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青年第一書記的“兩線作戰”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廣西平果縣太平鎮吉林村第一書(shu) 記劉啟強(右一)幫助群眾(zhong) 收割牛草

廣西平果縣太平鎮吉林村第一書(shu) 記劉啟強(右一)幫助群眾(zhong) 收割牛草

  “把耽擱的農(nong) 時搶回來!”廣西百色市樂(le) 業(ye) 縣百坭村第一書(shu) 記楊傑興(xing) 的每一天都像上了發條。作為(wei) “全國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黃文秀的接棒者,楊傑興(xing) 和村“兩(liang) 委”幹部帶領群眾(zhong) 發展砂糖橘、山茶油等脫貧產(chan) 業(ye) ,田間地頭一派繁忙。

  “疫情防控不放鬆,脫貧攻堅不懈怠。我們(men) 趁著春天的尾巴全力追趕,堅決(jue) 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在離樂(le) 業(ye) 縣不遠的百色市平果縣太平鎮,駐村第一書(shu) 記劉啟強提前返崗,終日為(wei) 貧困戶就業(ye) 、產(chan) 業(ye) 發展、控輟保學奔忙。

  這是當下廣西脫貧攻堅戰線的主旋律。作為(wei) 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廣西還有24萬(wan) 人未脫貧,均是最難啃的“硬骨頭”。5300多名以80後、90後為(wei) 主力的貧困村黨(dang) 組織第一書(shu) 記日夜奮戰在八桂大地上,既當疫情防控一線戰將,又當脫貧攻堅尖兵,向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發起總攻。

  “兩(liang) 場硬仗,我們(men) 都要打贏”

  “3月份以來,借助縣裏開通的複工專(zhuan) 列,村裏近千名滯留在家的務工群眾(zhong) ,大部分已返工返崗……”晚上10點,夜訪農(nong) 家歸來,百色市淩雲(yun) 縣伶站瑤族鄉(xiang) 浩坤村90後第一書(shu) 記劉棟明毫無睡意,攤開筆記本,梳理疫情防控下的脫貧對策。

  浩坤村地處滇桂黔石漠化片區,2015年底,貧困發生率高達52.04%,屬極度貧困村。2018年初,劉棟明履任浩坤村第一書(shu) 記,提出“景區+村集體(ti) +農(nong) 戶”的“生態旅遊+扶貧”發展模式,引導貧困群眾(zhong) 發展民宿旅遊、鄉(xiang) 土特產(chan) 等,多渠道促增收,生態旅遊逐步成為(wei) 支柱產(chan) 業(ye) 。2019年,浩坤村貧困發生率降至2.43%。

  “今年新春,樂(le) 業(ye) 至百色高速路建成通車,本是鄉(xiang) 村旅遊的利好,但疫情導致景區封閉,外地車輛、人員進不來,給浩坤村的鄉(xiang) 村旅遊帶來重創。”

  辦法總比困難多。劉棟明組織群眾(zhong) 做好聯防聯控工作,盡力將疫情影響降到最低。淩雲(yun) 縣被劃為(wei) 疫情防控低風險區後,他立即組織群眾(zhong) 開展春耕春種,力爭(zheng) 把耽誤的農(nong) 時一分一秒搶回來。

  受疫情影響,部分勞動力因無法外出務工而斷了收入。劉棟明和村“兩(liang) 委”幹部商議,在岩流屯發展200畝(mu) 桑葉基地,修建200平方米蠶房,種桑養(yang) 蠶,讓貧困群眾(zhong) 多一項家門口的產(chan) 業(ye) ,保障穩定增收。

  “戰疫也戰貧,我們(men) 要全力打贏兩(liang) 場硬仗。”劉棟明說,浩坤村今年計劃脫貧9戶48人,均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村裏對他們(men) 采取“一戶一策”攻堅措施,堅決(jue) 不讓一名貧困群眾(zhong) 在奔小康路上掉隊。

  在貧困戶韋華存家中,劉棟明給他加油鼓勁:“針對你家情況,我和鄉(xiang) 裏商量,準備幫你找塊地,先建設一處新房子,再發展一兩(liang) 項種植產(chan) 業(ye) ……”量身定製的計劃,讓韋華存連連點頭。

  勞漢相今年57歲,年近八旬的老母親(qin) 長期臥病,兒(er) 子22歲仍賦閑在家,一家人蝸居在山坡上不足40平方米的小屋裏。劉棟明十多次登門走訪,動員勞漢相利用危改政策給房子加層,解決(jue) 了一家人住房安全保障問題。

  疫情期間,劉棟明還將村裏保潔員、護林員等崗位進行整合調整,為(wei) 5名困難戶優(you) 先安置公益性就業(ye) 崗位,解決(jue) 了他們(men) 的後顧之憂。

  “關(guan) 鍵時刻,讓我們(men) 勇敢地站出來”

  “黃大爺,吃完早餐就可以到村部領取茶果苗。人多的地方還是要戴口罩,室外空曠的地方可以不戴了。”每天一大早,巴馬瑤族自治縣那社鄉(xiang) 東(dong) 烈村第一書(shu) 記羅元功帶著小喇叭,挨家挨戶提醒群眾(zhong) 做好疫情防控和春耕備耕。

  “今天是發放茶果苗的日子,春耕時節,時不我待,縣裏出台了政策性農(nong) 業(ye) 保險實施方案,要搶抓農(nong) 時。”走訪完一戶後,羅元功又繼續前往下一戶農(nong) 戶,耐心提醒和動員,一上午走了30多戶。

  東(dong) 烈村是深度貧困村,2015年精準識別時共有貧困戶312戶1520人,貧困發生率達52.58%。羅元功擔任第一書(shu) 記後,帶領村民發展山羊、土雞、核桃、油茶等生態扶貧產(chan) 業(ye) ,2019年實現整村脫貧摘帽,貧困發生率降至1.31%。

  疫情期間,東(dong) 烈村有1300人從(cong) 外地返鄉(xiang) ,防疫壓力倍增。羅元功組織設立兩(liang) 個(ge) 疫情防控監測點,每天加班加點排查全村疫情防控和農(nong) 戶生產(chan) 就業(ye) 情況。

  “疫情防控不能鬆勁,春耕生產(chan) 不能誤時機,脫貧產(chan) 業(ye) 也不能掉鏈子。”羅元功說,疫情期間,東(dong) 烈村已有350戶發展雞、山羊等養(yang) 殖產(chan) 業(ye) ,35戶農(nong) 戶共種植164畝(mu) 桑苗,22個(ge) 村民小組種植貓豆、飯豆、火麻等500多畝(mu) 。目前,全村1137畝(mu) 農(nong) 耕地,均已耕種完畢。

  “巴馬還剩937戶3198個(ge) 貧困人口、5個(ge) 貧困村未脫貧,全縣10個(ge) 鄉(xiang) 充分發揮第一書(shu) 記帶頭作用,利用好生態資源優(you) 勢,全麵鋪開種植‘六個(ge) 一’和養(yang) 殖‘六個(ge) 一’生態扶貧產(chan) 業(ye) 工程,大力建設糧、油、肉、禽、蛋、奶、菌、果、蔬等特色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生產(chan) 基地,堅決(jue) 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巴馬瑤族自治縣縣長藍海洲說。

  “我們(men) 將疫情防控與(yu) 脫貧攻堅相結合,時而當‘指揮員’、時而當‘戰鬥員’、時而當‘勤務員’,不管角色如何變換,始終確保戰疫、戰貧兩(liang) 不誤。”疫情防控形勢最嚴(yan) 峻時,甲篆鎮好合村第一書(shu) 記黃規劃主動申請,回村帶領“四支隊伍”抗擊疫情和抓春耕生產(chan) ,至今已連續作戰3個(ge) 月。

  黃規劃是軍(jun) 隊轉業(ye) 幹部,工作雷厲風行。“黃書(shu) 記真蹲實駐,用心幫扶,村民都很信服。”好合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張安洋說,在黃規劃帶領下,好合村貧困發生率從(cong) 2016年的50.4%降至0.75%,引水工程覆蓋98%的貧困戶,全村42個(ge) 自然屯全部修通水泥路和砂石路,所有預脫貧戶年底均可實現收入目標。

  “這是考驗我們(men) 的時候,黨(dang) 員幹部必須勇敢站出來。”疫情發生以來,所略鄉(xiang) 弄陽村第一書(shu) 記黃中好一直堅守在村裏,全身心投入戰疫。眼下,他又組織群眾(zhong) 開展春耕生產(chan) 。看著弄陽村一片片吐芽的農(nong) 作物,黃中好臉上寫(xie) 滿希望。

  “不收官,就不離村”

  大年初二晚上接到返崗通知,第二天一大早,東(dong) 蘭(lan) 縣駐村第一書(shu) 記毛照鮮帶上兩(liang) 件厚衣服便趕回巴疇鄉(xiang) 安桃村。

  疫情防控、複工複產(chan) 、脫貧攻堅收官之戰接踵而至,其間毛照鮮隻給家裏回過幾個(ge) 電話報平安。他本想著,等3月份新一輪駐村工作隊員換屆,他這個(ge) “老書(shu) 記”就能卸任,回家陪陪年幼的女兒(er) 。

  但毛照鮮的願望落空了。3月初,關(guan) 於(yu) 保持駐村幹部隊伍穩定的文件下達,意味著當了4年駐村第一書(shu) 記的毛照鮮將繼續留任。脫貧“四不摘”、駐村不輪換,毛照鮮和東(dong) 蘭(lan) 縣410名駐村幹部再一次整齊列隊集結。

  “不收官不離村。”這是東(dong) 蘭(lan) 鎮板逢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路昌明對村民的承諾。

  2月底,路昌明在一次全體(ti) 會(hui) 議上說:“這應該是今年我在板逢村召開的最後一次會(hui) 議了。”大家知道他2年任期即將結束,都很不舍。誰知兩(liang) 天後,延期駐村的通知就下來了,“打臉來得太快啦!”路昌明開玩笑說。

  從(cong) 2018年3月到東(dong) 蘭(lan) 任第一書(shu) 記至今,眼看著貧困戶一家家脫貧、產(chan) 業(ye) 一項項發展起來、基礎設施一點點變化,路昌明充滿了成就感。但他還牽掛著村裏4.5公裏沒有硬化的產(chan) 業(ye) 道路,還有投資2000萬(wan) 剛開工的排洪項目,“真要走也還是放心不下,堅持打好這最後一戰”。

  “為(wei) 盡快讓隊員安心、安神、安業(ye) ,縣裏規範管理、提振精神,大部分駐村幹部主動留任、愉快留任,留任率超過90%。”東(dong) 蘭(lan) 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黃惠新說。

  今年是唐兵在隘洞鎮同樂(le) 村擔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第4個(ge) 年頭。4年來,他組織同樂(le) 村發展肉牛、烏(wu) 雞養(yang) 殖等特色產(chan) 業(ye) ,帶領群眾(zhong) 抱團奔向致富路。

  2018年10月,同樂(le) 村同樂(le) 屯貧困戶韋啟明因患重型地中海貧血症入院治療,唐兵發動大家通過輕鬆籌募集到5萬(wan) 多元醫藥費,解了韋啟明的燃眉之急。

  韋啟明痊愈出院後,給駐村工作隊送來錦旗,上書(shu) “心係群眾(zhong) 辦實事、扶貧濟困解民憂”。唐兵常用這句話提醒自己:不怕揮汗不怕累,不讓群眾(zhong) 掉眼淚。

  在東(dong) 蘭(lan) ,奮戰在一線的第一書(shu) 記還有很多。新到崗的金穀鄉(xiang) 納立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黃榮從(cong) 機關(guan) 到基層,放下筆頭拿起鋤頭,變身脫貧“攻堅兵”,將壓力與(yu) 責任轉化為(wei) 帶領群眾(zhong) 致富的動力與(yu) 熱情。

  從(cong) 駐村工作隊員轉任駐村第一書(shu) 記的三石鎮弄美村第一書(shu) 記覃忠誌迅速轉變角色,接過“接力棒”,繼續奔波在田間地頭,全力跑好弄美村脫貧摘帽“接力賽”。

  “脫貧攻堅已吹響‘集結號’,駐村第一書(shu) 記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men) 將堅定信心,再接再厲,不獲全勝,決(jue) 不收兵!”在近日召開的東(dong) 蘭(lan) 縣脫貧攻堅(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隊員會(hui) 議上,毛照鮮的一席話,贏得“戰友”們(men) 的陣陣掌聲。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15日 17:22 來源:光明日報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