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林溪鎮楓木村亮周屯,第一書(shu) 記覃翔和村民在一起采摘木耳。龐革平 龔普康攝影報道
3月7日,山東(dong) 臨(lin) 沂市郯城縣廟山鎮前林村的蔬菜大棚裏,菜農(nong) 正在扶貧幹部幫助下直播賣菜。房德華攝(影像中國)
3月5日,甘肅隴南市文縣口頭壩鄉(xiang) 扶貧生產(chan) 車間,當地群眾(zhong) 正忙著加工口罩。冉創昌攝(影像中國)
核心閱讀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上指出,要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努力克服疫情影響。
紮實推進脫貧攻堅,既要啃下硬骨頭,又要應對新挑戰。各地扶貧幹部擔當責任,主動作為(wei) ,一方麵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一方麵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設立公益崗位促進貧困人口就業(ye) ,幫助售賣滯銷農(nong) 產(chan) 品,推動扶貧車間複工……紮紮實實幹工作,踏踏實實幫群眾(zhong) ,扶貧幹部在忙碌著。
設立公益崗
優(you) 先解決(jue) 貧困戶務工就業(ye)
人物:重慶奉節縣安坪鎮勞動保障服務所所長熊媛
前幾天,熊媛整理好手裏的一遝合同,長舒了一口氣。15份合同不厚,對應的每個(ge) 崗位卻都給困難家庭救了急、解了難。
熊媛是重慶奉節縣安坪鎮勞動保障服務所所長。今年春節以後,鎮上的工作人員為(wei) 防疫幾乎天天加班。衛生消毒、卡口值守、防疫知識宣傳(chuan) 、入戶排查……熊媛和同事們(men) 忙得腳不沾地,村民楊發青在家也閑不住,心裏毛焦火辣的。楊發青是安坪鎮下壩社區居民,全家收入都靠丈夫外出打工,一年收入一兩(liang) 萬(wan) 元。
“有疫情,一直沒法出門。掙不到錢,娃兒(er) 學費咋辦?”楊發青心裏愁得很。
“能不能開發一些防疫公益性崗位,給鎮裏防疫工作招收一支生力軍(jun) ,也能為(wei) 楊發青這樣的困難家庭帶來一些收入,緩解燃眉之急呢?”熊媛有了主意。
恰巧縣裏又下發了文件,鼓勵鄉(xiang) 鎮臨(lin) 時招收當地人員,充實一線力量。於(yu) 是,安坪鎮拿出了15個(ge) 崗位,由各村和社區推薦人選,再由鎮上來審核。
“人選上向貧困戶和就業(ye) 困難家庭傾(qing) 斜。”熊媛介紹說,由鎮政府和15名村民簽訂合同,從(cong) 2月起直到疫情結束,向每人每月提供1700元的崗位補貼。
每天早上8點,楊發青準時到崗,穿好防護服,戴上口罩,背上噴霧器,開始沿途噴灑消毒藥物。她步子不緊不慢,幹得細致認真。
目前,奉節縣已開發出399個(ge) 防疫公益性崗位,有85名貧困人員受益。不久前,重慶市扶貧辦也增設一批臨(lin) 時公益性崗位,優(you) 先安排因疫情暫時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ye) 。
用好互聯網
解決(jue) 扶貧產(chan) 品滯銷問題
人物:江西信豐(feng) 縣嘉定鎮扶貧辦副主任鄧子東(dong)
合上電閘,扳動開關(guan) ,自動式大棚卷簾機“呼啦啦”地轉了起來。一縷金燦燦的陽光穿過塑料薄膜,打在大果尖椒上,綠意蔥蘢。
江西信豐(feng) 縣嘉定鎮山塘村村民張學軍(jun) 在自家蔬菜大棚裏早早就忙活上了,經銷商今天上門收購,得趕緊把尖椒采摘下來包裝好。不多時,豆大的汗珠便掛滿了額頭。“多虧(kui) 了小鄧幫忙,我這尖椒才沒爛在地裏。”
張學軍(jun) 口中的“小鄧”名叫鄧子東(dong) ,是嘉定鎮扶貧辦副主任。
8畝(mu) 大果尖椒是張學軍(jun) 家的唯一收入來源,雖然長勢喜人,張學軍(jun) 卻高興(xing) 不起來,“趕上了疫情,根本招不到工人來收。”
了解情況後,鄧子東(dong) 上門幫忙。“才不到一個(ge) 月,就有近4000斤尖椒賣不出去,大棚租金、農(nong) 藥化肥、水費電費……”張學軍(jun) 眉頭緊鎖,掰著手指頭算起了賬。
鄧子東(dong) 耐心聽完,起身便給老張拍照片,“我微博粉絲(si) 有100多萬(wan) ,把你的情況發到網上,準能找著銷路!”
哢嚓哢嚓……遠景、近景、特寫(xie) ,鄧子東(dong) 一一拍下,當天傍晚即通過嘉定鎮政府微信公號和自己的微博將求購信息發布出去。第二天一早,張學軍(jun) 的電話就打來了。
“了不得啊!一晚上接了18個(ge) 電話,都是要來買(mai) 尖椒的。”張學軍(jun) 喜出望外。
在張學軍(jun) 的協調下,山塘村特事特辦,對前來收購的運輸貨車予以放行,張學軍(jun) 的尖椒陸陸續續賣出了4000多斤。
“疫情防控不得馬虎,但防止貧困戶返貧也很重要。”鄧子東(dong) 忙前忙後,為(wei) 張學軍(jun) 聯係了多家經銷商,確保長期收購、持續兜底。
搭上頭班車
支持扶貧車間恢複生產(chan)
人物:河南柘城縣慈聖鎮肖莊村第一書(shu) 記翟濱
“嗒嗒嗒,嗒嗒嗒……”走進村頭的扶貧車間,一陣電動縫紉機的工作聲傳(chuan) 來。戴著口罩的工人們(men) 裁剪、鎖邊、包裝,一絲(si) 不苟。
“一定要注意酒精和消毒液不能混用。酒精拿來擦拭工作台,消毒液可以消毒殺菌,門口也不能落下。”河南柘城縣慈聖鎮肖莊村第一書(shu) 記翟濱正在向車間負責人交代防疫事宜。
受疫情影響,本該春節後就複工的扶貧車間遲遲未能開門。“在這裏工作的都是本村的貧困戶,一天不上班,他們(men) 就少一份收入,但疫情防控也不能鬆懈。”一個(ge) 多月來,翟濱說自己一刻不得閑。年前,他來回奔波走訪慰問村裏的貧困戶,為(wei) 他們(men) 送來生活必需品。年後,為(wei) 應對疫情,他又想方設法為(wei) 村裏解決(jue) 紅外測溫儀(yi) 、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控物資。
幸運的是,肖莊村至今尚無確診或疑似病例。2月中旬,柘城縣下發分區域、分種類、分時段複工通知,翟濱琢磨著做足準備,爭(zheng) 取搭上頭班車。
製定複工方案、給車間消毒、備齊防控物資、對工人進行防疫培訓……一步步完成後,翟濱向鎮裏提出複工申請。經過驗收後,扶貧車間正式開工。
車間負責人介紹,現在布藝衣櫃需求量很大,預計一個(ge) 月出貨量達4萬(wan) 多個(ge) ,銷售額50多萬(wan) 元。“出了家門進車間,掙錢脫貧,又沒有風險。”村民付賽飛很滿足,現在他一個(ge) 月能有4000多元收入。
“脫貧攻堅在路上,這個(ge) 車間就是貧困戶的希望。”檢查完畢,翟濱又趕回村委研究下一步工作方案。
摸查重點戶
對接省外企業(ye) 用工需求
人物:雲(yun) 南永德縣亞(ya) 練鄉(xiang) 文化村第一書(shu) 記李春翔
布穀聲聲,雲(yun) 南臨(lin) 滄永德縣亞(ya) 練鄉(xiang) 文化村田疇沃野,一台台農(nong) 耕機正翻耕、平整土地。“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不能誤了農(nong) 時。”春季生產(chan) 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駐村第一書(shu) 記李春翔的眉頭終於(yu) 舒展開來。
文化村本來定於(yu) 去年實現高質量脫貧出列,正等待第三方評估,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luan) 了這個(ge) 節奏。
本來想多去村民家走走,看年後可以從(cong) 哪些方麵再鞏固下。“為(wei) 了防控疫情,我們(men) 調整了工作方式。”很快,在李春翔的牽頭下,文化村微信群建立起來,群裏有駐村工作隊員、村兩(liang) 委的幹部、重點建檔立卡戶、致富帶頭人。
李春翔和駐村工作隊員分好工,對重點關(guan) 照的貧困戶開展摸查。“老蘇家去年好不容易脫了貧,但因為(wei) 疫情卻有返貧的風險。”李春翔口中的老蘇原來是文化村的建檔立卡戶,家有五口人。李春翔協調來資金幫助老蘇發展養(yang) 殖業(ye) ,他的兩(liang) 個(ge) 兒(er) 子參加技術培訓後,都去了外省務工,給家裏增收不少。但疫情一來,兩(liang) 個(ge) 兒(er) 子一直沒能回工廠上班。
像老蘇這樣的情況,並非個(ge) 例。最近,李春翔正忙著對接各種省外企業(ye) 的用工需求,同時打聽著縣裏組織人員集中返崗的情況。“縣裏也建立了外出務工人員檔案,統一組織專(zhuan) 車幫大家返程複工。”
前兩(liang) 日,李春翔剛剛送老蘇的大兒(er) 子去了東(dong) 莞,很快他的二兒(er) 子也要去南京。複工的企業(ye) 越來越多,村民們(men) 又看到了希望。“我們(men) 一定會(hui) 安全、及時地將他們(men) 送進工廠。”李春翔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