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負使命,他們(men) 駐紮在山村;脫貧攻堅,他們(men) 奔忙在一線;疫情防控,他們(men) 戰鬥在前沿;鄉(xiang) 村振興(xing) ,他們(men) 幹在實處;百姓冷暖,他們(men) 裝在心間……他們(men) ,有一個(ge) 共同的身份,第一書(shu) 記。
羅銘春
他叫羅銘春,來自四川長寧縣委宣傳(chuan) 部的一名年輕黨(dang) 員幹部,根據組織安排,2018年擔任長寧縣梅白鎮文化村第一書(shu) 記。
文化村曾是長寧縣的插花貧困村之一,貧困人口多,村民收入以單一糧食種植為(wei) 主,人均收入偏低。嚴(yan) 峻的現實讓得這位來自機關(guan) 的年輕幹部深深地感受到了壓力和責任的重大。
在走訪中,羅銘春了解到大多數貧困戶其實都有發展產(chan) 業(ye) 的意願,無奈市場意識較為(wei) 薄弱,缺少引領和對機遇的把握。時逢農(nong) 業(ye) 龍頭企業(ye) 正邦集團入駐梅白鎮,這讓羅銘春看到了文化村發展的希望。
在經過市場調查後,羅銘春迅速著手建立黨(dang) 員服務產(chan) 業(ye) 推動脫貧機製,梳理出一套“支部+產(chan) 業(ye) +貧困戶”的發展模式,在全村大力發展生豬養(yang) 豬以及柑橘、釀酒高粱和球蓋菇等生態循環農(nong) 業(ye) ,通過生豬寄養(yang) 、代養(yang) ,香菇銷售、土地流轉發展產(chan) 業(ye) ,帶動全村貧困戶每人每年增收500-20000元。
陳友兵
一年春光惹人醉,萬(wan) 頃梨花作雪飛。眼下,正是梨花香滿園的好時節。長寧縣兩(liang) 合村第一書(shu) 記陳友兵此時正和駐村幹部一起,為(wei) 種植格桑花翻土忙得不亦樂(le) 乎。
兩(liang) 合村背靠佛來山景區,村內(nei) 旅遊資源豐(feng) 富,生態環境優(you) 良。為(wei) 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吃上“旅遊飯”,大步邁上脫貧奔康路,陳友兵協調爭(zheng) 取基礎設施項目資金400餘(yu) 萬(wan) 元,完成了梨花公園的提升打造,啟動了“狗鑽洞”旅遊步道等項目建設,帶領全村上下沿“長寧縣城後花園”的發展定位邁步向前。
相信,疫情過後,這裏將迎來一個(ge) 旅遊旺季,老百姓的生活將越來越紅火!
黃 林
雙鳳村第一書(shu) 記。僅(jin) 兩(liang) 年多時間裏,該村在第一書(shu) 記黃林的帶領下,立足“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先行”的理念,大力推進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春光下的雙鳳村,一條條平坦的硬化村道直通村民家中,一座座青瓦白牆的新民居井然排開,內(nei) 容豐(feng) 富的文化牆展現著文明風尚。
僅(jin) 僅(jin) 兩(liang) 年多時間裏,該村在第一書(shu) 記黃林的帶領下,立足“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先行”的理念,大力推進村裏的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先後建設水泥路6.931公裏、便民路7.5公裏,新建人飲工程1個(ge) ,深入推進“竹鄉(xiang) 美麗(li) 庭院”建設和廁所革命。
在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昔日垃圾遍地、到處爛泥路的貧困村變成了如今環境優(you) 美、設施齊全的幸福村。
脫貧攻堅,任重道遠。在這條路上,還有許許多多像他們(men) 一樣的人,秉承著“勇於(yu) 擔當”、“敢為(wei) 人先”的時代精神,奮戰在精準扶貧的第一線,為(wei) 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注入強勁的動力。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