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援鄂醫療隊: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既做“戰士”,又當管家——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東(dong) 院副院長、胸外科主任醫師陳振光

患者贈送陳振光(左)手繪的愛心溫情卡

患者贈送陳振光(左)手繪的愛心溫情卡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抗疫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支援物資源源不斷地運至武漢各家醫院和酒店。援鄂的這段日子裏,一批批滿懷激情、鬥誌昂揚的年輕同誌紛紛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以實際行動接受黨(dang) 組織的考驗。作為(wei) 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我深刻體(ti) 會(hui) 並踐行著“在困難麵前,黨(dang) 員始終衝(chong) 鋒在前、勇於(yu) 擔當,既做戰士、又當管家”。這次援鄂充分展現中山醫人“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的情懷,彰顯新時代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使命和擔當。

  你們(men) 不出院,我們(men) 不撤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重症一科主任、外科十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主任醫師吳健鋒

吳健鋒(一排右四)援鄂出征

吳健鋒(一排右四)援鄂出征

  疫情發生後,我第一時間申請到抗疫前線去。除夕夜,我與(yu) 大家一起作為(wei) 廣東(dong) 省援助湖北武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一批醫療隊隊員奔赴武漢,履行我們(men) 的戰“疫”使命。醫者仁心,救死扶傷(shang) 是醫生的天職。我們(men) 在前線努力兌(dui) 現了對患者許下的諾言——“請放心,你們(men) 不出院,我們(men) 不撤離!”

  患者的期待是最大的動力——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黃建強

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化身“小黃人”的黃建強

第一次穿上防護服化身“小黃人”的黃建強

  每當步入患者烏(wu) 大叔的病房,他總是對我說,“我又算準了你來查房的時間,一直等著你呢。其他醫生來查房我也開心,不過你來我更開心、更放心,我是靠你一直的照顧才闖過鬼門關(guan) 的”,已經轉到普通病房的烏(wu) 大叔邊吸著氧氣邊說。

  作為(wei) 抗擊“非典”的老將,這次再“戰”新冠肺炎,除了初來時對陌生環境有些許忐忑之外,我的心裏並沒有太多的波瀾。查房是我作為(wei) 一名醫生的日常工作,查房看病人是一件再普通不過的事。聽了烏(wu) 大叔的話,看著他臉上舒心的笑容,我深深體(ti) 會(hui) 到醫生的日常查房對患者是多麽(me) 的重要,即使日常查房,患者也能體(ti) 會(hui) 到醫者的真誠和努力。

  團結一心,永跟黨(dang) 走——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er) 科黨(dang) 支部宣傳(chuan) 委員、副主任醫師劉王凱

劉王凱

劉王凱

  這次的援鄂行動對我來說是人生中的一次重要經曆,它讓我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初心和使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感受。我看到,無論是公務員、醫護人員,還是誌願者、患者,無不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相信在今後的歲月裏,不管我遇到多大的困難或艱難的境遇,援鄂經曆都會(hui) 成為(wei) 我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源泉!

  收獲成長與(yu) 溫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特診外科主任醫師張亞(ya) 東(dong)

張亞(ya) 東(dong) (左)為(wei) 患者做穿刺置管

張亞(ya) 東(dong) (左)為(wei) 患者做穿刺置管

  在這裏,我們(men) 24小時不關(guan) 機,把病區群置頂,隨時關(guan) 注患者病情。有一位患者經曆了重症肺炎、休克等極其危重的病情,他的女兒(er) 和妻子始終不離不棄,多次在電話中對我說:“張醫生不遠千裏來幫我們(men) ,我們(men) 信任您,無論什麽(me) 結果我們(men) 都接受,感恩!”在如此高的信任下,醫生們(men) 全力救治,這位患者最終康複出院。

  這樣的感動還有很多。有位護士曾對我說,“張醫生有你在,我就不怕了”。而每當我脫下厚重的防護服、累得精疲力竭的時候,兒(er) 子的一句“爸爸,打完武漢怪獸(shou) ,趕快回來陪我打怪獸(shou) ”讓我充滿期待……這些都是我前行的力量,給了我足夠的勇氣在這樣的特殊崗位上衝(chong) 鋒在前、救死扶傷(shang) 。

  武漢,我來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咽喉科護士長、副主任護理師鄭瑩

在隔離病房內(nei) “高級生命支持單元”工作的鄭瑩

在隔離病房內(nei) “高級生命支持單元”工作的鄭瑩

  2月6日晚21時,醫院微信群裏出現了一個(ge) 信息:“需要100名護士馳援武漢”。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也是心胸ICU的護士。盡管今年我五十歲了,但國家有難,人民有難,匹夫有責!隻要讓我到抗疫最前線,不管是護理病人,還是管理團隊,我想我都能行。

  60天的日夜奮戰,辛勞與(yu) 溫暖共存,守護與(yu) 感動同在。我為(wei) 生在中國而自豪,為(wei) 身為(wei) 白衣戰士而驕傲。而我也願將我的自豪與(yu) 驕傲傳(chuan) 遞給正在攻讀醫學研究生的女兒(er) ,勉勵她認真學習(xi) ,為(wei) 踐行醫者使命和家國情懷而努力奮鬥!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奮力書(shu) 寫(xie) 抗疫答卷——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骨顯微醫學部科護士長、主任護理師黃天雯

黃天雯(左)指導患者進行康複訓練

黃天雯(左)指導患者進行康複訓練

  2月7日出征。作為(wei) 護士長,我沒有絲(si) 毫畏懼、退縮的理由。為(wei) 病人精準施護也是我對自己工作的基本要求。當護理全國最高齡之一的奶奶成功出院時,我的心裏倍感溫暖。

  我無悔於(yu) 自己的選擇,更為(wei) 自己是醫院援鄂隊員感到自豪與(yu) 驕傲!我希望能用自己的行動激勵即將高考的兒(er) 子,希望他好好學習(xi) ,努力成為(wei) 醫學事業(ye) 的接班人。

  身負青囊,劍指遠方——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er) 科護士長、主任護理師李智英

李智英(左)與(yu) 即將出院的患者

李智英(左)與(yu) 即將出院的患者

  尚未卸下行囊,便已披掛上陣。“當我知道這是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醫療隊時,我覺得我有救了”“你就像我的女兒(er) ”……患者質樸的話語給予了我們(men) 堅定的信念。當看見第一例患者出院時劫後餘(yu) 生的激動,我不禁淚目。“賦予生的希望”,作為(wei) 醫者,夫複何求?

  作為(wei) 抗疫病區護長,開區之前,我第一個(ge) 走進隔離病房“偵(zhen) 察”。60天的日夜堅守,我們(men) 實現“零感染、零意外、零缺陷”,為(wei) 人民提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致敬逆行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重症一科副區護士、主管護理師衛政登

衛政登為(wei) 氣管插管患者行密閉式吸痰技術

衛政登為(wei) 氣管插管患者行密閉式吸痰技術

  庚子年正月十四,本是闔家團圓的日子。接到緊急通知,多少父親(qin) 母親(qin) 、多少妻子丈夫、多少兒(er) 子女兒(er) ,連夜奔赴抗疫前線。

  正月十五開區,不到24個(ge) 小時,即收治50多名重症患者,整個(ge) 病區滿滿當當。情況超出大家預想,環境完全陌生,新的儀(yi) 器還沒有拆箱,流程還需要仔細研究,護理係統更是完全不同。但時間就是生命,我們(men) 穿著防護服衝(chong) 了進去,就算墊著紙尿褲,也要咬牙堅持,因為(wei) 沒有什麽(me) 比救人更重要。

  慢慢地,流程基本理順,工作走上正軌,每周二醫護聯合大查房、每周五疑難病例討論,讓護理質量更上一層樓,也讓病人們(men) 更加安心治療。

  傳(chuan) 承醫訓,踐行使命——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助理、主管護理師劉強強

劉強強為(wei) 患者行B超引導下PICC穿刺術

劉強強為(wei) 患者行B超引導下PICC穿刺術

  元宵節前夜,我接令出發馳援武漢協和西院。這次援鄂,我的任務是作為(wei) 護理專(zhuan) 業(ye) 碩士畢業(ye) 生及急診科總帶教,協助護士長快速完成資源整合,製定各醫療隊獨立上崗評價(jia) 表和隔離病房的護理質量指標體(ti) 係,應用新技術“B超引導下PICC置管”爭(zheng) 分奪秒地搶救患者。

  能用自己所學的醫學知識回報祖國和人民,我為(wei) 此感到無比自豪!“此戰必將勝,魑魅無處逃。他日歸粵不卸甲,此生為(wei) 醫俠(xia) 之道”,這是我在抗疫期間寫(xie) 下的《俠(xia) 客行》以寄托心誌。我始終堅信,傳(chuan) 承著“醫病醫身醫心,救人救國救世”醫訓的我們(men) ,在黨(dang) 和國家的號召下,此戰必勝!

  一個(ge) 個(ge) 生命,從(cong) 死神手裏搶了回來;一張張笑臉,是對醫護工作者最大的回饋!

  奮戰了60個(ge) 晝夜,經曆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他們(men) 用實際行動踐行了醫者仁心仁術,以及作為(wei) 中大人的家國情懷。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15日 16:53 來源:學習強國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