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狀態新觀察】幹部沉下去 本領強起來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李守剛(左一)與(yu) 同事一起將乘客送往指定地點。神慶亮攝

肖波手繪的小區示意圖。

周來來(左)送物資。鄭萬(wan) 青攝

許定科在走訪了解餐飲門店複工複產(chan) 情況。陳元媛攝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向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jun) 指戰員、社區工作者、公安幹警、基層幹部、下沉幹部、誌願者以及各個(ge) 方麵的同誌們(men) 表示崇高的敬意。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一批機關(guan) 幹部主動請戰,勇挑重擔,下沉到疫情防控的最基層、複工複產(chan) 的最前沿,奔走在社區鄉(xiang) 村、工廠車間,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書(shu) 寫(xie) 責任擔當。從(cong) 機關(guan) 到基層一線,他們(men) 付出、學習(xi) 、磨礪,帶回滿是泥土味的思考。本版聚焦四位下沉幹部,聽他們(men) 講述這段特殊時期的收獲。

  不熟悉到熟悉

  “以後就是親(qin) 戚了,更要多多走動”

  10個(ge) 人負責千餘(yu) 人的社區,社區工作的瑣碎和辛苦,出乎肖波的意料。

  35歲,9年黨(dang) 齡,遼寧阜新市商務局流通業(ye) 發展科二級主任科員,2月3日,肖波加入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隊,與(yu) 6名同事奔赴局北社區。

  局北社區,位於(yu) 阜新礦務局北側(ce) ,是一個(ge) 有著300餘(yu) 戶、超千人的老舊小區,沒有圍牆,僅(jin) 出入口就20多個(ge) 。

  “迷茫中有點擔心吧。”剛到第一天,肖波用這句話形容自己的心情。他主動找到社區書(shu) 記於(yu) 紅,“咱社區工作人員全是超過50歲的女同誌,我來就是幹活的,千萬(wan) 別見外。”

  可應該從(cong) 哪兒(er) 入手呢?沒有平麵圖,還不熟悉情況的肖波便拿著手機導航,實地查看每個(ge) 出入口,一筆一筆地手繪地圖。接下來,和社區其他同事反複商量,確保每個(ge) 出入口都能得到妥善監管。

  隨後,肖波帶著社區工作者,一家一戶地了解情況。有人說要買(mai) 菜,有人說要取藥,他就把大夥(huo) 兒(er) 的要求和聯係方式一個(ge) 個(ge) 記下來,並建立了微信群,逐一解決(jue) 。“這麽(me) 冷的天,人家在外麵又當保安,又當快遞員,真是不容易。”居民吳梅告訴記者。

  在小區封閉期間,有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因為(wei) 慢性病,需要去小區外的藥店買(mai) 藥。然而老人不認識字,口齒也不清,隻說了是控血壓的藥。於(yu) 是肖波自己去跑了好幾家藥店,買(mai) 了好幾個(ge) 種類的藥,其中一種正好是老人需要的藥。

  在阜新,市直66個(ge) 單位的3140名黨(dang) 員幹部,無論職務高低,全部編入社區的黨(dang) 支部,接受社區書(shu) 記的領導和任務分配。“肖波他們(men) 用實際行動拉近了幹群之間的關(guan) 係。”於(yu) 紅說。肖波要回到原來的崗位了,剛來時拿著手機導航找缺口,現在社區角角落落都記在了他心裏,“以後就是親(qin) 戚了,更要多多走動!”

  不會(hui) 幹到會(hui) 幹

  “帶著思考幹,帶著感情幹”

  李守剛是山東(dong) 濟南市曆下區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局長,疫情發生後,他帶領全局向區疫情防控指揮部提交了“請戰書(shu) ”,到基層一線奮戰。

  根據安排,李守剛要與(yu) 其他局領導班子成員輪流帶隊到濟南3個(ge) 火車站值守,引導返濟乘客登記,並運送乘客回家或到指定地點。

  在火車站引導分流,對他而言,有些陌生。

  “乘客分流任務重,剛開始沒有工作經驗,雖認真但效率低。”李守剛說,“幹活要幹到點子上,帶著思考幹!”根據此前的經曆,他趕快召開專(zhuan) 題會(hui) ,帶大家“頭腦風暴”,討論出“三快三準”的標準,即引導快、分流準,登記快、信息準,輸送快、人數準,明確了工作方向。他們(men) 提前了解境外返濟人員行程,告知集中隔離防控規定,並聯係好接送車輛以及隔離地點,同時,與(yu) 街道、社區及時共享返濟乘客信息。通過理順各項程序,工作效率高了起來。

  “不過,就算做到再好再快,可能還是會(hui) 有乘客不理解,問題就在態度上。”李守剛思前想後,發現了問題所在,提出“要帶著感情幹,打真心的‘感情’牌”。

  在火車站出站口,他們(men) 掛著一條橫幅“曆下區退役軍(jun) 人事務局接你回家”。最近一段時間,不少境外返濟乘客,都是海外的留學生。一些留學生出站後,看到橫幅就哭了,有人哭著說,“看著你們(men) 心裏就踏實了”。看到大家積極配合自己的工作,李守剛內(nei) 心十分感激,會(hui) 真心地問候,“孩子,你們(men) 一路不容易,回家了就好。”

  “他們(men) 都和我的小孩差不多大。”李守剛說,“我們(men) 第一時間先幫他們(men) 跟家裏報平安,再送到指定地點。”一條暖心的橫幅,帶著溫度的服務,暢通了交流與(yu) 理解,也暢通了回家的路。

  不理解到理解

  “群眾(zhong) 工作是門細致活,得有點工匠精神”

  “老許,不要錢,幾個(ge) 包子嘛,你們(men) 那麽(me) 辛苦!”

  “不行不行,吃飯給錢,我得天天吃,每天吃5個(ge) 呢!”

  許定科買(mai) 包子時,又被群眾(zhong) 免費送吃的,好不容易,才把錢留下。

  不過,剛來社區協助防控時,可不是這情景。他曾被一些群眾(zhong) “懟”過,“為(wei) 大家做好事,怎麽(me) 還不買(mai) 賬呢?”許定科很無奈。

  疫情發生後,作為(wei) 重慶市江津區總工會(hui) 幹部,許定科經過崗前培訓,於(yu) 2月14日上崗,參與(yu) 通泰門社區卡口值守任務。通泰門社區地處江津老城區,商業(ye) 繁華,但老舊居民樓多,小區密度大,居民年齡也偏大。

  剛開始投入工作,有挑戰,不是因為(wei) 苦和累,而是一些居民帶有“火藥味”,他有些招架不住。在機關(guan) 工作時,他與(yu) 群眾(zhong) 直接打交道的情況少,心裏也不太理解,覺得委屈。

  “既然別人做得到,我怎麽(me) 不行呢?”許定科不想打“退堂鼓”,開始向社區工作人員學習(xi) ,也認真琢磨居民心理。經過仔細觀察,他發現,社區幹部和當地居民很熟悉,群眾(zhong) 會(hui) 自覺配合。而自己盡管戴著口罩,卻還是被居民一眼就認出,是個(ge) “外來的”。“疫情期間,來了個(ge) ‘生人’站崗執勤,大家不信任我很正常。”許定科說。

  後來,遇到老人大包小袋回家,許定科忙上前搭把手,再登記信息,有時幫他們(men) 把東(dong) 西送到家門口。他還經常跑去敲敲大爺大娘的門,發放防範疫情的科普資料。次數多了,許定科和不少居民都成了熟臉,隔著口罩都認得出來了。

  麵對一些居民的煩躁情緒,許定科會(hui) 先安撫,再講道理。慢慢地,許定科成了社區居民口中值得信任的“老許”。

  回到單位後,工作逐漸恢複正常,說起下沉社區的這段經曆,許定科覺得收獲很多:“群眾(zhong) 工作是門細致活,最重要的是理解、換位思考,得有點工匠精神,精雕細琢。”

  不常來到要常來

  “小周,跟我跑一趟”

  在武漢市江漢區常青街常宏裏社區,本想大顯身手的湖北省委網信辦四級調研員周來來遇到了難題。

  “剛要幹活,社區的同誌就說:‘您先坐坐,有情況我們(men) 來匯報’。人家不敢使喚你!”周來來說,社區隻安排他接待居民來訪。“說到底,還是怕我基層經驗少,忙中添事。”

  “不能光等著接訪,要手勤腳快。”周來來心想。常宏裏社區老舊小區多、困難群眾(zhong) 多,但僅(jin) 有9名工作人員,且女同誌多、老同誌多。周來來為(wei) 自己定目標:無論刮風下雨,送菜送藥要10分鍾內(nei) 送達;解答居民各種問題時,要詳之又詳,主動做好心理疏導。

  每次“愛心菜”或者防疫物資運到社區,周來來就會(hui) 忙到深夜,挑揀、分類、打包,然後同社區幹部、誌願者一起,挨家挨戶給有需要的群眾(zhong) 送菜、送物資上門。樓上樓下地跑,腳上都起了泡。每周二、周五,他和誌願者定期到黃石路、航空路的藥店集中采購藥品,然後再大包小包送到每家每戶手裏。每天,還要打100多個(ge) 電話排查居民體(ti) 溫情況。為(wei) 解決(jue) 居民天然氣線下圈存難的問題,周來來又主動承擔了附近5個(ge) 小區居民的天然氣圈存業(ye) 務。

  一個(ge) 月下來,社區工作者對他的態度變了,稱呼也改了。“社區裏有事要忙,就會(hui) 直接喊:‘小周,跟我跑一趟’。”周來來說,他聽到“小周”的稱呼,心裏很高興(xing) ,“說明人家認可你了”。

  下沉社區一個(ge) 多月,也讓周來來對基層治理有了更多思考。“我們(men) 長期做網上的群眾(zhong) 工作,但線下的基層還是來少了,得常來常往,深入群眾(zhong) 才能真正把政策落實落細。”

發布時間:2020年03月31日 07:33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石光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