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湘波在雕刻木材。受訪者供圖
湘中多山。從(cong) 湖南新化縣城出發,在丘陵路上蜿蜒前行。一個(ge) 多小時,才到紫鵲界村所在的水車鎮。
幾棟嶄新的四層樓房,是當地的貧困戶易地搬遷集中安置點。一樓掛著不同的招牌。“樓上住的是貧困戶,一樓門市統一用做扶貧。”鎮黨(dang) 委書(shu) 記何智峰介紹。
走進一樓的“瀟湘木業(ye) 公司”,木頭特有的香味撲麵而來。一側(ce) 是各種展品,另外一側(ce) 是加工車間。眼前是一個(ge) 木雕、根雕組成的世界,有惟妙惟肖展翅的老鷹,以及各種充滿想象的根雕作品。
這些作品的創作者是一位38歲的殘疾農(nong) 民。奉湘波一瘸一跛地走著,給記者介紹一幅幅作品,也介紹在他這裏做學徒、工作的4名殘疾人和16名貧困戶。
奉湘波這麽(me) 一瘸一跛地走過了37年。半歲那年,奉湘波連續多天發高燒,落下小兒(er) 麻痹症,左腿殘疾。為(wei) 了給小湘波治病,父親(qin) 起早摸黑地幹農(nong) 活。治療幾年,病未見效,積勞成疾的父親(qin) 也早逝。
16歲時,為(wei) 減輕家中負擔,奉湘波輟學。祖父、父親(qin) 會(hui) 木工,奉湘波從(cong) 小耳濡目染。他外出求藝,先後跟幾位雕刻家學藝。學藝8年後,奉湘波背著行李,拖著工具箱,先後輾轉福建、深圳等地打工。2014年,奉湘波回到家鄉(xiang) ,打算創業(ye) 。
2015年6月,紫鵲界村被定為(wei) 貧困村,而奉湘波一家四口,被列為(wei) 建檔立卡貧困戶。
得知奉湘波懂得木雕手藝,駐村工作隊積極協調,給他爭(zheng) 取10萬(wan) 元無息貸款,鼓勵他辦起木雕製作坊。之後,奉湘波在紫鵲界山下開辦了一家小店,開始了經營。自己雕刻,妻子拋光、做漆。做工精細、價(jia) 格低廉的木雕、根雕,讓遊客愛不釋手。第二年,奉湘波就脫了貧。
眼見自己的作品這麽(me) 受歡迎,奉湘波決(jue) 定擴大規模。2017年,鎮上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投入使用,鎮上拿出一樓用作扶貧車間,鼓勵招收貧困戶。奉湘波以不到3萬(wan) 元的價(jia) 格,租賃了800多平方米的門市房,購置了設備,帶起來學徒。
奉湘波招工招徒,要麽(me) 是殘疾人、要麽(me) 是貧困戶。“我回鄉(xiang) 創業(ye) ,黨(dang) 和政府給了很多支持。我就是想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幫助一下殘疾人、貧困戶,為(wei) 社會(hui) 做點貢獻。”
32歲的殘疾人肖勇,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也是奉湘波的第一個(ge) 徒弟,之前在外地打零工。“跟著湘波老師學徒,不但能有收入,還能學技藝。”肖勇說。從(cong) 學習(xi) 辨認各種木材年齡,到選木材、鋸木頭、刨平、拚接,肖勇逐漸上手,繼而開始學習(xi) 浮雕、圓雕、透雕……“這兩(liang) 年,我每年收入四五萬(wan) 元,已經脫貧了!”
邊帶徒弟,邊練技藝。奉湘波先後獲得湖南省及全國殘疾人技能比賽的大獎,被評為(wei) 技術能手。在一塊色澤灰暗的木墩上,刻刀上下翻飛,刀起刀落,木材特有的清香擴散,圖案慢慢呈現。奉湘波給我們(men) 展示了一下精湛的技藝。
“去年,銷售了有600多萬(wan) 元,基本都是來料加工,幾十萬(wan) 元利潤吧。我現在手裏已有了快600萬(wan) 元訂單,今年的活兒(er) 幹不完了!”奉湘波說,“學點網絡技術搞網銷,爭(zheng) 取多做一些原創作品,再多招一些殘疾人,這是我的三大計劃。”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