(wan) 元,20餘(yu) 天,新修集中供水1處、截水壩1座、蓄水池30立方米,鋪設管網2600米,解決(jue) 30餘(yu) 戶人畜飲水問題;同時對全社區老化飲水管道10000米進行了全麵更換,居戶安全飲水率達到100%。
安全用電方麵,“傻書(shu) 記”吳禮龍也時刻放在心上。麵對社區住戶分散、電網輸送線路長的現狀,申請電力部門對2個(ge) 居民小組的農(nong) 電網絡進行了改造,對3個(ge) 居民小組的高壓輸變線路進行改造,增設變壓器3台,曆經一個(ge) 月,210戶居戶安全用電問題得以解決(jue) 。
大事上靠得住,小事上也仗義(yi) 。見到誰家犁地,他就要犁一會(hui) 兒(er) ;遇到誰家在建房,他就挽起袖子去搬磚;碰上誰家孩子家庭作業(ye) 不會(hui) 了,他就當自己的孩子一樣耐心講解;社區裏栗時新老人電視壞了,自己掏錢給買(mai) 新的。誰家有困難,他準第一個(ge) 過去。
有人說他太憨,他卻笑著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zhong) 看的是黨(dang) 員和幹部,多幹點、累點,沒啥。”從(cong) 80多的老人到初記事的幼童都記住了他這個(ge) 縣裏來的社區人、社區裏麵的傻書(shu) 記。
讓溫暖在貧困戶中傳(chuan) 遞傻得值
冬陽暖人、滴水潤心 。“傻書(shu) 記”吳禮龍把自己從(cong) 一個(ge) 機關(guan) 幹部徹底變成了一個(ge) 泥腿子。社區居民們(men) 都離不開這個(ge) 上得了山、下得了田、也不見外的“胖子”,居民們(men) 有什麽(me) 事都願意和他說一說。
“他把我們(men) 的事當自己的事一樣,做的事情都是為(wei) 我們(men) 好,我們(men) 咋能不支持。”貧困戶武善立向居委會(hui) 自願遞交了退出貧困戶申請時動情地說。
“黨(dang) 為(wei) 我脫貧,我為(wei) 黨(dang) 爭(zheng) 氣。咱們(men) 不能總等靠要不是?在吳書(shu) 記的幫助下,我們(men) 也加入了社區互助資金協會(hui) ,還給我放款2萬(wan) 元,讓我發展產(chan) 業(ye) 。這不,我又養(yang) 成了30頭豬,馬上年底要出欄15頭,預計增收3萬(wan) 元左右呢!”談起現在的生活,吳禮龍包聯的貧困戶陳維兵夫婦倆(lia) 笑得合不擾嘴。
“我將6畝(mu) 7分地,流轉給了宏豪農(nong) 林旅公司種植拐棗和牡丹,每年租金分紅2000多元,現在還讓我負責公司4畝(mu) 拐棗的管護,每年又能掙上2000多元。”談起變化,該社區一組的貧困戶柯恒春樂(le) 上眉梢。
為(wei) 幫助全村66戶貧困戶脫貧,吳禮龍與(yu) 社區四支力量一道,積極申請上級“輸血”,爭(zheng) 取交通、農(nong) 業(ye) 、水利、教育、衛生、社會(hui) 保障等方麵專(zhuan) 項資金、獎補資金105萬(wan) 元。同時,還不忘完善自身的“造血”功能,把產(chan) 業(ye) 發展作為(wei) “第一要務”。
為(wei) 了更好地解決(jue) 無法外出勞動力的經濟收入,吳禮龍同居委會(hui) 班子一道經過認真調研、多方論證,最終決(jue) 定通過成立社區互助資金協會(hui) ,幫助居民發展產(chan) 業(ye) 增收。目前,協會(hui) 已吸納會(hui) 員185戶,為(wei) 15戶貧困戶放款30萬(wan) ,用於(yu) 發展養(yang) 殖、種植產(chan) 業(ye) 和自主創業(ye) 等。與(yu) 此同時,籌建了增效生態農(nong) 業(ye) 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吸納社員70戶,引進烏(wu) 雞3000隻,覆蓋了社區162戶貧困戶,戶均增收800元左右。向人社局申請籌錢10萬(wan) 元,建起了毛絨玩具廠,提供家門口就業(ye) 崗位30多個(ge) 。
除此之外,他積極引導土地流轉220戶777畝(mu) ,年增收租金24.6萬(wan) 元;大力發展特色產(chan) 業(ye) ,新栽植拐棗400畝(mu) ,油用牡丹200畝(mu) ,全社區產(chan) 業(ye) 建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兩(liang) 年,他走遍了社區裏的溝溝壑壑,全社區660多戶的家裏都留下了他的腳印,在田間地頭、貧困戶家中,他和群眾(zhong) 們(men) 打成一片。據初步統計,兩(liang) 年來,在吳禮龍的牽頭帶動下,共爭(zheng) 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5個(ge) ,發展集體(ti) 經濟項目1個(ge) ,完成社會(hui) 發展社會(hui) 事業(ye) 規劃1處,計劃脫貧的47戶135人實現如期脫貧摘帽,社區容貌改頭換麵、產(chan) 業(ye) 發展逐步上路、集體(ti) 經濟從(cong) 無到有、群眾(zhong) 幹勁日益高漲。
“我們(men) 社區來了位好書(shu) 記”,居民們(men) 提起吳禮龍都忍不住伸出大拇指讚一個(ge) ,親(qin) 切的稱為(wei) 他為(wei) “第一傻書(shu) 記”。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