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色產業富集體經濟——貴州省遵義市湄潭縣複興鎮兩路口村案例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一、村情簡介

  兩(liang) 路口村位於(yu) 湄潭縣城北部,距縣城32公裏,距複興(xing) 鎮政府所在地3公裏。全村地域麵積15平方公裏,森林覆蓋率63.4%,其中有耕地麵積3252畝(mu) 、林地麵積4580畝(mu) 、退耕還林320畝(mu) 。下轄8個(ge) 村民小組,共有910戶、3564人。近年來,兩(liang) 路口村“兩(liang) 委”班子帶領全村群眾(zhong) 理清了發展思路,提出了“穩住一個(ge) 樁子、建好一個(ge) 班子、團結一個(ge) 圈子、找準一條路子、增加群眾(zhong) 票子”的發展目標,“山上種茶、圈裏喂豬、田中養(yang) 魚”多措並舉(ju) 抓經濟。兩(liang) 路口村逐漸從(cong) 一個(ge) 貧困村變成小康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從(cong) 不足600元增加到13200元,榮獲“遵義(yi) 市新農(nong) 村建設示範村”、“貴州省五好基層黨(dang) 組織”、“全國民主法製示範村”等稱號。

  二、學習(xi) 收獲體(ti) 會(hui)

  2019年4月,兩(liang) 路口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唐書(shu) 浪參加了中央組織部、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聯合舉(ju) 辦的全國農(nong)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抓黨(dang) 建促鄉(xiang) 村振興(xing) 培訓示範班。培訓期間,唐書(shu) 浪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三農(nong) ”工作的重要論述、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與(yu) 浙江實踐、農(nong) 村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農(nong) 村黨(dang) 支部建設質量提升等進行全麵學習(xi) ;通過實地考察學習(xi) 先進鄉(xiang) 村經驗,他對黨(dang) 支部領導村級治理、組織帶領群眾(zhong) 發展集體(ti) 經濟、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設和諧美麗(li) 鄉(xiang) 村有了更深的體(ti) 會(hui) 。

  (一)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最起作用的是農(nong) 村基層社會(hui) 治理。兩(liang) 路口村是較為(wei) 偏遠貧窮的西部農(nong) 村,要想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取得效果,一定要注重基層社會(hui) 治理的作用。要清廉幹淨帶動村民共同幹事創業(ye) ,堅持“製度管人、製度管事”,形成“自建製度、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的機製,提升村級民主政治建設的製度化、規範化和實效化水平。

  (二)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最見效果的是發展村級集體(ti) 經濟。農(nong) 村發展需要有經濟支撐,村集體(ti) 經濟壯大了才有能力去改變農(nong) 村麵貌。在壯大村集體(ti) 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確立村民的主體(ti) 地位,使村民能夠真正受益和致富。

  (三)鄉(xiang) 村振興(xing) 帶來最直觀的變化是村容村貌大提升。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黨(dang) 中央高度重視農(nong) 村人居環境整治。村子美不美,環境好不好,直接關(guan) 係到農(nong) 民的生活質量。

  三、學以致用舉(ju) 措和成效

  本次培訓給唐書(shu) 浪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安吉縣的村莊將“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培訓回來後,唐書(shu) 浪與(yu) 村“兩(liang) 委”成員討論村裏的產(chan) 業(ye) 轉型,提出了構建“產(chan) 業(ye) 發展型,生態友好型”的產(chan) 業(ye) 示範村的發展思路,把產(chan) 業(ye) 布局從(cong) 被動的單一型產(chan) 業(ye) 逐步轉為(wei) 農(nong) 牧漁林蔬果綜合布局。

  (一)盤活土地資源,壯大村集體(ti) 經濟,農(nong) 民持續增收。利用集體(ti) 資金,對小塊土、坡土、瘦土等進行局部整治,改造成大塊土、梯土、肥土等優(you) 質資源,適應農(nong) 業(ye) 機械化耕作要求。通過召開群眾(zhong) 會(hui) 、村民代表大會(hui) ,村“兩(liang) 委”將全村農(nong) 轉非土地收回,再由村集體(ti) 統一經營管理,按市場價(jia) 格統一發包,按時收取土地租金。持續穩妥地推進土地流轉,將流轉土地使用權轉租給發展前景好的茶葉公司等企業(ye) ,並與(yu) 企業(ye) 簽訂按時交租分紅、優(you) 先解決(jue) 流轉土地村民就業(ye) 等協議。茶業(ye) 公司落戶後,被流轉土地的村民紛紛被聘為(wei) 茶園管理員、維護員,或是茶青采摘員、加工員,每一份工作都有固定收入,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ye) 。

  (二)提升環境質量,創造優(you) 美生活空間,村容村貌持續改善。按照新農(nong) 村建設“二十字”方針和小康計劃“六項行動”,大力爭(zheng) 取項目,改造基礎設施。投資100餘(yu) 萬(wan) 元修建3個(ge) 文化廣場,投資200萬(wan) 元修建約1000平方米的村級“便民服務中心”及文化陣地,投資100萬(wan) 元為(wei) 主要道路安裝路燈。及時跟進精神文化生活設施建設,建立了黨(dang) 員群眾(zhong) 綜合服務站、黨(dang) 員榮譽室、圖書(shu) 室、村級籃球場等公共服務平台。現在全村95%以上的村民住房進行了新建、改建,實施了庭院整治。結合土地綜合整治項目對村域道路進行硬化,全村硬化通村公路12.8公裏,通戶路硬化率95%以上,修建水溝3公裏,硬化田埂4000餘(yu) 米,建沼氣池580餘(yu) 口,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三)加強隊伍建設和製度建設,提升服務水平,幹群關(guan) 係持續和諧。嚴(yan) 格按照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五好”標準,豐(feng) 富班子成員來源,擇優(you) 錄用並及時補充大學生村官、優(you) 秀黨(dang) 員、致富能手等作為(wei) 後備幹部。製定村“兩(liang) 委”學習(xi) 製度,確保學習(xi) 常態化。完善村規民約,培育村居新風尚。堅持落實好村務公開製度,讓村組織運行透明化。組建黨(dang) 員誌願者服務隊,充分發揮黨(dang) 員先鋒作用。為(wei) 了防止出現群眾(zhong) 為(wei) 個(ge) 人利益而計較、爭(zheng) 執的問題,村黨(dang) 支部堅持群眾(zhong) 例會(hui) 製度,讓群眾(zhong) 廣泛參與(yu) 村裏大事小事的決(jue) 策部署,村幹部通過講法律、說政策、傳(chuan) 知識、聽意見、拉家常、辦實事,讓群眾(zhong) 增強法律意識、轉變思想觀念。村民的主體(ti) 地位意識明顯提高了,社會(hui) 責任和集體(ti) 榮譽感增強了,黨(dang) 心民心凝聚了,“人心思變、人心思進”的良好氛圍形成了,村“兩(liang) 委”的聲望逐漸高漲,幹群關(guan) 係更加和諧。

  (四)調整產(chan) 業(ye) 格局,發展後勁十足。兩(liang) 路口村大力發展青田魚、蔬菜、林木等產(chan) 業(ye) ,成立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對土地承包權和經營權進行確員、確權、確股、確管,組建成立農(nong) 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統領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確立了村民在集體(ti) 經濟發展中的主體(ti) 地位。目前已經形成了山上種茶、種稻養(yang) 魚、精品水果和綠色旅遊的訂單式產(chan) 業(ye) 格局,正在結合複興(xing) 鎮提出的“對接三大景,打造一條線,先行一個(ge) 村”的旅遊發展規劃,大力發展特色生態農(nong) 業(ye) 和鄉(xiang) 村旅遊業(ye) 。培養(yang) 新型農(nong) 民,提升綜合素質,組織群眾(zhong) 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技能,積極參與(yu) 村裏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hui) 事務,推動村莊全麵發展。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19日 12:28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