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wei) 馬鑫龍、徐銳、劉文康(從(cong) 左至右)三人對照地圖規劃第二天的行車路線。
在武漢,可以看見一支墨綠色軍(jun) 用卡車組成的車隊,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這支車隊就是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負責武漢物資的運輸保障。在這支隊伍裏,有一群“00後”戰士,他們(men) 不懼危險、衝(chong) 鋒在前,詮釋了新一代革命軍(jun) 人的使命擔當。
“我年輕,讓我多幹點!”
“我年輕,讓我多幹點!”這是執行運力支援任務以來,掛在馬鑫龍嘴上說得最多的話。作為(wei) 全隊年齡最小的隊員之一,今年不到20周歲的馬鑫龍已經和戰友們(men) 在武漢抗擊疫情一線連續奮戰了一個(ge) 半月。
當得知連隊需要抽組人員去武漢前線執行運力支援任務時,馬鑫龍毫不猶豫地報了名,他在請戰書(shu) 中這樣寫(xie) 道:“我是一名戰士,現在正是人民群眾(zhong) 需要我們(men) 的時候,我年輕,讓我上!”
運力支援隊主要負責武漢市主幹供應線的運輸保障,任務艱巨又繁重,但無論苦活累活,馬鑫龍都會(hui) 搶著幹。
2月15日,馬鑫龍和班長沈永超開車到達某超市卸載點,正在卸貨時,突然下起大雪,氣溫驟降。看著馬鑫龍還在冒著風雪一趟趟搬物資,沈永超命令道:“馬鑫龍,讓我們(men) 來,你去車上歇一歇!”“不用了班長,我可以堅持!”馬鑫龍說,卸載物資快一點,武漢人民就早一點領到物資。
截至目前,馬鑫龍所在的運輸小分隊,已經跑遍了武漢近100個(ge) 點位,運送物資300餘(yu) 噸,行駛裏程達1萬(wan) 多公裏。在馬鑫龍看來,能夠為(wei) 武漢市民多送一份物資,就是為(wei) 抗擊疫情多貢獻一分力量。
“能為(wei) 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驕傲!”
“麵對新冠肺炎疫情,身邊的黨(dang) 員不畏艱險,勇於(yu) 擔責,他們(men) 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堅定了我加入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的決(jue) 心。”3月8日,“00後”戰士劉文康利用任務間隙,在駕駛室內(nei) 寫(xie) 下了入黨(dang) 申請書(shu) 。
每次到達運輸網點,還沒等超市工作人員趕來,劉文康就鑽進後車廂開始卸載物資,劉文康說:“多幹一點是一點,能為(wei) 抗疫出力流汗,我很驕傲!”
一天深夜2點,運力支援隊突然接到緊急任務,星夜援建武漢市洪山體(ti) 育館改造方艙醫院。劉文康二話沒說鑽進駕駛室,立即投入戰鬥。從(cong) 裝載地點到方艙醫院,大概有80公裏的距離,因為(wei) 運輸物資的數量較多,需要往返好多次,又是夜間駕駛,對駕駛員的身體(ti) 素質和駕駛技能都是不小的考驗。
“班長,我穿著這身軍(jun) 裝,年齡再小我也是一名戰士,黨(dang) 員們(men) 都在往前衝(chong) ,我也絕對不能落下。”劉文康主動向班長提出擔任駕駛員的請求。看到劉文康堅定的眼神,班長同意了劉文康的請求。
“小夥(huo) 子,你真棒,多虧(kui) 有了你們(men) 的火線支援,我們(men) 的心裏終於(yu) 踏實了。”當方艙醫院的工作人員了解到劉文康還不到20歲時,紛紛向他豎起了大拇指。
“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
“孩子你長大了,老爸相信你一定會(hui) 完成好任務,平安歸來……”每天晚上執行完任務,下士徐銳都會(hui) 用手機微信和父親(qin) 開啟視頻通話,父親(qin) 的鼓舞,讓徐銳更加充滿鬥誌。
徐銳出生於(yu) 軍(jun) 人世家,爺爺是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爸爸曾在海軍(jun) 服役。從(cong) 小聽著軍(jun) 營故事長大的徐銳,早就立下了從(cong) 軍(jun) 報國的決(jue) 心。
2017年9月,徐銳作為(wei) 大學生士兵光榮地來到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成了一名汽車兵。憑借平時刻苦的訓練,他已成長為(wei) 能夠獨立完成任務的骨幹駕駛員。
“小時候聽爺爺說,抗美援朝戰爭(zheng) 時運輸隊員們(men) 冒著漫天炮火也要將保障物資送到前線,如今我成為(wei) 一名汽車兵,戰疫前線就是我的戰場,我會(hui) 用使命鑄就榮光!”徐銳在他的戰疫日記中這樣寫(xie) 道。
在隊員的眼中,哪裏有險情,哪裏任務最重,哪裏就有徐銳的身影。徐銳總是跟身邊的戰友說,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多幹一點,就能早一天取得勝利。
“每當我們(men) 在路上行駛,看到地方車輛向我們(men) 鳴笛、市民為(wei) 我們(men) 點讚,我都會(hui) 感到一切辛苦都值得,青春就是用來奮鬥的!”徐銳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