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隊入“方艙” 做出“方艙榜樣”——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陳旭鋒同誌事跡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在負責急診體(ti) 外膜肺氧合(ECMO)團隊的日常工作中,他曾連續15天守在病床邊,不眠不休照顧患者;也曾千裏躍進至江西等地,完成ECMO患者的安全轉運。經過6年多的努力,目前江蘇省人民醫院急診中心已經成為(wei) 全國知名的急診ECMO中心,陳旭鋒本人也因突出的貢獻,成為(wei) 江蘇省“科教強衛工程”青年醫學人才、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ang) 工程”三層次培養(yang) 對象等。

  疫情驟起,請纓出征。2020年除夕前後,新冠肺炎疫情的驟起,病例呈“爆發式”增長,疫情防控,十萬(wan) 火急。國家決(jue) 定在武漢采用“方艙醫院”模式收治輕型及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響應國家號召,依托江蘇省人民醫院組建的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奔赴武漢接管方艙醫院。陳旭鋒作為(wei) 隊員率先響應,他向組織請戰:“我曾多次參加SARS、汶川地震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豐(feng) 富的經驗,又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我請求出戰!”。他臨(lin) 危受命擔任國家(江蘇)緊急醫學救援隊隊長,率隊出征。

  擔當重任,不負眾(zhong) 望。到達武漢後,陳旭鋒帶領的江蘇隊就接受了武漢最大體(ti) 量的方艙醫院(武漢客廳)籌建任務。在陳旭鋒的帶領下,隊員們(men) 團結協作,穩步推進,隻用了一周時間就完成感控指導下的環境改造,醫院製度的規範化製定,人員物資的標準化調配等工作,並滿額收治患者。憑借這次籌建經驗,在一周後接手的武體(ti) 中心方艙醫院籌建時,僅(jin) 用了不到24小時的時間就成功籌建了符合國標、容量達572張床位的方艙醫院,為(wei) “早發現、早治療”“應收盡收”政策的落地作出了巨大貢獻。工作中,他帶領團隊不斷總結組織架構、硬軟件保障、後勤保障到人文關(guan) 懷不斷等方麵經驗,形成了具有“江蘇特色”的醫療規範,並在中央電視台“戰疫情—武漢直播間”中進行介紹。

  創新模式,提升效率。2月8日,陳旭鋒率先帶領第一批醫護人員踏進方艙醫院。進艙後,他發現醫護人員排班不科學、脫換防護服等候時間長、醫護人員休息不足等問題,隨即著手改進,讓醫生、護士統一分段排班,錯峰上下班。新的排班製度實行後,大大緩解了出艙排隊狀況,出艙耗時由原來的3小時縮短到40分鍾。為(wei) 迅速完成患者收治、開展精準施策,陳旭鋒帶領團隊,創新工作模式,設計了輕症/普通型患者入院標準化的清單表格,提高了篩選效率;實行前期收治、轉院、中期診療、後期服務的分段劃分功能,建立醫護聯合會(hui) 議製度、分區管理製度、總值班製度等,確保來自10個(ge) 城市、95家醫院的醫護團隊分工明確、快速形成戰鬥力。

  立足本職,甘於(yu) 奉獻。在方艙醫院工作期間,陳旭鋒發現病區多數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缺乏溝通欲望等問題。於(yu) 是他首次提出了“防治結合,先重感控、次樹信心”的工作理念,讓醫護人員加強對患者情緒安撫和心理疏導,並通過組織醫患跳廣場舞的方式,拉近與(yu) 醫患距離,增強患者的信心。他們(men) 還在方艙醫院內(nei) 設立了愛心食品屋、讀書(shu) 角,將男女患者分區收治以保障隱私......一項項人性化的服務讓患者們(men) 更加主動配合治療,得到頻頻點讚!

發布時間:2020年04月16日 14:30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周世雄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