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聽他們的心裏話

《同學》工作室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他們(men) 是醫務工作者,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是抗擊疫情的中堅力量。

  他們(men) 也是丈夫,是妻子,是兒(er) 女,是父母,家人是他們(men) 心中不舍的牽掛。

  張定宇,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身患漸凍症,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一直堅守在一線。1月19日,他的妻子——在武漢第四醫院工作的程琳,在工作中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住進相隔十多公裏的另一家醫院。直到三天後的晚上11點多,張定宇才擠出時間探望,卻隻待了不到半小時。“沒說太多話,都很疲憊,隻是離開時叮囑了下:保重。”談到此事,他眼圈泛了紅。令人高興(xing) 的是,經過10天的治療,程琳康複出院。得知張定宇在嚐試用血漿綜合抗體(ti) 療法來對付新冠病毒,程琳來到金銀潭醫院獻血點捐獻了400毫升血漿。

  張旃,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醫生,瞞著丈夫李明昌遞交請戰書(shu) ,申請到抗擊疫情的最前線。“個(ge) 人覺得不需要告訴,本來處處都是戰場。”在抗疫工作的同時,張旃還寫(xie) 下一紙《關(guan) 注身體(ti) 給出的信號》,叮囑一線的醫護同行做好防護。

  張海濤,空軍(jun) 軍(jun) 醫大學唐都醫院醫護人員,在除夕夜飛抵武漢。這次出征,他沒有告訴父母,怕父母擔心,但是父母還是在新聞報道中看到了他。直到初三晚上,張海濤的父母才接到兒(er) 子從(cong) 武漢打回來的第一個(ge) 視頻電話。了解到兒(er) 子在武漢的工作和生活一切順利後,他們(men) 終於(yu) 鬆了一口氣。看著兒(er) 子滿臉的疲憊,他們(men) 心疼但依舊給兒(er) 子打氣,“你是咱延安出去的娃,又是共產(chan) 黨(dang) 員,關(guan) 鍵時刻衝(chong) 在前是對的,爸爸媽媽支持你,加油!”

  郭琴,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急救中心的一名護士,堅守戰“疫”一線不幸被感染。住院治療三天退燒後,考慮到醫院床位緊張,她申請回家隔離治療。在家隔離期間,她媽媽每天將飯送到她房間門口。有時媽媽想和她多待一會(hui) 兒(er) ,就一直在她的房間門口不走,她隻好“趕”媽媽走。痊愈後,她立即重返一線。父親(qin) 得知後有點“不高興(xing) ”,郭琴有些鼻酸,“我知道他(父親(qin) )心裏是為(wei) 我感到驕傲的。”

  “挺住!我把我的外公還有媽媽都借給你了!”武漢高中生陳琪方給患者寫(xie) 的這封公開信感動了無數網友。琪方的外公劉敦禮今年73歲,是長江醫院退休後返聘的老專(zhuan) 家。疫情當前,很多年輕醫生被抽調到發熱門診,劉敦禮選擇堅守在醫院的全科門診。他說,這是一名老黨(dang) 員的擔當。“是醫生沒有哪個(ge) 往後退縮的。如果我不參加,那我這個(ge) 醫生這幾十年的生涯就會(hui) 留下遺憾。”而且,他對於(yu) 自己唯一的女兒(er) 劉凡,也有著同樣的要求。

  陳琪方的媽媽劉凡是武漢兒(er) 童醫院的醫生,其所在醫院被指定為(wei) 武漢市唯一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兒(er) 定點救治醫院。已經有19年黨(dang) 齡的劉凡在兒(er) 童呼吸及免疫係統方麵有著豐(feng) 富的經驗,她主動承擔起一線臨(lin) 床救治工作。母女倆(lia) 不能經常見麵,琪方隻能通過微信給媽媽加油。劉凡和她的同事們(men) 日夜守護在醫院,卻顧不上自己的孩子。劉凡說,“國家和社會(hui) 是我們(men) 大家的、集體(ti) 的,去維護它,是我們(men) 的職責。”

堅決(jue) 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發布時間:2020年03月13日 11:25 來源:ky体育中心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