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衣櫃裏,一件隻穿過3天的新大衣,靜靜地掛在那裏,流露出對他的依依不舍;
房屋一角落,一輛陳舊的摩托車停在那裏,仿佛在等待著主人的歸來;
辦公桌上,兩(liang) 本鮮紅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資料夾,訴說著濃濃的幹群情;
…………
1月28日,江西省於(yu) 都縣馬安鄉(xiang) 溪背村村委會(hui) 主任、黨(dang) 員郭冬生,連續奮戰在防疫一線,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死,永遠離開了他摯愛的村民和熱愛的事業(ye) , 時年60歲。
他帶頭衝(chong) 在防控一線
郭冬生長期受冠心病、高血壓等困擾,但麵對嚴(yan) 峻疫情,他沒有退縮,毅然帶領村裏的黨(dang) 員幹部衝(chong) 在了疫情防控一線——走村入組排查返鄉(xiang) 人員,宣傳(chuan) 防疫知識、勸說返鄉(xiang) 人員居家隔離、為(wei) 群眾(zhong) 配送生活物資等,每天都忙個(ge) 不停。為(wei) 阻斷疫情傳(chuan) 播,村裏設立了4個(ge) 守卡點,郭冬生帶領誌願者在長潭線至坳背村小組路口值守,每天一站就是12個(ge) 小時,完全忘了自己也是一位病人,直到近乎昏闕時,才想起吃幾顆隨身的藥丸,然後繼續工作。同事勸他多休息,家人常提醒他去醫院看看,他總是說:“我的身體(ti) 我了解,當過兵的人扛得住!”在疫情防控一線,郭冬生總會(hui) 衝(chong) 在前麵,耐心細致地對過往群眾(zhong) 進行摸排登記、測量體(ti) 溫。1月28日中午,郭冬生突感不適,家人叫他請假休息半天,誰知他喝了點開水,扒了幾口飯,就騎上摩托車去卡口值守,沒想到,這一去就沒有回來。
他是村裏的好幹部
郭冬生1961年1月出生,1980年入伍,在福建平潭某部隊服役,1982年入黨(dang) 並擔任班長,在部隊獲得“精神文明標兵”稱號1次,嘉獎5次。1984年1月從(cong) 部隊退伍回來後,先後擔任溪背村計生專(zhuan) 幹、村委會(hui) 文書(shu) 、村支部委員、村主任。憑著部隊培養(yang) 的過硬素質和自己的實幹苦幹,贏得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信任和愛戴。“他是一個(ge) 有擔當的好黨(dang) 員、好幹部!”於(yu) 都縣馬安鄉(xiang) 黨(dang) 委書(shu) 記譚永生說,“他負責的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一直是鄉(xiang) 裏的先進。”
“他年滿花甲,但工作很有激情,很有幹勁!”馬安鄉(xiang) 綜治辦專(zhuan) 職副主任廖堯輝說,他是村裏的“和事佬”,備受廣大村民愛戴。村民有糾紛,不管大小,都會(hui) 找他調解。去年小年那天,郭冬生成功調解了一起彩禮糾紛,及時製止了一起群體(ti) 性事件的發生。
“他一心為(wei) 公。去年11月,為(wei) 了盡快修好從(cong) 星明村小組到新屋村小組的那段路,方便村民出行,他自掏腰包墊出了6000元錢。”說起郭冬生,溪背村婦聯主席鍾成香泣不成聲。
他視貧困戶如親(qin) 人
“郭冬生把貧困戶當成親(qin) 人,扶貧工作細致周到。”於(yu) 都縣殘聯駐溪背村第一書(shu) 記華昌祥說,郭冬生所幫扶的10戶貧困戶涉及多個(ge) 村小組,點多麵廣,工作量大,但他不厭其煩地逐戶精準幫扶,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
聽到郭冬生去世的消息後,65歲的上溪背村小組貧困戶鍾金長傷(shang) 心不已。他不會(hui) 忘記,為(wei) 了讓他家盡早脫貧致富,郭冬生為(wei) 他繪製藍圖,引導他發展養(yang) 殖業(ye) ,利用稻田養(yang) 魚,並幫助他申請了5萬(wan) 元產(chan) 業(ye) 扶貧貸款。當得知他缺乏養(yang) 魚技術時,郭冬生又請來了技術員麵對麵地指導。在郭冬生的幫扶下,鍾金長脫了貧,如今發展稻田養(yang) 魚規模達5畝(mu) ,通過發展養(yang) 殖業(ye) 去年增收4萬(wan) 元。
下溪背村小組貧困戶鍾紅元不會(hui) 忘記,去年7月,郭冬生幫他買(mai) 回材料、請來工人,還墊了錢,幫他建起了新的廚房,解決(jue) 了他做飯難的問題。
瓦屋前村小組貧困戶淩紅昌不會(hui) 忘記,自己一直居住在危舊房,是郭冬生積極幫他爭(zheng) 取資金建房,還經常帶著禮物去看望他。
“他為(wei) 了扶貧工作很少顧家,但沒想到就這樣走了!”說到這,郭冬生的老伴王春秀掩麵哭泣,“年前多次說陪我去圩上買(mai) 衣服,結果一拖再拖,現在再也等不到了。”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