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榮,男,漢族,1963年9月出生,1998年6月入黨(dang) ,1987年9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曆,現任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市傳(chuan) 染病醫院)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院長,主任醫師,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zhuan) 家組組長。他從(cong) 事傳(chuan) 染病防治工作22年,2003年曾任信陽市“非典”醫療救治專(zhuan) 家組組長,先後榮獲“全國結核病防治工作先進個(ge) 人”“世界銀行貸款中國結核病控製項目先進個(ge) 人”“河南省疾病預防控製工作先進個(ge) 人”“信陽市防治非典型性肺炎工作先進個(ge) 人”等多項榮譽。
初心不改,勇挑重擔。作為(wei) 一名醫者、一名黨(dang) 員,17年前,他就是信陽市“非典”醫療救治專(zhuan) 家組組長,也是最後一個(ge) 脫掉隔離衣的人;17年後的今天,他初心不改,再次臨(lin) 危受命,挑起信陽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zhuan) 家組組長的千斤重擔。作為(wei) 全市新冠肺炎市級定點救治醫院,他所在的醫院承擔中心城區所有確診患者和各縣區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務。何家榮同誌既當指揮員,又當戰鬥員,及時了解疫情發展動向,及早啟動防控知識培訓,科學製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對醫院黨(dang) 員幹部各個(ge) 梯隊實行錯層次管理,抽調34名經驗豐(feng) 富的臨(lin) 床骨幹力量組建七批醫療救治梯隊,組建27人的感控消殺團隊、113人的醫療保障團隊、36人的後勤保障團隊,確保各項部署都科學到位。全市第一例治愈患者在這裏順利出院,第一例重症患者也在這裏轉危為(wei) 安。
行動迅速,準備周密。早在新冠肺炎疫情來臨(lin) 之初,作為(wei) “老將”的何家榮就對疫情進行了分析研判,將醫院多年未用的一部負壓救護車進行了全麵保養(yang) 。這招“先手棋”,為(wei) 戰“疫”贏得了寶貴時間。1月22日上午,市第五人民醫院被確定為(wei) 市級定點救治醫院,僅(jin) 用一個(ge) 下午,醫院就做好了收治確診病人的各項準備。1月23日淩晨1時,第一名病人就由負壓救護車順利接診入院。截至目前,醫院已累計轉運新冠肺炎確診病人數百人次,沒有出現任何差錯。“可能備而不用,但一定要有備無患”。何家榮將每項工作、每個(ge) 環節都考慮得細而又細,以精益求精的科學態度,謀劃安排3套供氧係統、3套供電方案、3套負壓吸引方案,力求萬(wan) 無一失,確保臨(lin) 床救治高質量推進。
作風堅韌,鏖戰一線。作為(wei) 醫院疫情防控的總調度、總指揮,他發揚敢打硬仗的作風,始終戰鬥在一線。從(cong) 1月19日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他曾連續37天吃住在醫院,24小時值班,沒有休息一天。防控最前線的ICU隔離病區,是何家榮最為(wei) 關(guan) 注的地方,這裏住的都是危重病人。作為(wei) 五院的“當家人”“主心骨”,何家榮沉著迎戰,線上交流、病區會(hui) 診,每一名病人的情況他都了然於(yu) 胸。一位從(cong) 縣裏轉來的重症患者,情緒很不穩定,主治醫生多次勸慰無效。何家榮得知情況,第一時間穿上隔離衣進入病區同他交流,向他耐心解釋治療過程、講述已經康複的病友的故事,安慰他、鼓勵他。最終,在何家榮不厭其煩的勸說和鼓勵下,患者滿含熱淚,堅定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傾(qing) 情服務,保障有力。在何家榮的帶領下,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舉(ju) 全院之力,迅速啟動1號病房樓改造項目。全部工程完成後,將增加100張床位,為(wei) 後續救治工作開展、實現“應收盡收”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盡管救治患者不斷增加、人少任務重,但是他統籌調控,有效確保了藥品、防護用品、消毒劑、各類醫用耗材設備與(yu) 檢驗試劑、醫用床上用品等300多個(ge) 品種的物資全部及時到位、保障供給。期間,累計投入資金1056萬(wan) 元。
抗疫“夫妻檔”,上陣“父子兵”,何家榮的妻子、兒(er) 子、兒(er) 媳都是醫務工作者。他總說,“作為(wei) 一名黨(dang) 員,越是國家需要的時候,越要堅守自己的崗位,履行好自己的職責,這是一名黨(dang) 員幹部的應盡職責”。在他的引領下,一家人逆行而上,戰鬥在不同的一線崗位。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