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疫情發生後,在黨(dang) 中央統一領導下,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子弟兵和各方麵人員聞令而動、逆向而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以無所畏懼、攻堅克難的鬥爭(zheng) 精神和堅忍不拔、不怕犧牲的英雄氣概,從(cong) 除夕夜開始源源不斷馳援湖北、馳援武漢,站到了戰“疫”最前線,為(wei) 實現決(jue) 戰決(jue) 勝與(yu) 病魔英勇鏖戰。
邱海波:重症病人在哪,我就應該在哪
邱海波,中共黨(dang) 員,東(dong) 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黨(dang) 委副書(shu) 記、紀委書(shu) 記,國家衛健委專(zhuan) 家組成員,全國著名重症醫學專(zhuan) 家。2003年非典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都有過他戰鬥的身影。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他再次臨(lin) 危受命、奔赴武漢指導救治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已在“火線”上連續奮戰一個(ge) 多月。
在抗疫一線,邱海波既是中央指導組專(zhuan) 家,又是臨(lin) 床大夫,每天要跑三四家醫院,巡診危重症病例,給出針對性診療建議。剛到武漢時,他發現確診病例每天快速增加,社區走訪中也關(guan) 注到居家隔離的風險,但病房卻一床難求,於(yu) 是和專(zhuan) 家組成員一起建議增加重症患者收治醫院、擴充輕症患者收治病床,被中央指導組及時采納、迅速實施。在ICU重症病房,他白天參與(yu) 臨(lin) 床治療,晚上研討診療方案,和同事們(men) 總結出了對重症患者明顯有效的俯臥位通氣呼吸治療,已寫(xie) 入新冠肺炎診療方案。ICU裏幾乎所有的重症病人都是“盯”出來的,很多時候是硬生生“掰”開死神的手腕搶救病人,疲勞程度可以想象。邱海波說,“作為(wei) ICU醫生,重症病人在哪,我就應該在哪。這裏還有這麽(me) 多的重症病人,我就繼續在這裏戰鬥,不獲全勝,決(jue) 不收兵。”近日,邱海波被授予“全國衛生健康係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進個(ge) 人”稱號。
焦崢: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這是我的責任
焦崢,中共黨(dang) 員,青海省西寧市第二人民醫院內(nei) 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消化科主治醫師,青海省支援武漢醫療隊隊員。
看到醫院黨(dang) 委發出的組建支援武漢醫療隊倡議書(shu) 時,焦崢正請假在家料理婆婆的後事,她對丈夫說,“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我得去”,第一時間報名參戰。從(cong) 報名到出發,隻有短短10個(ge) 小時,讓焦崢牽掛的是,遠在格爾木的父親(qin) 腦梗還在恢複中,母親(qin) 心髒又一直不好,為(wei) 了不讓老人擔心,出發前她一再叮囑丈夫:千萬(wan) 不要告訴父母。在接受了嚴(yan) 格的診療流程、院感防控等專(zhuan) 業(ye) 培訓後,焦崢迅速投入重症及發熱病房工作。她所在的武漢市新洲區中醫院收治了大量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每天都有新增患者,她和同組醫護人員每人負責近20名病人,每12個(ge) 小時換一次班。為(wei) 了節省防護服等緊缺醫療物資,每次值班前她隻吃一頓飯,從(cong) 穿上防護服進入隔離區就不再飲水、不上廁所,一幹就是12個(ge) 小時,走出隔離區時渾身都已濕透,腦袋也悶得發疼,等清洗消毒、收拾完畢之後,早已疲憊不堪,常常沒來得及吃晚飯就沉沉睡去。盡管抗疫一線工作危險、壓力大、強度高,但她總是提醒自己,“能夠戰鬥在武漢,是一生的驕傲”,“一切困難都可以克服,因為(wei) 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這是我的責任!”
夏曉丹:為(wei) 了患者的需要,堅持再堅持
夏曉丹,中共黨(dang) 員,安徽理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淮南市第一人民醫院)日間手術室護士長,首批援鄂醫療隊副隊長、臨(lin) 時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安徽省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黨(dang) 支部宣傳(chuan) 委員。
得知醫院將組隊馳援湖北抗擊疫情後,盡管父親(qin) 兩(liang) 次大手術尚未痊愈,家裏有八歲的女兒(er) 需要照顧,夏曉丹還是毅然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shu) ,義(yi) 無反顧地奔赴抗疫一線,並帶隊進駐武漢體(ti) 育中心方艙醫院。在艙內(nei) ,每班時間是6個(ge) 小時,加上穿脫防護服的時間,累計近8個(ge) 小時。每個(ge) 班次她都要巡視整個(ge) 病區兩(liang) 三遍,了解患者病情、及時溝通醫患、協調解決(jue) 各種問題,幾次輪班下來,耳朵早已被防護用品磨破,兩(liang) 隻手背因為(wei) 滑石粉過敏而紅腫潰爛。但她始終一絲(si) 不苟地帶領隊員們(men) 開展工作,還笑著動員大家“辛苦不叫苦,有難不畏難,堅決(jue) 完成任務!”一次夜班交班後,她得知艙內(nei) 有位老人白天摔過跤,暫時又聯係不上家人,就主動留下來安撫老人情緒。擔心老人夜裏去衛生間再摔跤,她和責任護士全程陪護;老人回床躺下休息,她們(men) 卻一夜不眠。第二天老人轉院時,含著淚對她說,“你真是個(ge) 善良的孩子,辛苦你了!”這一刻,她覺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劉葉青:帶隊“逆行”的白衣勇者
劉葉青,中共黨(dang) 員,廣東(dong) 省陽春市中醫院急危重症中心護士長,陽江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臨(lin) 時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隊長。
疫情發生後,劉葉青整個(ge) 春節假期都堅守在崗位上,經常加班到淩晨兩(liang) 三點。2月1日,得知醫院在征召支援湖北的誌願者,已經在救治一線連續奮戰10多天的劉葉青主動請戰:“我不僅(jin) 是一名白衣天使,更是一名共產(chan) 黨(dang) 員,國家危難需要我們(men) ,我們(men) 義(yi) 不容辭,這是醫務人員的本職,更是黨(dang) 員的責任。”在劉葉青的帶動下,科室其他護理人員紛紛響應號召,最終選派的7名誌願者中,她所在科室占了5名。到達抗疫一線後,她帶領一個(ge) 醫護組接管了醫院的感染一科,很快結合實際對診療流程作了細化完善,並對護理人員重新作了安排,使處置流程更加規範、順暢。由於(yu) 她和隊員們(men) 的出色表現,醫療隊將她們(men) 派到了重症監護室一線。直接麵對具有高度傳(chuan) 染性的患者,很多人都為(wei) 她捏把汗,但劉葉青說“我本來就是危急重症中心護士長,這個(ge) 安排非常合適”,帶領護理團隊義(yi) 無反顧地投入工作。憑著“以我所學,盡我全力”的堅持,她每天同時間賽跑、與(yu) 病魔較量,為(wei) 守護人民健康而無所畏懼、無怨無悔。
陳錦王:隻要有機會(hui) ,我還去前線
陳錦王,中共預備黨(dang) 員,海南省中醫院手術室護士、海南省第三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員。2月22日,他因過度勞累出現短暫頭疼,被診斷為(wei) 顱內(nei) 動脈瘤破裂出血,經手術治療,目前已康複出院。
2月4日淩晨,一條召集援鄂醫療隊員的信息打消了陳錦王的睡意,他沒有絲(si) 毫猶豫,迅即向醫院遞交了報名申請,當天下午就隨同醫療隊趕赴武漢。2月5日深夜,在接受培訓後,他第一批進入武漢市江漢方艙醫院。從(cong) 2月6日零點到9點,他和隊友就收治了患者近600名,平均每人負責50位患者。之後的半個(ge) 多月,醫療隊每10人一個(ge) 班組,負責12個(ge) 病區,每個(ge) 病區至少30多名患者,經常忙得“腳不著地”,時不時就要熬個(ge) 通宵。作為(wei) 醫療隊裏為(wei) 數不多的男護士,他主動提出負責兩(liang) 個(ge) 病區,一直衝(chong) 在最前麵,搶著幹累活、重活。高強度的工作消耗著陳錦王的身體(ti) ,2月16日他感覺頭痛,起初以為(wei) 是長時間工作導致頸椎不適,而且“武漢疫情嚴(yan) 重,醫護人員緊缺,倒下一個(ge) 意味著同事們(men) 的任務更重一分”,就堅持著又工作了近一周。當2月21日再次感覺劇烈頭痛後,他才向領隊報告,後被診斷為(wei) 左側(ce) 大腦中動脈囊狀動脈瘤破裂出血,2月23日淩晨進行了手術。3月1日,康複中的陳錦王在病房宣誓入黨(dang) ,正式成為(wei) 一名光榮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他對組織說的第一句話是,“我已經康複了,隻要有機會(hui) ,我繼續衝(chong) 上前線”。
周光京:“雷神山速度”背後的平凡建設者
周光京,中共黨(dang) 員,廣西南寧市武鳴區城廂鎮大梁村壇周屯人。他和“戰友”們(men) 夜以繼日、連續奮戰14天,建成雷神山醫院,在最艱險的抗疫一線創造了舉(ju) 世矚目的“雷神山速度”。
1月27日(正月初三),周光京接到雷神山承建方中建三局廣發的“英雄帖”後,毅然決(jue) 定馳援雷神山建設一線。“我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也是退役軍(jun) 人,若有戰,召必回!”他和3位共同應召的“戰友”,當天下午2點出發,“逆行”奔襲1200公裏,在1月28日天明前如約抵達雷神山。在建設一線,他主要負責主排汙管、電線、照明排布工作,“堡壘的一絲(si) 裂痕都會(hui) 害死整支部隊,自己的工作雖然是最基礎、最簡單的,但同樣要為(wei) 使用設施的醫護人員負責”。他是這麽(me) 說的,也是這麽(me) 做的,每一根管道、每一根電線都排布得一絲(si) 不苟,自己做完了,就幫別人做,“隻要餓不著、累不垮,就繼續幹!”2月8日雷神山醫院交付使用時,周光京卻錯過了交付儀(yi) 式,在連續高強度工作14天、每天工作12至24個(ge) 小時後,終於(yu) 放下心來的他,在宿舍裏踏踏實實地睡著了。對眾(zhong) 人驚歎的“雷神山速度”,周光京也有自己的感慨:“這是英雄般的壯舉(ju) ,但雷神山背後沒有英雄,隻有無數像我這樣平凡的建設者,平凡的共產(chan) 黨(dang) 員。”
利海林:再選一次,我依然會(hui) 義(yi) 無反顧
利海林,中共黨(dang) 員,廣西欽州市欽北區青年誌願者。
2月6日,利海林就加入了共青團欽北區委組建的防疫誌願者隊伍,擔負起為(wei) 集中隔離人員送餐、代購、清理生活垃圾等誌願服務。2月11日,剛結束一天工作的他看到一則消息:欽州籌集了20噸蔬菜,急需運到武漢疫區。“我是黨(dang) 員,我有貨車,我去!”他無償(chang) 接下了這個(ge) 任務,立即裝車出發,2月13日下午就將愛心物資順利運抵武漢市物流園。卸下貨物,他又得知湖南瀏陽市有一批物資需要運到武漢雷神山醫院,稍作休息便加入了當地誌願車隊趕赴瀏陽,並於(yu) 2月15日淩晨將物資運抵雷神山醫院。當天中午,匆匆吃過午飯後,他再一次接下從(cong) 瀏陽運送愛心物資到湖北荊州的任務。就這樣,他每天吃住在車上,連續一個(ge) 多星期沒有洗澡,不辭辛勞地運送著一車又一車的防疫物資,盡己所能為(wei) 疫情防控而奔忙,直到2月23日,一身疲憊的利海林才回到家。主動接受隔離時,利海林發了一條報平安的朋友圈:“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依然會(hui) 義(yi) 無反顧!”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