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多措並舉(ju) 鞏固成果。要加大就業(ye) 扶貧力度,加強勞務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穩崗拓崗,支持扶貧龍頭企業(ye) 、扶貧車間盡快複工,提升帶貧能力,利用公益崗位提供更多就近就地就業(ye) 機會(hui) 。要加大產(chan) 業(ye) 扶貧力度,種養(yang) 業(ye) 發展有自己的規律,周期較長,要注重長期培育和支持。這幾年,扶貧小額信貸對支持貧困群眾(zhong) 發展生產(chan) 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繼續堅持。
圍繞就業(ye) 扶貧,各地多渠道發力:東(dong) 西部協作為(wei) 農(nong) 民精準提供就業(ye) 信息、實現轉移就業(ye) ,扶貧企業(ye) 優(you) 先為(wei) 貧困戶安排工作,設立公益崗位讓貧困戶在家門口就業(ye) ;圍繞產(chan) 業(ye) 扶貧,各地積極組織開展農(nong) 業(ye) 技術指導,堅持為(wei) 貧困戶提供小額貸款。通過種種舉(ju) 措,下足功夫,幫助鄉(xiang) 親(qin) 們(men) 脫貧奔小康。
——編 者
江蘇對口幫扶貴州銅仁工作隊印江工作組組長、印江縣委常委、副縣長沈建民:
精準對接崗位 村村設立服務站
自從(cong) 我們(men) 蘇州市吳江區攜手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開展東(dong) 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後,轉移就業(ye) 成了合作幫扶的重要內(nei) 容。
印江勞動力資源較為(wei) 豐(feng) 富,但是農(nong) 民工相對缺乏就業(ye) 信息,尤其是今年疫情發生以來,許多貧困戶不知道去哪裏找工作。吳江民營經濟發達,企業(ye) 數量多,就業(ye) 機會(hui) 也多,兩(liang) 地完全可以實現互補。
但是,如何把吳江的崗位需求精準告知印江的勞動者?從(cong) 去年開始,我們(men) 引進蘇州的人力資源企業(ye) ,構建三級勞務服務體(ti) 係:在縣就業(ye) 局服務大廳內(nei) 設立就業(ye) 服務窗口,在鄉(xiang) 鎮社保中心建立就業(ye) 服務中心,更為(wei) 創新的是,在每個(ge) 村設立就業(ye) 服務站,選聘一批在各村有影響力的人當勞務經紀人。
這些服務站通常設在村裏的小賣店、雜貨店中。2019年6月至今,我們(men) 已在印江縣設立就業(ye) 服務站50個(ge) ,選聘勞務經紀人60人。今年疫情期間,我們(men) 就把招聘信息發到村裏的這些服務站,吸引了很多在家的農(nong) 民。
複工複產(chan) 以來,吳江區人社局迅速收集區內(nei) 企業(ye) 用工需求信息,並把目光投向了零疫情低風險地區的印江。接到吳江的企業(ye) 需求後,我們(men) 迅速響應。通過村裏的“小喇叭”,以及鎮村扶貧微信群,線上發送企業(ye) 招聘信息、崗位需求、工資待遇。
木黃鎮烏(wu) 巢村的陳天文一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以前一直在福建打點零工,疫情來了之後,陳天文出不去。勞務經紀人知道情況後,立即把這個(ge) 信息告訴了我們(men) 。
為(wei) 了幫助貧困戶更方便地進行麵試,我們(men) 開辟了遠程視頻方式,用人單位和求職者在兩(liang) 天內(nei) 完成應聘、麵試和錄用全過程。不到一周時間,首批97名印江籍務工人員達成就業(ye) 意向,在吳江區人社局的協調下,首批人員乘坐專(zhuan) 列、專(zhuan) 車直達吳江,所有的交通費用全部免除。現在,陳天文已經在蘇州通產(chan) 麗(li) 星包裝科技有限公司上班了,每個(ge) 月有5000塊錢的收入。隻要幹滿3個(ge) 月,陳天文還可以拿到一筆由吳江區政府提供的專(zhuan) 門針對就業(ye) 貧困戶的3000元補貼。
這些天,一批批就業(ye) 人員從(cong) 印江抵達吳江。目前,我們(men) 已經向吳江輸送了421名工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98人。
河南民權縣人和鎮西屯村村支書(shu) 李國禮:
依托農(nong) 業(ye) 莊園 吸納貧困戶就業(ye)
看,這是我們(men) 村的雙飛莊園,大家都在搶種葡萄苗呢!每天有70多人在地裏,其中30多人是脫貧戶,大部分都是我們(men) 村的。大家在家門口既能掙錢,又能看娃,還能照顧老人。
莊園既是葡萄園,還是生態園,畜、沼、果、禽立體(ti) 種養(yang) 。葡萄架底下套養(yang) 雞鴨鵝,讓它們(men) 吃雜草害蟲;養(yang) 牲畜,糞便可以當肥料、產(chan) 沼氣;沼氣一部分用作園區發電,一部分用作生活用氣,好著哩!現在莊園存欄有4000多頭牲畜,1000立方米的沼氣池,葡萄種植規模達1700畝(mu) ,可年產(chan) 200多萬(wan) 斤,還能釀成葡萄酒。
我們(men) 這個(ge) 莊園,農(nong) 民好就業(ye) ,因為(wei) 都是農(nong) 活,農(nong) 民好幹,年齡大的也能幹,而且常年有活幹,夏季、秋季是葡萄,冬季、春季是大棚草莓。一個(ge) 人一天80塊,一月2400塊,一年收入兩(liang) 萬(wan) 多塊,保準脫貧。我們(men) 優(you) 先安排貧困戶,常年有七八十人在這打工,都是貧困戶。高峰期時,一天需要兩(liang) 三百人,十來個(ge) 村的村民都來這兒(er) 幹活,最多時有150戶貧困戶來打工。
我們(men) 還請專(zhuan) 家搞培訓,經過培訓的農(nong) 民,懂葡萄管理、產(chan) 品管理,能幹技術活,一個(ge) 月能拿3000多塊。
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咋辦?他們(men) 能入股合作社,年年分紅。一種是土地入股,從(cong) 2015年就開始了,現在有158戶參與(yu) ,其中有60多戶是貧困戶,去年年底每畝(mu) 地分紅1000元,入股的地多、分紅就多。另一種是政府給貧困戶的5000元到戶增收資金入股,從(cong) 2017年開始,有800多戶參與(yu) ,都是我們(men) 鎮的貧困戶,去年年底每戶分到700元。現在,我們(men) 村的所有貧困戶38戶,都脫貧啦!
下一步,我們(men) 還要搞葡萄酒加工,現在已經開始建冷庫、酒窖。另外,還要打造葡萄園景觀、接待旅行社,建設農(nong) 業(ye) 觀光示範園區,發展觀光旅遊、采摘、餐飲,每年可接待遊客五六萬(wan) 人。因為(wei) 我們(men) 地理位置好,離開封古都、商丘古城都近,遊客順路就能過來,吃喝遊玩一條龍。我們(men) 再延伸、開發一些旅遊產(chan) 品,這下脫貧成果就鞏固住啦!
湖南省漣源市安平鎮梅家村村民尹田文:
村裏設公益崗 維護電站搞綠化
早上6點,我摸黑起了床,先去喂雞,再到廚房做早餐。煮好的麵條端上桌後,我把80歲的老母親(qin) 和孩子叫醒。一家人吃了早飯,我便出門幹活了。
我的兒(er) 子明基今年8歲,幾個(ge) 月大時因高燒不退,患上了腦癱和繼發性癲癇。給他看病不僅(jin) 把以前種植苗木攢下的積蓄花光,還欠下了20多萬(wan) 元外債(zhai) 。他的母親(qin) 不堪重負,幾年前離家出走了,至今未歸。
這些年來,我既當爹又當媽,一邊帶著孩子打零工,一邊為(wei) 孩子求醫,日子過得很難。幸好有黨(dang) 委和政府關(guan) 心,2014年評上建檔立卡貧困戶後,孩子住院看病的費用能夠報銷90%。經過危房改造,我們(men) 一家住上了不漏雨的水泥房。
2018年開春,我帶著孩子去長沙務工。村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張會(hui) 蘭(lan) 給我打來電話,說村裏要設立光伏發電站管理員的公益性崗位,問我願不願意回村。我動了心,接下了這份工作。
去年1月起,隻要天氣好,我就用小推車推著孩子,前往山林裏的光伏發電站做清潔維護。先看看發電是否正常,再用一把小鋤頭,一點點把地麵上的雜草連根斬斷。每個(ge) 月定期清洗發電板,避免故障。我還流轉了村裏大片的荒山,種植了9畝(mu) 黃金貢柚,圈養(yang) 了300羽土雞。
去年9月,看中我有種植苗木的特長,村裏給我設置了一個(ge) 綠化員的公益性崗位:為(wei) 村部旁的綠化帶種植樹苗、灌木和草皮,維護兩(liang) 年時間,確保草木存活。算下來,兩(liang) 年可以獲得3萬(wan) 元報酬。
說幹就幹。我從(cong) 長沙買(mai) 來桂花樹、灌木苗子和草皮,再從(cong) 後山挖了幾兜桂花樹,把綠化帶裝扮起來。剛種下去,每天要澆三次水,還要剪枝維護,工作量很大。忙不過來就等夜裏,安置完家人,我再打開路燈接著幹。現在,這些樹苗基本都存活了,隻有極少數沒有熬過冬季,天氣回暖後就會(hui) 補種。
去年,我家的人均純收入有6000多元。我相信,日子會(hui) 越來越好!
四川攀枝花農(nong) 業(ye) 技術推廣服務中心高級農(nong) 藝師孫琳:
加強農(nong) 技指導 助老鄉(xiang) 提高收成
“老孫,又來了!”3月26日一早,我驅車兩(liang) 個(ge) 多小時從(cong) 市裏趕到米易縣丙古鎮牛棚村,又碰到了60歲的薑國海,他興(xing) 衝(chong) 衝(chong) 地向我打招呼。
最近正值芒果盛花期,怎麽(me) 提高芒果成果率、如何做好田間管理、施什麽(me) 肥料、施多少肥,這都是老鄉(xiang) 們(men) 最近關(guan) 注的問題。作為(wei) 駐村農(nong) 技員,我當然得常來給大家做點兒(er) 指導。
薑國海家兩(liang) 口人,兒(er) 子殘疾,全靠政府扶助種植的8畝(mu) 芒果、6畝(mu) 枇杷作為(wei) 全年生計。今年一月低溫,每畝(mu) 枇杷的產(chan) 量有所下降。這個(ge) 時候,種好今年的芒果尤為(wei) 重要。一想到這兒(er) ,我趕緊開始了講課的主題。
五社的陳義(yi) 榮夫婦兩(liang) 個(ge) 人都來了。老陳說,他心裏急,不知道該選啥肥料。聽完他的話,像往常一樣,我想不能隻由自己講,灌輸式的培訓,老鄉(xiang) 聽不進去,還是要讓種得好的大戶分享經驗,然後我再給指導。
於(yu) 是,幾位種植大戶先後分享了他們(men) 選擇肥料的經驗。“肥料不是越多越好,越貴越好,要根據芒果樹的實際需要”,我著重給大夥(huo) 兒(er) 講了用肥原則,給他們(men) 傳(chuan) 播“適度用肥”的理念,提倡減少農(nong) 藥和化肥用量,做到綠色有機生產(chan) 。
就這樣,大家一討論,一思考,種植經驗得到充分共享。3個(ge) 多小時的培訓很快結束,大夥(huo) 兒(er) 還不願散去,很多人還在商量下一步的種植計劃。
牛棚村海拔落差大,低的地方有芒果、枇杷,高的地方可以種核桃、花椒,山上還能養(yang) 羊和雞。目前看來,芒果收入很不錯,去年全村3000畝(mu) 芒果,總產(chan) 值400多萬(wan) 元,平均一畝(mu) 有1萬(wan) 多元!
培訓完見到第一書(shu) 記沙文生,我們(men) 4個(ge) 駐村工作隊員又商量了今年農(nong) 技指導的工作任務。另外,我要給大家做好種植情況調查,通過追蹤比較為(wei) 貧困群眾(zhong) 提供更好的業(ye) 務指導。
同時,一些老鄉(xiang) 打藥時經常不注意田間的自我防護。農(nong) 藥會(hui) 通過皮膚等進入身體(ti) ,對人造成傷(shang) 害,所以要戴口罩,不能穿拖鞋。這方麵,下次我還得再說說。
重慶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xiang) 全興(xing) 村已脫貧戶譚弟雙:
申請扶貧貸款 擴種黃連養(yang) 蜜蜂
天蒙蒙亮,我便扛著鋤頭下地裏幹活了。眼下正是管護黃連的關(guan) 鍵時期,雖然累,但我心裏樂(le) 。對比以前的日子,現在可幸福多了。
我家在海拔1400米的大山上。過去,一條石子路向外蜿蜒,出趟山,需要近4個(ge) 小時。父親(qin) 因患心髒病長期服藥,不能幹重活兒(er) ,女兒(er) 還在上小學,家裏的擔子全落在我肩上。一畝(mu) 多黃連、幾隻雞、幾群蜂,成了家裏全部的收入來源。
那時,我每天都在絞盡腦汁琢磨脫貧的法子,可兜裏拿不出幾個(ge) 錢,想擴大產(chan) 業(ye) 也難。
“老譚,你家地處高山,適合發展種養(yang) 業(ye) 。”農(nong) 業(ye) 銀行重慶市分行的扶貧幹部多次爬坡上山,來我家幫我出主意,他們(men) 建議通過增加黃連種植麵積、擴大養(yang) 蜂數量來增收。
說實在的,聽到這話,我心裏直打鼓,沒錢咋發展?扶貧幹部看出了我的心思,主動向我推薦小額扶貧貸款:“這是國家專(zhuan) 門給貧困戶推出的貸款產(chan) 品,不用擔保和抵押。”看我還是遲疑,他們(men) 向我詳細地解釋了貸款政策:“最多貸5萬(wan) ,國家補貼利息,期限有3年。”
國家把這麽(me) 好的政策送給我,我也得抓緊邁向致富路。最終我申請了5萬(wan) 元貸款,把黃連種植麵積一下子增加到5畝(mu) 多。
心裏開心,也有壓力,必須得幹出樣子來。種黃連不是容易的活兒(er) ,挖地、立架、育秧……夏天頂太陽,冬天冒大雪,一忙活就是一整天。
除了發展黃連,蜂群也是我一直掛念的事兒(er) 。家在深山,冬天一過,漫山遍野鮮花盛開,成了一個(ge) 天然的蜜源寶庫。現在,在農(nong) 業(ye) 銀行的支持下,我還用貸款資金來發展養(yang) 蜂業(ye) 。
缺技術,農(nong) 行的扶貧幹部就為(wei) 我送來養(yang) 蜂技術資料,鼓勵我去參加村裏組織的養(yang) 蜂知識培訓班;遇到問題,就向有經驗的蜂農(nong) 請教;沒有蜂桶,就自己動手製作。如今,我養(yang) 的蜜蜂已發展到30多群了。
我這賬本裏記著每一筆收支,去年掙了足足4萬(wan) 多元。接下來更要加緊幹,給老人看病,供女兒(er) 讀書(shu) ,擔子不輕。但是有好政策,自己努力,還怕啥?脫了貧,咱還要奔小康呢!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