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裏的防疫史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示意圖(影像中國)

示意圖(影像中國)

示意圖(影像中國)

示意圖(影像中國)

  我有熔噴布,誰有口罩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發,口罩成了緊俏品。前段時間,中國石化官方微博這樣發聲,尋求下遊口罩生產(chan) 合作信息。

  熔噴布是口罩的“心髒層”。中國疾控中心消毒學首席專(zhuan) 家、研究員張流波介紹,薄薄的醫用外科口罩一般分三層,外層阻水,可防止飛沫進入口罩;近口鼻的內(nei) 層吸濕;中層過濾。

  古代口罩跟衛生關(guan) 係不大,現代口罩起源於(yu) 細菌發現。此前,外科醫生穿手術衣,戴手術帽和橡膠手套,消毒手術器械,但還沒有使用口罩進行防護。1895年,德國病理學專(zhuan) 家萊德奇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製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以減少病人傷(shang) 口感染幾率。此舉(ju) 果然有效。這也就成為(wei) 了近代醫學史上第一款醫用口罩。

  口罩從(cong) 醫院走入尋常百姓家,則是伴隨史上“西班牙流感”而來。1918年3月至1919年底,全世界5億(yi) 人感染了“西班牙流感”。疫病蔓延期間,人們(men) 被強製性要求戴口罩,特別是紅十字會(hui) 和醫護人員。

  在中國,口罩防疫始於(yu) 哈爾濱鼠疫。1910年,時任北洋陸軍(jun) 醫學院副監督伍連德醫生發明了“伍式口罩”。這種口罩將外科紗布剪成3尺長,每條折成雙層,中間放置一塊棉花,再將紗布的每端剪成兩(liang) 條,使之成為(wei) 兩(liang) 層狀的紗布繃帶。用時以中間有棉花處掩遮口鼻,兩(liang) 端的上、下尾分別縛結於(yu) 腦後。這種口罩簡單易戴,價(jia) 格低廉,成為(wei) 當時東(dong) 北人民抵禦疫情的必備法寶。“伍式口罩”物美價(jia) 廉,在鼠疫中挽救了數以萬(wan) 計百姓的生命。

  2003年發生的非典疫情,口罩的使用和普及達到新高潮。各大藥店門前排著長長的隊伍,人們(men) 爭(zheng) 相搶購口罩。

  隨著霧霾問題受到重視,PM2.5口罩成為(wei) 熱門商品,口罩濾片中間加入了活性炭,深度淨化粉塵,進一步提高口罩的安全性。

  口罩過濾材料的變遷,儼(yan) 然就是一部口罩的發展史。最早的口罩是麵紗,古宮廷裏用來遮蓋口鼻防止粉塵。紗布口罩的出現,能防大顆粒物,還能保暖。醫用口罩對於(yu) 細菌、病毒的過濾能力更強。

  口罩樣式在不斷進化,過濾材料卻一直是紗布。直到上世紀60年代,無紡布的誕生為(wei) 口罩帶來了“史詩級”的變革。科技的發展以及各類工種健康條例和標準相繼出台,有力地推動了現代口罩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口罩也因其製作標準和功能用途逐步細分為(wei) :普通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顆粒物防護口罩、醫用防護口罩。

  專(zhuan) 家介紹,目前我國醫用口罩主要分為(wei) 3種:防護級別最高的“醫用防護口罩”(KN95),可過濾空氣中的微粒,阻隔飛沫、血液、體(ti) 液、分泌物等的汙染物,對非油性顆粒的過濾效率可達到95%以上。手術室等有創操作環境常用的“醫用外科口罩”,是手術室等有體(ti) 液、血液飛濺風險環境常用的醫用口罩,可阻隔血液、體(ti) 液穿過口罩汙染佩戴者,同時對細菌的過濾效率有70%以上。普通級別“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不要求對血液具有阻隔作用,也沒有密合性要求,因此僅(jin) 用於(yu) 普通醫療環境佩戴使用。張流波說,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果是去公共場所、不與(yu) 病人接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就可以了,但如果接觸病人,則要佩戴KN95口罩。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發布時間:2020年03月28日 09:39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