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基層一線的得力女將

廣漢市委組織部 黃之濤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受疫情影響,四川省廣漢市出現了買(mai) 菜難,賣菜難的現象,我們(men) 必須行動起來,打通村民賣菜和群眾(zhong) 買(mai) 菜的需求通道。”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四川廣漢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駐金輪鎮五裏村第一書(shu) 記王越帶著未痊愈的腸炎引發的身體(ti) 不適,充分發揮黨(dang) 員先鋒模範作用,積極幫助村上群眾(zhong) 做好疫情防控,同時結合自身職能投身農(nong) 產(chan) 品保障工作,在“戰疫”與(yu) 脫貧攻堅工作中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當時因為(wei) 交通管製,金輪鎮五裏村蔬菜滯銷,王越多次與(yu) 德陽、廣漢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相關(guan) 負責人溝通聯係,反映問題,並積極主動想辦法,很快農(nong) 產(chan) 品運輸問題就解決(jue) 了。

  2月4日,第一批2噸多新鮮蔬菜送到了廣漢市沱水小區、龍江小區等安置小區,為(wei) 群眾(zhong) 解決(jue) 了購買(mai) 新鮮蔬菜的難題,村上的蔬菜也在第一時間陸續外運銷售出去了。

  王越2015年從(cong) 四川農(nong) 業(ye) 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ye) 後,一直在廣漢市農(nong) 業(ye) 部門工作,現在是廣漢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站的一名工作人員。

  2019年6月起,王越擔任廣漢市金輪鎮五裏村駐村第一書(shu) 記,成為(wei) 脫貧攻堅基層一線的一名得力女將。

  “剛走上第一書(shu) 記的崗位,我真的茫然不知所措。”王越說。通過向鎮村幹部學習(xi) 摸情況、走訪群眾(zhong) 拉家常,很快她就熟悉了農(nong) 村工作,也明白了第一書(shu) 記就是要圍繞脫貧攻堅這一首要工作任務,立足黨(dang) 組織核心作用發揮,抓組織建設、抓產(chan) 業(ye) 發展、抓群眾(zhong) 工作,做到駐村、助力、傾(qing) 心。

駐村添動力,激發老黨(dang) 員“新潛能”

  剛當上第一書(shu) 記,王越發現村上組織生活和主題黨(dang) 日活動形式比較單一,效果不佳。

  於(yu) 是她借機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組織老黨(dang) 員開展“過去的故事”主題活動。通過老黨(dang) 員們(men) 講述他們(men) 的親(qin) 身經曆,談入黨(dang) 初心、談社會(hui) 發展、談群眾(zhong) 工作,激發老黨(dang) 員的“新潛能”,用一件件身邊的、真實的故事激發年輕黨(dang) 員同誌的愛黨(dang) 之心和奮鬥熱情,進一步拉近老黨(dang) 員和年輕黨(dang) 員的距離,增進了黨(dang) 員團結,提升全體(ti) 黨(dang) 員同誌的黨(dang) 性修養(yang) ,凝聚了脫貧攻堅合力,提高了村黨(dang) 組織的戰鬥力。

助力謀發展,教授群眾(zhong) “新技能”

  “脫貧攻堅,增收致富,唯有發展產(chan) 業(ye) 才能保障群眾(zhong) 穩定增收,而提高群眾(zhong) 種養(yang) 殖技術和銷售水平,是改變生產(chan) 發展模式,助推產(chan) 業(ye) 發展的重要手段。”

  王越結合在原單位的業(ye) 務工作和金輪鎮產(chan) 業(ye) 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廣漢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和金輪鎮黨(dang) 委政府的支持下,在金輪鎮協調開辦了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種養(yang) 結合專(zhuan) 業(ye) 培訓班,邀請省農(nong) 科院、電子科技大學及知名營銷專(zhuan) 家到“家門口”為(wei) 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專(zhuan) 合社和家庭農(nong) 場負責人授課。

  截至目前,王越共組織培訓13場次,培訓金輪鎮五裏村及周邊村鎮種養(yang) 殖戶560餘(yu) 人次,取得了很好的培訓效果。

  王越在工作中結合廣漢種養(yang) 殖情況,大力推廣種養(yang) 結合理念與(yu) 技術,引入EM生物菌劑,改善畜禽腸道微生物環境,提高畜禽生長性能和糞便的腐熟轉化效率;指導種養(yang) 殖戶探尋和完善適合自身的種養(yang) 結合模式,大大提升了種養(yang) 殖戶生產(chan) 效益。

  2019年,王越負責449人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訓項目的綜合協調和組織工作,並且直接負責其中《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之新思維》這門基礎課程的授課教學,培養(yang) 持證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373人。

  期間她撰寫(xie) 的論文《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結構變化趨勢與(yu) 分析》在農(nong) 民科技培訓雜誌上發表,並獲評德陽市第十七屆優(you) 秀科技論文。因工作突出,她被中央農(nong) 廣校評為(wei) “全國優(you) 秀農(nong) 民教育培訓教師”。

傾(qing) 心聯情誼,為(wei) 村民送去“心關(guan) 懷”

  “老同誌們(men) 常說,農(nong) 村工作的根本就是群眾(zhong) 工作,而做好群眾(zhong) 工作的首要前提就是要服務群眾(zhong) ,增進與(yu) 群眾(zhong) 的感情。”

  2019年冬,王越邀請成都中醫藥大學畢業(ye) 的兩(liang) 位中醫護理老師到五裏村開展“暖冬健康行”活動,為(wei) 村裏的老人講解穴位按摩、藥食同源等中醫保健等科普知識,為(wei) 有需要的老人進行義(yi) 診、針灸、推拿,還入戶為(wei) 幾位行動不便的老人進行義(yi) 診並贈送艾條等保健器具。

  “當我們(men) 入戶為(wei) 上過朝鮮戰場的老軍(jun) 人、老黨(dang) 員劉坤述爺爺做健康護理的時候,躺在床上精神不佳的他在快要做完理療的時候激動地唱起了軍(jun) 歌,那一刻,我被深深地震撼了。”王越說,她更加理解了第一書(shu) 記的意義(yi) ,隻要心裏裝著群眾(zhong) ,堅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切實為(wei) 群眾(zhong) 服好務、辦好事,就一定能獲得群眾(zhong) 的支持和認可。

  現在,王越感受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派出單位和駐村工作兩(liang) 頭兼顧,加班的時候更多了。

  “荷花的初心是綻放,所以不為(wei) 汙泥所染;大雁的使命是遠方,所以不畏路途遙遠。”作為(wei) 一名駐村第一書(shu) 記,王越守初心、擔使命,願做好脫貧攻堅的守護者,繼續在金輪鎮開辦新型職業(ye) 農(nong) 民培訓班,引導參訓學員領辦創辦家庭農(nong) 場,鼓勵村民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12日 12:45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