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者病情滑向懸崖之前拉住他——記中部戰區總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江曉靜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圖為(wei) 江曉靜(前)和戰友們(men) 討論治療方案

  在中部戰區總醫院感染科的病房外,一名中年男子隔著厚厚的隔離門,向感染科主任醫師江曉靜深深地鞠躬,久久都沒有起身。

  這是一名已經治愈出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他趕到醫院獻血後,特意向江曉靜隔空致意。

  “在患者病情滑向懸崖之前拉住他。”這是記者采訪時,大家評價(jia) 江曉靜最多的話,這名患者,就是被江曉靜從(cong) 懸崖上拉回來的人。

  身處新冠肺炎疫情的暴風眼,江曉靜用她的專(zhuan) 業(ye) 知識以及近乎嚴(yan) 苛的細致,與(yu) 團隊一起努力,直到拿出一套精細的個(ge) 性化方案,讓患者從(cong) 治療到護理,從(cong) 一日三餐到心理疏導,各個(ge) 方麵都得到精心嗬護。

技術領頭雁

  江曉靜今年57歲,已經在中部戰區總醫院工作了34年。

  去年年底,中部戰區總醫院發熱門診就診人數陡增。經驗豐(feng) 富的江曉靜感覺到了危險,立即向醫院建議啟動《呼吸道傳(chuan) 染病防控方案》。

  2020年元旦,醫院進入臨(lin) 戰狀態,機關(guan) 、發熱門診、感染科、疾病預防控製科等全員停休。

  緊接著,醫院火速擴建感染病區,搶建的感染2病區、3病區開科;成立一線指揮部,黨(dang) 委成員集體(ti) 住進辦公樓;全院進行傳(chuan) 染病防治專(zhuan) 業(ye) 培訓考核。

  “江主任是病毒學方麵的專(zhuan) 家,這次抗疫,她當仁不讓扛起了衝(chong) 鋒大旗。”說起江曉靜在病毒學領域的造詣,中部戰區總醫院疾病預防控製科主任王瓊書(shu) 連用了幾個(ge) “特別專(zhuan) 業(ye) ”形容她。

  作為(wei) 軍(jun) 內(nei) 知名感染病學專(zhuan) 家,江曉靜近年來帶領團隊打贏過多次應對傳(chuan) 染病的遭遇戰。這次,作為(wei) 醫院傳(chuan) 染病首席專(zhuan) 家,久經沙場的老將卻幾次落淚。

  這種前所未見的冠狀病毒,過往很多經驗都無法適用。有的患者住院時已是重症,經全力搶救生命體(ti) 征終於(yu) 出現好轉;有的患者上午還與(yu) 醫護人員聊天說笑,下午卻突然出現呼吸衰竭,讓人連反應的時間都沒有。自責的江曉靜落淚了。

  麵對一天500多人就診的發熱門診,江曉靜無法估測這其中有多少是新冠肺炎患者。但她知道,如果不及時收治病患肯定會(hui) 引發更大的災難。

  關(guan) 鍵時刻,醫院給予江曉靜強有力支持,要人給人,要設備給設備,江曉靜迅速振作起來,和全院專(zhuan) 家一起深入一線搞會(hui) 戰。

  江曉靜率領團隊結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指南和武漢市其他大醫院總結的救治方案,加上自己診療過程中積累的經驗,撰寫(xie) 了《中部戰區總醫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為(wei) 後續進入一線抗疫的醫生們(men) 提供了操作性很強的診療指導。

細致到嚴(yan) 苛

  感染科的微信群裏有幾百張圖片,上麵詳細記錄著每名患者輸液、喝水、用餐等入量數據,以及排尿、排便等出量數據。

  江曉靜的嚴(yan) 謹在醫院是出了名的。護士站的留言板上記錄的發熱患者體(ti) 溫,不僅(jin) 有定時的體(ti) 溫數據,還有日間最高、夜間最低和心功能不全患者每日不同時間段的出入量記錄。

  護士長周勤每當說起江曉靜,總是既敬佩又心疼:“她每次交接班都會(hui) 詢問病人的各種數據,有時候掌握得比我們(men) 還準。經常會(hui) 不厭其煩地囑咐醫護人員,這是一個(ge) 要求細致對待的病,要細點再細點。”

  從(cong) 每天護理計劃的落實,到不同患者各種液體(ti) 的輸入速度,她都盯得很認真,細致到嚴(yan) 苛。

  感染科裏有一台秤,江曉靜要求每個(ge) 病人吃飯前後都稱一下,然後相減,記錄病人吃進去的量,精確到克。病人飲水也要用燒杯精確到毫升,記錄不能有半點馬虎。

  為(wei) 什麽(me) 要這麽(me) 精細?在江曉靜看來,新冠病毒感染直接表現是肺炎,由此引起的並發症可能帶來身體(ti) 多個(ge) 器官的病變,所以在治療上也必須針對患者身體(ti) 指標的不斷變化,更加精準地采集信息,為(wei) 一人一策綜合施治提供依據。

  江曉靜經常穿著防護服穿梭在各個(ge) 病房間,仔細詢問每一名患者的感受,分析他們(men) 不同階段的病情變化,精細製定一人一策治療方案。她每天都要把患者診斷數據捋一遍,確保能針對最新狀態精準施治。

  她與(yu) 團隊一起努力,直到拿出一套很精細的個(ge) 性化方案,力求讓患者從(cong) 治療到護理,從(cong) 一日三餐到心理疏導,各個(ge) 方麵都能得到精心嗬護。

“紅區”常見客

  江曉靜負責的感染科出現普通轉重症、重症轉危重症的患者較少,她的絕招就是,死死盯住病情變化的窗口期。

  1月22日,科裏收治了一位狀態看起來很好,沒有任何症狀的中年人,各項指標都顯示他是一名輕症感染者,但在江曉靜看來實則不然。

  “肺部CT顯示,他是多個(ge) 位置均有感染,雖然目前症狀很輕,但我們(men) 要特別關(guan) 注。”江曉靜要求必須對這名患者使用心電監護儀(yi) ,每天要十幾次查看各項數據。同時,叮囑護士要對患者的麵色、神態、呼吸頻率,甚至一舉(ju) 一動進行嚴(yan) 密監測。

  前4天,患者病情都很平穩。第5天早上,患者麵色一下暗了許多,呼吸頻率比平時高了一倍,各項監測數據都忽上忽下。

  窗口期出現了。江曉靜馬上組織人員對患者進行幹預,提前采取了必要的治療,患者呼吸慢慢平穩,麵色又恢複了紅潤。

  感染科裏有一名72歲的盲人患者,自身患有心腦血管、痛風等多種疾病,剛來時還不停地腹瀉。在黑暗中聽到樓道裏的搶救聲,讓他產(chan) 生了極度的恐懼,一度要放棄治療。

  江曉靜每天安慰他鼓勵他,安排人跟他聊天。病人情緒不穩定導致病情加重的情況下,即使淩晨4點,江曉靜也會(hui) 換上防護服到“紅區”查看。

  慢慢地,病人克服了緊張與(yu) 恐懼,接受了醫護人員的治療,病情很快好轉。

  1月是感染科接診患者最多、最重的時候,當時對新冠肺炎的了解甚少,為(wei) 深入了解新冠肺炎發生發展的臨(lin) 床過程,摸索個(ge) 體(ti) 化治療方案,江曉靜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她時常在晚上查房後就在辦公室裏休息,淩晨一兩(liang) 點甚至更晚,還會(hui) 在微信群中了解患者情況、跟進指導臨(lin) 床護理,隨時出現在最危險的“紅區”。

  在江曉靜的帶動下,感染內(nei) 科沒有一人臨(lin) 陣退縮。前來支援的呼吸科副主任劉海潮承擔危重症患者的治療和二線值班,指導呼吸機的使用;李軍(jun) 把妻子和孩子送回老家,全身心投入戰鬥;張豔瓊因科室醫生短缺,在哺乳期就主動承擔值班任務,後來索性給孩子換成奶粉,自己搬進了科值班室;陳吐芬年幼的孩子生病了,但她仍堅守在崗位上。

  中部戰區總醫院政委盧海波評價(jia) 說:“在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中,江曉靜生動詮釋了‘直緣多藝用心勞’,也完美體(ti) 現了‘心路玲瓏格調高’,忠誠踐行了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的使命與(yu) 擔當。”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發布時間:2020年04月10日 12:32 來源:法製日報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