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離病房守護患者的生命之燈——記陝西省優秀共產黨員、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怡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直到在武漢奮戰的日子過半,張怡的眉頭才開始不再時刻緊蹙。

  CRRT機和有創呼吸機到位可以用了,越來越多的患者情況有了好轉……作為(wei) 陝西首批援鄂醫療隊重症組副組長,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張怡和同伴們(men) 的努力終於(yu) 慢慢有了結果。

  4月9日,已經結束集中休養(yang) 的張怡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談起援鄂的經曆,她直言沒覺得自己做了什麽(me) 偉(wei) 大的事,就是換了個(ge) 醫院去服務患者。

  初入武漢市第九醫院的隔離病房,3名醫生和9名護士負責35個(ge) 重症患者,每班8小時,還要持續麵對不斷增加的患者數量。那時,每個(ge) 人恨不得都讓時間慢下來,讓自己再快一點兒(er) 、多做一些事。防護服下渾身濕透,護目鏡下眼睛紅腫,臉上、耳朵上的勒痕和水泡都沒能阻擋張怡和死神賽跑的決(jue) 心,在50多天的戰“疫”中,她為(wei) 生命逝去淚流滿麵,同時也為(wei) 每一次搶救成功歡呼雀躍。

  “1月30日下午,是我第一次進病區。那一層樓住了30多個(ge) 病人。看到他們(men) 的狀態和病曆,我壓力非常大。”張怡回憶說。

  2月12日4時30分,張怡的視線被滿是水霧的護目鏡遮蔽,什麽(me) 也看不清楚,汗水還在不停地流。有同事提醒她,在防護服和口罩被汗浸染時盡量更換成新的。可是時間緊迫,她還要為(wei) 29名患者開具醫囑、檢查單,檢查藥物使用情況,確定核酸檢測的安排。張怡拿出自己特意製作的工作任務表格,一項一項緊張有序進行。直至12日10時許,張怡才忙完工作回到住處,她在日記裏寫(xie) 下了這樣的話:“不知不覺天亮了,其他兩(liang) 位醫生已步履沉重。我讓他倆(lia) 先換衣服,我留下交班。由於(yu) 流程優(you) 化、一切順利,有一位患者可以出院了,另有幾位等待結果的患者應該不久後也會(hui) 出院,想到這些,心情一下子明朗起來。”

  張怡告訴記者:“我們(men) 醫護人員直接接觸病人之前也有過很多的恐慌。大家都是以血肉之軀去對抗病魔,但是我看到很多人都很勇敢、堅強。我作為(wei) 組長和姐姐,很心疼他們(men) 。別的同齡人也許在父母跟前盡孝,在孩子跟前盡責,而醫護人員要守護別人的家、別人的幸福。看著他們(men) 在一線奮戰,我真想用我的力量去嗬護他們(men) 。”

  50多天很快也很慢,張怡傾(qing) 盡全力,把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和溫暖善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自己熱愛的醫學事業(ye) ,奉獻給病床上的患者。

  前不久,省委授予她“全省優(you) 秀共產(chan) 黨(dang) 員”稱號時,這樣評價(jia) :她時刻牢記黨(dang) 員身份,總是把感染風險最高的崗位留給自己,在高強度的作業(ye) 環境裏連續奮戰50餘(yu) 天,救治新冠肺炎患者100多名。她以精湛醫術和過硬作風彰顯了共產(chan) 黨(dang) 員和白衣戰士的責任與(yu) 擔當。

  跟她一起並肩戰鬥的同事們(men) 紛紛表示,援鄂期間,張怡率領重症二組率先進入武漢市第九醫院,在重症患者集中、工作難度最大的病區開展工作,主動放棄休息時間,爭(zheng) 分奪秒與(yu) 病毒賽跑,堅持每天收集整理工作中有代表性的問題,深入討論分析,及時研究調整醫療檢驗和救治方案,極大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收治率和治愈率。

  麵對榮譽,張怡說:“我們(men) 背後還有一群人,醫院的各位前輩們(men) 不斷叮囑鼓舞著我們(men) 、科室夥(huo) 伴們(men) 想盡辦法寄來家鄉(xiang) 美食、曾經的患者發來慰問信息、朋友們(men) 每天在字裏行間表達關(guan) 心、家人們(men) 克製著盡量少打電話少發微信,想留盡量多的休息時間給我們(men) 。這些時時刻刻都溫暖並激勵著我。”

  隨著戰“疫”的時間一天天過去,張怡跟所有人一樣開始想念家人,想念家鄉(xiang) 的飯菜。

  “有幾天,我發現去樓下就餐的人越來越少,問了隊員後才知道不是因為(wei) 飯不好吃,而是大家想吃陝西的飯菜了。後來,陝西廚師來到武漢,給我們(men) 做了泡饃、油潑麵,大家非常高興(xing) 。”因為(wei) 有了來自方方麵麵的關(guan) 懷,張怡和同事們(men) 一直堅持在隔離病房裏奮戰。

  她說:“雖然來自幾十家不同的醫院,以前我們(men) 或許素不相識,但在這裏,因為(wei) 火熱的戰鬥情誼,所有的人都是‘生死之交’,毫不計較得失,大家都擰成一股勁兒(er) ,把工作做好。在成立臨(lin) 時黨(dang) 支部後,我擔任青年委員,我負責的重症二組好幾個(ge) 年輕人都遞交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4月3日是我省首批援鄂醫療隊結束集中休養(yang) 的日子。因為(wei) 馬上就要回到家裏跟家人團聚,張怡很開心。

  “從(cong) 1月26日奔赴湖北後,兒(er) 子每天都給我在筆記本上畫‘平安日曆’。他用彩筆在上麵寫(xie) 著‘祝福媽媽’‘祝福武漢’。每天的日期旁邊,他都寫(xie) 上‘媽媽今日平安’,然後畫上一個(ge) 紅心。”談起兒(er) 子,張怡說因為(wei) 自己總是出差,孩子已經習(xi) 慣了媽媽不在家的日子,變得更加懂事。

  張怡不在家的日子裏,孩子每天自覺按時完成學習(xi) 任務,還會(hui) 監督姥姥、姥爺、爸爸戴口罩。孩子的懂事和支持也給了張怡很大的動力,她說:“在等不到我的微信消息時,孩子也特別理解我,他知道我可能在隔離病房裏工作,隻要結束工作後一定會(hui) 給他回信息的。”

  再過幾天,張怡就要重新回到省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日常工作中。她說:“其實,這幾天我也沒有閑著。想到還有很多同事在為(wei) 患者奔波,我就想去替他們(men) 多分擔一些。所以,我們(men) 常常用微信、電話溝通患者病情,能為(wei) 患者多做一些事,我會(hui) 覺得心裏踏實。”

發布時間:2020年04月16日 14:14 來源:陝西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