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事兒(er) 找西周”,這是安徽界首市茶棚村村民們(men) 很熟悉的一句話。可2018年4月18日以後,大夥(huo) 兒(er) 卻再也說不出口。因為(wei) 熱心的西周走了——這個(ge) 用自己省吃儉(jian) 用攢出的錢資助貧困戶養(yang) 殖脫貧的人,這個(ge) 雪夜裏不顧自家房子去幫助貧困老人的人,這個(ge) 在彌留之際還念叨著貧困村民名字的人,永遠地離開了。51歲的柳西周,為(wei) 茶棚村操勞了32年,樸實的村民們(men) 一直念著他的好。
一心讓貧困戶過上好日子
茶棚村不小,有5600多人。柳西周作為(wei) 黨(dang) 總支委員,村裏的很多事情,他都要操心。其中的32戶貧困戶,更是成了他最牽掛的人。
“要不是西周,我到現在還是貧困戶。”村民柳雲(yun) 峰,由於(yu) 妻子身體(ti) 不好,常年需要人照料,不能外出打工隻能在家守著兩(liang) 畝(mu) 薄田,日子過得緊巴巴。2014年,柳雲(yun) 峰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西周找到我說,不離家也能掙錢。我想幹點事,卻拿不出錢,是西周墊資幫我流轉了23畝(mu) 地。”柳雲(yun) 峰說。
有了柳西周的幫助,柳雲(yun) 峰鉚足了勁幹,日子漸漸有了起色。他又琢磨著買(mai) 一個(ge) 旋耕機,多攬點活再增加點收入,但還是差錢。“西周知道後,第二天就給我拿來1萬(wan) 塊錢。後來我才知道,這錢是他借的。西周是真把我們(men) 當親(qin) 人,掏心窩子對我們(men) 好!”柳雲(yun) 峰感動地說。
念著柳西周好的不隻有柳雲(yun) 峰。“西周家條件不好,但他對我們(men) 貧困戶比對他自己還好。”茶棚村貧困戶於(yu) 偉(wei) 文有雙“珍貴的皮鞋”。
原來,有一天於(yu) 偉(wei) 文要去城裏辦事,經過柳西周家門口,習(xi) 慣性地進去坐坐。看到於(yu) 偉(wei) 文的鞋破得都露出了腳趾,柳西周拿出一雙嶄新的皮鞋,讓他換上。“這鞋是西周兒(er) 子給他買(mai) 的,他自己沒舍得穿,卻堅持讓我穿走了。”在柳西周的幫扶下,於(yu) 偉(wei) 文搞起了紅芋苗種植,家裏的日子一天天好起來。
一心讓貧困戶過上好日子,做起幫扶工作,柳西周好似“拚命三郎”,身上總有使不完的勁兒(er) 。
貧困戶柳西安動手術,術後必須臥床,兩(liang) 個(ge) 兒(er) 子都身有殘疾,日常生活隻能由同樣身體(ti) 不好的妻子料理。柳西周隻要有時間,就到他家幫忙,自來水安裝、危房改造、低保辦理、殘疾護理和各項補貼領取等,全是柳西周代辦的。
86歲的貧困戶李秀蘭(lan) 腿腳不便,柳西周不僅(jin) 幫她辦了低保,還幫忙種了3畝(mu) 芝麻。“西周經常幫我上鎮裏銀行取錢、捎東(dong) 西,冬天下雪時,還替我掃雪、送菜……”
柳西周走了之後,茶棚村脫了貧的村民們(men) 說,眼看著這日子越來越好了,可西周卻看不到了,讓人心裏空落落的。
一心讓村莊變成好模樣
“塘清渠明水暢流,路平草青花兒(er) 紅”。違章建築拆除了、道路硬化了、下水道修好了……如今的茶棚村,成了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示範點。
可村民孫玉華還記得,過去的茶棚村是啥樣的,“街道兩(liang) 邊蓋房子,房子外麵搭棚子,一擺擺到路邊子,逢集都過不去車。”
據統計,茶棚村裏需要拆除的亂(luan) 搭亂(luan) 建房屋、鐵皮棚等共32戶、97間。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鎮裏一度擔心工作推進不了。於(yu) 是,柳西周主動承擔了任務。
“不能硬碰硬,要做好說服工作”,每天他都跑去拆遷戶家做工作。有時還和其他村幹部一起自掏腰包買(mai) 上肉、拎著酒去拆遷戶家裏談。“他一遍又一遍地來,跟我們(men) 拉家常、講政策,能感受到他的確是在為(wei) 鄉(xiang) 村發展著想,我們(men) 沒有理由不支持啊。”拆遷戶柳兆文說。
很快,97間違建順利拆除。茶棚村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有序推進,如期通過了項目驗收。
柳西周發現,村裏沒有文化休閑場所,農(nong) 閑時大夥(huo) 兒(er) 聚在一起就是打麻將、玩撲克,張家長李家短地嘮嗑,還容易影響鄰裏和諧。
柳西周琢磨著要在村裏建個(ge) 文化廣場。他認準了,就連番往鎮裏跑去爭(zheng) 取支持。
終於(yu) ,項目有了,資金到了,但選址又遇到了難題。經多方權衡和征求群眾(zhong) 意見,茶棚村文化廣場選址在村中間的一片地,但這塊地涉及39戶村民。如何說服他們(men) ?又是柳西周一趟趟地去做工作。直到2018年4月,他已身患癌症要去住院,仍強忍著病痛返回村裏,伐掉了妨礙文化廣場建設的最後兩(liang) 棵樹。
一心把好處讓給更需要的鄉(xiang) 親(qin)
茶棚村茶棚集大路邊,一排樓房中,夾著3間老舊的平房,這就是柳西周生前居住的家。粗糙粉刷的牆麵,幾件陳舊的桌椅,簡陋的老屋裏稍微值錢一點的家當,就是一台用了20多年的電視機和一個(ge) 衣櫥。
當村幹部收入不算高,一些在外創業(ye) 成功了的村民,多次邀請柳西周一起幹。妻子劉鳳英也希望他能出去闖一闖,貼補一下家裏的開銷。
一頭是發展落後的村子、經濟拮據的家,一頭是廣闊的發展平台、待遇優(you) 厚的工作,選哪頭?柳西周懷著對家人的愧疚選擇了留下,“我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不能忘了黨(dang) 的教育和培養(yang) !”
柳西周性格溫和,從(cong) 不發火。但想要讓他開方便之門,誰的賬他都不買(mai) ,即便是他的老父親(qin) 也不行。
柳西周父親(qin) 住的房子開裂得很嚴(yan) 重,想申請個(ge) 危房改造。沒想到,柳西周拒絕了。劉鳳英責怪丈夫不該惹老人家生氣,他解釋說:“咱是村幹部,得把好處讓給更需要的鄉(xiang) 親(qin) ,不能讓鄉(xiang) 親(qin) 們(men) 說閑話。”
這些年,柳西周幾乎把所有的精力用在了工作上,家庭的重擔全部落到了妻子身上。無論是種地,還是兩(liang) 個(ge) 孩子,都是劉鳳英在操心。就連劉鳳英去城裏當家政服務員掙的工資,不少也拿來幫柳西周還了因為(wei) 工作欠下的外債(zhai) 。
如今,茶棚村變美了,鄉(xiang) 親(qin) 們(men) 的日子越來越好了,這是對柳西周最好的告慰。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