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先士卒,忘我戰“疫”——記華中科大同濟醫院醫療隊隊長、黨支部書記鍾強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鍾強教授穿好防護服準備進入金銀潭醫院ICU病房開始工作

  “無創通氣效果相對較好,但一定要從(cong) 低壓開始逐漸提升壓力。”1月30日,還處在隔離期的湖北省專(zhuan) 家組成員、華中科大同濟醫院醫療隊隊長、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鍾強,羅列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危急重症患者管理的13條工作體(ti) 會(hui) 。“我們(men) 要不斷總結經驗,把管用、好用的治療經驗傳(chuan) 遞給更多醫務人員。”鍾強說,“齊心協力,相信我們(men) 一定能贏得這場戰‘疫’的最後勝利!”

“病人在哪裏,我就在哪裏”

  “我要上前線了。”1月11日,鍾強接到緊急通知,擔任同濟醫院第一批醫療隊隊長支援武漢金銀潭醫院。鍾強的妻子也是同濟醫院的工作人員,她告訴記者,“我知道他一定會(hui) 去,我隻有支持他”。

  “病人在哪裏,我們(men) 就在哪裏。這是每一個(ge) 醫務工作者的責任和使命。”在鍾強的感召下,其他成員也都毫不猶豫,義(yi) 無反顧地上了前線:心外科副主任醫師汪源是ECMO(人工肺)專(zhuan) 家,2003年曾經為(wei) 參加非典寫(xie) 下了請戰書(shu) ,這次接到電話就簡單地跟妻子話別;心內(nei) 科的兩(liang) 名黨(dang) 員段全爐、費宇傑原本分別從(cong) 下鄉(xiang) 三周的紅安縣、同濟醫院一直對口支援的“醫療扶貧點”巴東(dong) 縣人民醫院回來休整,但收到緊急通知就立即入隊;急診內(nei) 科臨(lin) 床護士李歡,原定於(yu) 農(nong) 曆正月初四回老家黃岡(gang) 舉(ju) 辦婚禮,得知人員緊張,毅然在“封城”之前坐上了開往武漢的末班車……

  經過國家醫療組專(zhuan) 家建議及統籌安排,鍾強所帶領的同濟醫院醫療隊被分配與(yu) 金銀潭重症ICU吳文娟教授團隊一起負責金銀潭醫院南7樓一層樓重症ICU病區的救治任務。而這一層的病人的病情都是最重的。

  病房裏已有6位急危重的病人,他們(men) 年紀普遍較大,基本在50歲以上,基礎病較多。有4位已經上了ECMO,其中3位還同時需要透析。盡管如此,指氧飽和度仍然不是特別理想。麵對複雜的病情和高強度的工作,還要警惕可能出現的感染,大家的壓力不言而喻。

  作為(wei) 負責人,連續12天,每天24小時待命,他的每一個(ge) 決(jue) 定都有可能影響疾病的進程。鍾強也感到心力交瘁,“病情麵前我們(men) 總是‘健忘’的,忘記恐懼,忘記勞累,這個(ge) 時候最考驗共產(chan) 黨(dang) 員和醫生的責任感!”鍾強說。

不讓一位醫務人員倒下

  作為(wei) 醫療組的隊長,鍾強要求年輕的隊員們(men) 一定要注重細節,對病房內(nei) 的每一個(ge) 操作都要嚴(yan) 格把關(guan) ,因為(wei) 任何一個(ge) 操作都有可能是生死之別。

  “這是一個(ge) 開放的醫療操作,有風險!”同濟醫院重症ICU護士劉偉(wei) 權回憶,他與(yu) 鍾強在金銀潭醫院重症ICU第一次查房時,看到很多重症病人都已經上了呼吸機。於(yu) 是他們(men) 立即想到,如果進行吸痰護理操作時,是需要將呼吸管路跟氣管插管斷開,再進行吸痰。特別是當病人有較強的自主呼吸時,咳嗽反射比較強,那麽(me) 帶病毒的痰液會(hui) 順著氣管插管噴射出來。這時,即使醫務人員都已做好了必要防護,但仍可能防不勝防!痰液會(hui) 噴濺到床單上、儀(yi) 器上,甚至周圍的空氣裏。

  在同濟醫院,很多其他病毒性肺炎重症患者、多重耐藥菌重症患者都使用密閉性吸痰管,有效防止交叉感染。“為(wei) 了保證病人的安全與(yu) 醫護人員的安全,我隻是一個(ge) ‘同濟經驗’的傳(chuan) 遞者!”

  金銀潭醫院很重視他們(men) 的建議,並迅速購置醫療器械。第二天,鍾強就讓劉偉(wei) 權將所有的呼吸機安裝上了密閉吸痰管,同時協助培訓所有的護士掌握操作技術。同時,他還參與(yu) 了診療指南的製定,為(wei) “氣胸並發症處理”“呼吸機的使用規範”兩(liang) 部分提供了重要參考意見。

  直到同濟醫院第一批支援醫療隊離開,金銀潭醫院沒有一位護士因被感染而倒下。

戰中練 練為(wei) 戰

  突如其來的疫情就像一場突然打響的戰鬥,考驗著醫務人員的專(zhuan) 業(ye) 素養(yang) 。從(cong) 接收病房開始,鍾強就要求醫生們(men) 必須對自己的每一個(ge) 病人了如指掌。

  “病人每天大量的注射,有很多的‘入量’,但‘出量’相對少一些,如尿液、痰液、大便等,這兩(liang) 個(ge) 量值不對等。”鍾強帶領醫療組查看病人曆史資料時發現,有的病人入量明顯高於(yu) 出量,病人身體(ti) 裏囤積了大量的液體(ti) ,對呼吸影響很大,對髒器的負荷也很大。

  大家馬上做起了數學統計、計算,將全部手寫(xie) 數據,一項項核算、匯總、統計,做成一個(ge) 電子表格的電子版。“雖然數據多,統計量大,但不可漏缺,這都是重要的臨(lin) 床資料。”

  戰中練,練為(wei) 戰。在這次應對疫情的大考麵前,醫務人員養(yang) 成了很多好習(xi) 慣,相互之間的配合也更為(wei) 默契。病房有了更詳細的電子“日報表”,患者的年齡、性別、主診斷、發熱、給氧、動脈血氣、藥物、治療、入量、出量及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一目了然。

  “人的治療、管理是一個(ge) 整體(ti) ,必須綜合考慮。”鍾強說。也正是這樣的理念,讓青年醫生們(men) 對患者的每一份資料都爛熟於(yu) 心。逐漸,病房裏的其他醫生都會(hui) 主動要一份日報表看一看,治療配合上也更順暢了。

  1月29日,一位被感染的臨(lin) 床醫生陸某恢複順利,情況穩定,核酸檢測已轉陰,從(cong) 金銀潭醫院轉回同濟醫院繼續做肺部的康複治療。

  1月24日,由於(yu) 超負荷工作,鍾強的身體(ti) 也發出“警告”信號,他不得不暫時結束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的工作,開始自我隔離。在隔離病房的他並沒有閑著,總結自己處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危重患者的經驗,給科室壓力大的青年職工打氣加油,在線回答患者的谘詢,給醫院發熱病房改造提合理化建議……“我隨時準備重返戰場!”隔離病房中的鍾強堅定地說。

發布時間:2020年03月13日 09:51 來源:中國經濟網 編輯:宿黨輝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