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命書記”陳誌勇

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委組織部 遊煒煒 楊素娟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2011年,陳誌勇作為(wei) 福建省寧德市第四批下派駐周寧縣七步鎮徐家山村第一書(shu) 記,開展了3年的駐村幫扶工作。2017年,他又主動請纓報名參加選派工作,到福建省寧德市柘榮縣楮坪鄉(xiang) 社坪村擔任第一書(shu) 記。社坪村作為(wei) 柘榮縣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村之一,村民收入低、村道不平、環境雜亂(luan) 。這一切在陳誌勇到來後有了變化,他每天三點一線,常常“5+2”“白加黑”,駐村與(yu) 村民同吃同住。他堅持黨(dang) 建引領,以產(chan) 業(ye) 發展為(wei) 杠杆、以紅色旅遊為(wei) 媒介、以民生基礎為(wei) 保障,充分激發社坪村脫貧內(nei) 生動力。

  如今的社坪村,房屋立麵整齊、民生設施配套齊全、藥材產(chan) 業(ye) 方興(xing) 未艾,2019年村財收入由2017年的2.7萬(wan) 元增至13.2萬(wan) 元,2019年12月成功脫貧“摘帽”。

抓好黨(dang) 建 建強組織助振興(xing)

  初到社坪村,“兩(liang) 委班子”不齊,村裏“軟、散、亂(luan) ”,沒人管事,也沒人幹事。為(wei) 此,陳誌勇把選優(you) 配強村級組織帶頭人作為(wei) 首要任務,利用2018年村級換屆的有利契機,他走遍了5個(ge) 自然村,與(yu) 老村幹、老黨(dang) 員、鄉(xiang) 賢代表、黨(dang) 員群眾(zhong) 代表耐心交談,摸底排查合適人選、後備幹部等,將不勝任的村幹選“下崗”,配齊配強村“兩(liang) 委”班子隊伍,築牢基層組織堡壘。同時,與(yu) 寧德市文旅局、港口管理局、康複醫院、興(xing) 業(ye) 銀行等成員單位開展支部共建,組建了一支扶貧工作隊伍,涉及產(chan) 業(ye) 幫扶、信貸幫扶、醫療幫扶等多方麵,基本實現掛鉤幫扶全覆蓋。

  為(wei) 了全麵加強班子建設,他嚴(yan) 格執行“三會(hui) 一課”、主題黨(dang) 日活動、農(nong) 村黨(dang) 課等黨(dang) 內(nei) 政治生活製度,組織村主幹、黨(dang) 員代表等前往寧德市福鼎市等地考察學習(xi) ,參加縣鄉(xiang) 組織開展的各類培訓,不斷提升鄉(xiang) 村建設、治理能力水平,切實打造一個(ge) 可信、可靠的農(nong) 村基層黨(dang) 組織。

  “以前村裏一有項目,大家你爭(zheng) 我搶,誰都想分一杯羹,導致項目建設開展困難,久而久之項目也少了。”為(wei) 此,他健全完善村級組織工作規則,嚴(yan) 格執行“四議兩(liang) 公開”製度,一切項目、工程實施必經黨(dang) 員、群眾(zhong) 代表商議,項目實施大家公開競標,做到項目決(jue) 策民主科學、項目實施公開透明。同時,為(wei) 了解決(jue) 社坪村發展不均衡等問題,會(hui) 同鄉(xiang) 村兩(liang) 級編製社坪村三年發展“百姓規劃”,打消了自然村群眾(zhong) 心裏“偏心”的顧慮。

  此外,他積極探索實施“鄉(xiang) 賢回引”工程,組織村致富帶頭人、老村幹、在外高素質人才等多方麵鄉(xiang) 賢40多名,成立社坪村“鄉(xiang) 村振興(xing) 脫貧促進會(hui) ”、草根和事佬工作隊,有效發揮本土“能人”“賢人”“親(qin) 人”在脫貧攻堅、基層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發展經濟 產(chan) 業(ye) 扶貧出實招

  陳誌勇立足村情實際和產(chan) 業(ye) 資源優(you) 勢,通過壯大主導產(chan) 業(ye) 、培育特色項目、爭(zheng) 取政策支持,找準脫貧增收的好路子。

  為(wei) 壯大太子參、茶葉等主導產(chan) 業(ye) ,陳誌勇積極發揮自身優(you) 勢,主動聯係掛鉤單位,協調產(chan) 業(ye) 發展資金8萬(wan) 餘(yu) 元,補助68戶群眾(zhong) 購買(mai) 太子參種苗和茶苗,擴種太子參30畝(mu) 、茶葉100畝(mu) ,織大了群眾(zhong) 的“錢袋子”。為(wei) 了保障農(nong) 產(chan) 品質量,他還對接市縣農(nong) 業(ye) 、科技等部門,邀請農(nong) 業(ye) 專(zhuan) 家、科技特派員,現場指導教學,不斷優(you) 化種養(yang) 技術、管護技巧,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

  “多虧(kui) 了上級指導,去年我家5畝(mu) 太子參收成800多斤,收入可達3.5萬(wan) 多元。”精準扶貧戶張幼生激動地說道。在立足柘榮縣“2+N”產(chan) 業(ye) 基礎上,他又協調資金10萬(wan) 元,購買(mai) 覆盆子種苗5萬(wan) 多株,引導50餘(yu) 戶群眾(zhong) 開墾荒地建設覆盆子種植基地150畝(mu) ;引進柘榮縣雙興(xing) 藥業(ye) 有限公司建設鉤藤示範基地200多畝(mu) ,初步形成了傳(chuan) 統農(nong) 業(ye) 和新興(xing) 藥材互補的新產(chan) 業(ye) 格局。

  除了發展農(nong) 業(ye) 外,他深入挖掘社坪村西竹岔戰鬥紅色資源,積極對接寧德市文化和旅遊局,協調200多萬(wan) 資金,相繼實施建設紅色旅遊展廳、紅色油畫村、戰鬥遺址修複等文旅項目,並與(yu) 鄰村洪坑村合作,初步打造完成一條集農(nong) 業(ye) 觀光、文化傳(chuan) 承的精品紅色旅遊線路,日均吸引遊客千餘(yu) 人。

聚焦民生 真情服務助脫貧

  麵對社坪村往日破敗的麵貌,陳誌勇拿出了“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氣概、鼓起“不破樓蘭(lan) 終不還”的勁頭,時刻將人民群眾(zhong) 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他的努力下,社坪村累計投入資金800餘(yu) 萬(wan) 元,完成黨(dang) 群服務中心、安全飲水工程、衛生所、機耕道路硬化、高標準農(nong) 田灌溉項目、避災點建設、改廁改水等20多個(ge) 項目,不斷補齊民生短板,改善了生產(chan) 生活環境,切實增強了群眾(zhong) 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

  “以前看個(ge) 病還得去鄉(xiang) 衛生院,現在在村裏直接就可以就診拿藥,方便多了。”村民張秀弟說道。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guan) 情。來到社坪的第一天起,他就時刻將群眾(zhong) 的冷暖放在心上,最大限度實現困難群眾(zhong) “應保盡保”。他多次奔走民政、康複醫院、港口管理局、興(xing) 業(ye) 銀行等部門,籌措資金50餘(yu) 萬(wan) 元,優(you) 化五保幸福院硬件設施,讓他們(men) 住得安心、踏心、舒心。此外,他通過前期走訪摸排,建立起了低保、五保、精準扶貧戶、殘疾戶等困難群眾(zhong) 信息台賬,整合掛鉤資源,累計發放慰問金、臨(lin) 時補助5萬(wan) 元。

  貧困戶遊建堂母親(qin) 患有精神疾病,奶奶年老病重,又因父親(qin) 去世,一切的重擔全壓在這個(ge) 年輕小夥(huo) 身上,於(yu) 是擬將其納入低保兜底範疇,但因其母親(qin) 由外省嫁入無法上戶口,無法享受低保補助。陳誌勇就立即對接公安部門幫助辦理申請、協助DNA鑒定、村內(nei) 走訪求證等手續,終於(yu) 幫她上了戶籍、納入了低保兜底,並對接寧德市康複醫院免費製定精神診療方案。為(wei) 了更大範圍幫助困難群眾(zhong) ,與(yu) 寧德市康複醫院開展共建合作,定期到村內(nei) 開展義(yi) 診活動,進行常規體(ti) 檢,免費發放藥品,讓群眾(zhong) 切實感受到最大的實惠和關(guan) 懷。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陳誌勇說他的最大心願是希望駐村期滿之前,帶領社坪村村民人人都成“10萬(wan) 元戶”。

發布時間:2020年05月09日 13:29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微信公眾號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