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莉,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急診ICU護士長,主任護師。抗擊疫情期間,她的丈夫在大連,兒(er) 子在北京,一家三口都戰鬥在臨(lin) 床一線,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
當得知遼寧省組建援鄂醫療隊的消息時,作為(wei) 一名具有專(zhuan) 業(ye) 護理技術及豐(feng) 富臨(lin) 床經驗的重症監護室護士長,王迎莉不顧自己52歲的年紀和患有高血壓的身體(ti) ,毅然決(jue) 然地報名參加,成為(wei) 第一批大連馳援武漢的醫療隊員。她說,組織需要我,我必須上!
王迎莉是一名有著20餘(yu) 年黨(dang) 齡的黨(dang) 員,到達武漢後,她成為(wei) 大連醫療隊臨(lin) 時黨(dang) 支部的委員,協助醫療隊隊長建章立製,溝通工作。這讓有著繁重前線工作量的她忙上加忙,休息時間少之又少。
進駐一線醫院後,王迎莉積極投入到醫院中最困難最危險的ICU病房,護理危重病情的患者。在病房裏,她負責30名插管上呼吸機危重患者,每天要工作8小時以上。在工作時間裏,她要穿著笨重的防護服,為(wei) 重症患者吸痰、翻身、叩背、進食等等,還要抽空寫(xie) 特護記錄,期間不能喝水不能上廁所,每天脫下防護服,都是汗流浹背。這些對於(yu) 52歲的王迎莉來說,完全是在超負荷工作。但是,她從(cong) 來沒有叫苦喊累,每次在和家人、同事、朋友通話時,總是安慰惦記她的人,說自己很好,很安全,工作不累,不用擔心。一次,王迎莉從(cong) 前線ICU病房發來一段視頻,淩晨三點守在重症患者身邊的她說:雖然ICU病房的工作比較辛苦,但我願意在武漢和大家一起奮鬥,共同期待最終的勝利。
繁忙工作之餘(yu) ,王迎莉還積極向醫院15位第二批援鄂隊員分享自己在抗擊疫情一線的心得體(ti) 會(hui) ,傳(chuan) 授護理專(zhuan) 業(ye) 技能,並密切關(guan) 注隊員們(men) 的情緒和心理變化,讓大家能夠身心健康地投入到抗疫一線工作中。2月11日中午,在醫院援鄂醫療隊微信群裏,隊員們(men) 收到了一條溫暖的視頻——王迎莉休息時間錄製的一首自己演唱的歌曲《為(wei) 了誰》。她說,希望用這首歌來為(wei) 即將上前線的戰友們(men) 打氣加油、鼓舞鬥誌。
王迎莉就是這樣一位認真、開朗、踏實的人。從(cong) 1988年參加工作以來,30多年的臨(lin) 床護理工作和20多年的護理管理工作,讓她擁有著高超的護理專(zhuan) 業(ye) 技能。她說:護理工作很普通、很平凡,但卻肩負著挽救生命的重任。作為(wei) 全院護理危重病人最多、任務最繁重的重症監護室護士長,她時刻以一名優(you) 秀黨(dang) 員的標準嚴(yan) 格要求自己,病房哪裏患者最重、護理量最大,哪裏就一定有她忙碌的身影。
一次,科室收治了一位危重症建築工人,單位無人過問,家屬遠在外地,王迎莉便為(wei) 患者購置了所有生活用品,還經常給患者帶來可口的飯菜,像家人一般給予患者無微不至的照顧直到康複出院。不僅(jin) 待患者如家人,作為(wei) 護士長的王迎莉,更是待同事如朋友。身邊有一位來自偏遠地區的新入職護士,在大連求學四年沒填一件新衣,她便自掏腰包讓小護士過上了最溫暖的一個(ge) 冬天。王迎莉總說,看著患者出院時會(hui) 心的笑和給我的擁抱,一切都值得,這就是最好的回報,是任何榮譽稱號都無法比擬的。
選擇了護理這個(ge) 職業(ye) ,就選擇了奉獻;成為(wei) 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就意味著全力以赴;作為(wei) 一名重症監護的護士長,就要接受最艱難的任務。王迎莉用自己30多年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麽(me) 是護理的天職,什麽(me) 是黨(dang) 員的義(yi) 務。
王迎莉本人患高血壓多年,今年體(ti) 檢發現心髒也不太好,家裏的老人還在生著病……年齡和現實的種種狀況似乎已經不允許她再這麽(me) 拚命工作下去了。但在祖國最需要她的時候,王迎莉還是奮不顧身地站出來,用最美的笑容、最積極的心態、最過硬的技術站出來迎。她學醫的兒(er) 子本來在家中放假,在疫情發生之後,也毅然從(cong) 大連返回到北京接疫情挑戰的實習(xi) 醫院,加入到抗擊疫情隊伍中;她的愛人也是一位醫生,同樣留守在“後方”備戰疫情。王迎莉同誌舍小家為(wei) 大家,以心為(wei) 燈,盡己所能,為(wei) 戰疫傾(qing) 盡一切,是所有抗擊疫情前線的醫療隊員和後方的醫務工作者最好的榜樣。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