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江蘇醫療隊中繼續堅守疫情一線的人員,我們(men) 要為(wei) 疫情‘兜底’。人民呼喚,就會(hui) 堅持到底。”掛職黃石市中醫醫院副院長、黨(dang) 委委員的姚欣(見圖,前排左三。資料照片)說,他剛剛結束10個(ge) 小時的工作。這幾天,該院歸攏收治黃石市內(nei) 其他醫院轉來的18名新冠肺炎相關(guan) 患者,包括兩(liang) 名危重症患者。
江蘇省人民醫院呼吸與(yu) 危重症醫學科主任醫師姚欣,已在黃石這家傳(chuan) 染病醫院戰鬥了40餘(yu) 天。據了解,該院被稱為(wei) 當地的“小湯山”,疫情期間收治了黃石市大部分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之前收治的234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絕大多數已康複出院。
患者基數多、病情重,當地醫護構成多元、救治理念不同,醫院硬件設施與(yu) 防護裝備較為(wei) 欠缺……這是姚欣和隊員們(men) 最初麵臨(lin) 的難題。身為(wei) 醫療和行政雙重“領隊”的姚欣,一直在思考:如何帶領92名江蘇醫療隊隊員高效介入疫情救治,把各方醫護力量擰成一股繩?
姚欣回憶:剛來沒兩(liang) 天,醫院就緊急轉進一名30多歲的危重症患者。這名患者不吸氧血氧飽和度隻有82,呼吸嚴(yan) 重衰竭,生命體(ti) 征極不穩定。經過對患者之前病情的研究,姚欣和團隊突破常規,對原有方案進行了重大調整……“很慶幸救回了這名患者,但結束後我反思很久……”姚欣告訴記者,實地救治經曆使他意識到,必須確立適合黃石市中醫醫院的統一規範的救治流程、合作模式。
說幹就幹。參照江蘇省人民醫院的資料,結合所支援醫院的實際情況,姚欣用一周時間加班加點,親(qin) 自擬定了一批方案:《重症新冠肺炎患者轉運流程》《新冠肺炎艙內(nei) 值班製度》《疫情期間突發停止中心供氧應急預案》《疫情期間突發火災應急預案》《疫情期間使用呼吸機過程中突發斷電應急預案》……
“為(wei) 了最大程度地發揮診治的有生力量,我們(men) 將江蘇醫療隊與(yu) 黃石當地醫護人員進行了混編。”姚欣介紹:每個(ge) 病區都有江蘇醫療隊的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精幹力量,方便兩(liang) 地醫護及時溝通,製訂最優(you) 方案。此外,姚欣還積極與(yu) 當地院方溝通協調,做好防護設施、儀(yi) 器設備等一線臨(lin) 床支持,加強對隊員及當地醫護人員在關(guan) 鍵救治技術方麵的培訓。
“防護安全有了底,醫療運行也流暢,我們(men) 的工作積極性就更高了。”有隊員說。
“各項新製度實施後,醫療救治有條不紊地運行到現在。”姚欣說,很欣慰這些製度和方案在此次救治工作中起到了明顯作用,成為(wei) 兩(liang) 地雙方共同的醫療財富。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