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們用特有的溫柔細膩,給患者帶來溫暖和慰藉——戰疫前線,巾幗不讓須眉

ky体育中心 打印 糾錯
微信掃一掃 ×
收聽本文 00:00/00:00

  武漢戰疫一線,巾幗不讓須眉。女醫生、女護士、女警察、女幹部……她們(men) 的身影閃耀在抗疫前線每一個(ge) 陣地上,用特有的溫柔和細膩,給患者帶來溫暖、給人們(men) 帶來慰藉。

  醫療隊裏的“專(zhuan) 家媽媽”

  深夜,火神山醫院依然燈火通明,這裏是與(yu) 病毒決(jue) 戰、與(yu) 時間賽跑的戰疫前沿陣地。

  軍(jun) 隊支援湖北醫療隊中,5名專(zhuan) 家組成的“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格外引人注目。陳萍是專(zhuan) 家黨(dang) 員突擊隊中唯一的女性,也是最年長的,醫療隊裏的年輕隊員都喜歡叫她“專(zhuan) 家媽媽”。作為(wei) 國內(nei) 第一批感控專(zhuan) 家,她在傳(chuan) 染病感染控製方麵有著豐(feng) 富經驗。

  此次武漢抗擊疫情,她的一個(ge) 重要任務就是確保“零感染”,把隊員一個(ge) 不少帶回去。為(wei) 此,她將醫院“感染監測係統”帶到一線,建成了防護監測“天眼”,時刻觀察醫護人員進出病區流程是否規範,不放過任何可能導致問題的隱患。

  有一次,守在監控器前的陳萍發現異常:一名護士從(cong) 汙染區出來,站在原地不動,有點不知所措。陳萍通過語音問她發生了什麽(me) 情況,她沒有說話。通過反複溝通得知,這名護士因過於(yu) 疲勞發生了嘔吐,口罩裏麵的嘔吐物讓她非常難受。

  陳萍立刻對她說:“不要慌,你慢慢地轉過身去,看牆上的流程一步一步脫掉防護服,動作盡量輕柔,趕快出來。”在陳萍指導下,她最終脫掉防護服,最後才把口罩打開。陳萍看到她的眼睛紅了,告訴她:“不用擔心,雖然嘔吐了,但是脫衣過程很規範,不會(hui) 感染的。”這名護士這才安心地去洗澡間。

  陳萍像媽媽一樣愛隊員,隊員也像愛媽媽一樣愛她。

  一天深夜,忙碌了一整天的陳萍從(cong) 火神山醫院走出來的時候,下起了雨。一名護士見陳萍沒帶雨衣,就把自己的雨衣脫下來遞了過去。陳萍於(yu) 是摟著這位護士一人一隻袖子穿上雨衣,並肩走向雨中的大巴車……

  讓方艙患者樂(le) 觀度過每一天

  3月5日淩晨2點,距金銀潭醫院僅(jin) 一街之隔的東(dong) 西湖區武漢客廳方艙醫院B艙內(nei) ,民警張錦星和她的搭檔正在病床間的走廊上輕聲巡視,生怕吵醒熟睡的病人。22歲的張錦星是武漢全市方艙醫院中最年輕的執勤民警,也是方艙內(nei) 僅(jin) 有的兩(liang) 名女警察之一。“好多患者都把我當女兒(er) 一樣看待。”張錦星笑著說。

  2月6日晚,接到武漢市公安局東(dong) 西湖分局征集方艙醫院核心區執勤人員通知後,張錦星立刻撥通了父母的電話:“我想報名參戰。”媽媽比較擔憂,但爸爸沉默片刻後表態支持,他送給女兒(er) 幾句話:“不念過往,不畏將來,隻問耕耘,不問收獲,風雨兼程。” 一夜無眠,天亮時,她鄭重地遞交了請戰書(shu) :“此次入駐方艙的決(jue) 定是責任使然……我也想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青春發光,奮戰在黨(dang) 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我第一天進艙,就和很多女患者混熟了。”張錦星說。患者熊女士為(wei) 張錦星點讚:“每次我們(men) 拜托她買(mai) 東(dong) 西,她都是自己先行墊付,而且對我們(men) 幾乎是有求必應。”

  執勤時,她看見一個(ge) 老婆婆哭得非常傷(shang) 心,醫護人員正在安慰她。她走上前一問,了解到婆婆的老伴因為(wei) 新冠肺炎病情加重去世了,她沒辦法送他最後一程。張錦星就和護士一直陪著她、勸慰她。

  “漸漸地,我和很多患者都成了好朋友,我們(men) 一起聊天,還會(hui) 和他們(men) 拍自拍、拍短視頻……我會(hui) 以當下比較新潮的方式,讓病人排解壓力,樂(le) 觀地度過在方艙內(nei) 的每一天。” 張錦星說。

  隔離病房裏的“臨(lin) 時媽媽”

  3月3日上午10點半,隨著音樂(le) 響起,武漢兒(er) 童醫院內(nei) 科樓18樓病區一下子熱鬧起來,孩子們(men) 都從(cong) 病房裏跑了出來,在病區的走廊做起早操。孩子們(men) 的“臨(lin) 時媽媽”周麗(li) 在一旁邊引導做操邊糾正孩子們(men) 的動作。

  在武漢兒(er) 童醫院,由於(yu) 不少患兒(er) 的父母、家人也被感染,需要隔離或住院治療,一些孩子隻能獨自住院。這個(ge) 病區裏,就有十來名沒有家長陪護的小朋友,他們(men) 年齡從(cong) 5歲多到14歲不等。為(wei) 了照顧這些孩子,病區專(zhuan) 門成立了由7位高年資護士組成的陪護組,周麗(li) 是陪護組組長,也就成了這群孩子的“臨(lin) 時媽媽”,不僅(jin) 要監測患兒(er) 病情,還要照顧他們(men) 的生活起居、輔導作業(ye) 。

  40床的飛飛是病區裏最小的患者,隻有5歲多,還在上幼兒(er) 園。剛來這裏時,由於(yu) 爸爸媽媽也被隔離治療不能來陪護,孩子非常不安。誰跟她講話她都不理睬,藥也不吃,情緒激動了還會(hui) 發脾氣,摔手裏的東(dong) 西,讓護士們(men) 傷(shang) 透了腦筋,大家為(wei) 她費了不少心思。

  周麗(li) 對飛飛一直保持著耐心,飛飛不說話,她就堅持每天跟飛飛聊天;飛飛想吃糖果,她下班後就到處找糖果店給飛飛買(mai) 糖。慢慢地,飛飛打開了心扉,不僅(jin) 乖乖地吃藥,還主動跟周麗(li) 分享起跟媽媽出去玩的經曆,拿起畫筆畫起了小豬佩奇,再也不哭鬧了。

  3月2日,是飛飛的生日,周麗(li) 和同事們(men) 又張羅著給她舉(ju) 辦了一個(ge) 小小的生日祝福儀(yi) 式,讓飛飛開心極了。“我也是兩(liang) 個(ge) 孩子的媽媽,在這個(ge) 特殊時期,他們(men) 的媽媽雖然不在身邊,但愛和關(guan) 懷不能缺失,能夠當他們(men) 的臨(lin) 時媽媽,我感到很快樂(le) 。”周麗(li) 說。

  “無疫社區”是我最大的節日心願

  “我們(men) 社區3864戶中隻有5例確診,其中3例已出院轉入隔離點。”談起如今的社區防控形勢,武漢市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杜雲(yun) 興(xing) 奮地說。

  社區防控總體(ti) 有序,杜雲(yun) 將之歸結為(wei) 一個(ge) “早”字。過年期間,杜雲(yun) 就發動社區內(nei) 有醫護工作經曆和醫學知識背景的居民,建立“居民問診”微信群,線上為(wei) 居民答疑解惑。

  “當時社區有居民感冒發燒來社區谘詢,我是全科醫生出身,又看了不少醫護人員如何在家救治的帖子,就開導他們(men) 先在家觀察,並告知如何用藥。”杜雲(yun) 說,隨著前來谘詢的居民越來越多,她便考慮將轄區醫務人員都納入居民群裏,如今群裏已有6位醫護人員和一位心理谘詢師,一對一輔導居民在家防疫。

  用好轄區資源,釋放了社區自治潛能。“當時有11名居民出現發燒症狀,通過在線居民問診在大年初四前後先後退燒。”杜雲(yun) 說。

  考慮到社區有4個(ge) 出入口,人員進出雜亂(luan) 無章,杜雲(yun) 和社區幹部討論後,早在2月6日便隻留一個(ge) 出入口進出。如今回頭看,嚴(yan) 控進出大大降低了社區居民被感染的風險。

  這兩(liang) 天杜雲(yun) 開始忙著籌備為(wei) 社區女同胞在線上過“三八”婦女節的活動。“往年這一天會(hui) 和轄區婦女在社區開展各種活動,今年我們(men) 把活動搬到線上,讓大家也能開心過節。”杜雲(yun) 說,自己最大的節日心願就是社區早日成為(wei) “無疫社區”,居民都能健康平安。

  “感覺自己渾身都是勁”

  “今天由於(yu) 醫院要改造,我們(men) 連夜將醫院的物資進行了轉移。”3月5日晚上9點半,剛從(cong) 武漢市第三醫院回來的李珊珊說。當天上午9點,李珊珊就到了醫院,一直忙到晚上9點。清點醫用物資、登記、搬運,年過五旬的她不覺得累,“我感覺自己渾身都是勁,隻希望疫情早點結束!”

  春節前夕李珊珊的兩(liang) 個(ge) 同學突然“失蹤”。多方打聽後才知道,他們(men) 感染新冠肺炎住進了ICU。李珊珊心裏很難過,她暗暗下了決(jue) 心:“我一定要盡自己的努力去幫助醫生護士,幫助他們(men) 就是幫助在生死邊緣的患者!”

  “我報名去做誌願者是瞞著丈夫和兒(er) 子的,主要是怕他們(men) 擔心。”李珊珊笑著說,一開始她在朋友圈發做誌願者的照片都是屏蔽家人的。朋友看到了,告訴了丈夫。武漢市第三醫院每天接收的捐贈物資都由她清點和記錄,有的時候還要幫著給國內(nei) 外捐贈者寫(xie) 感謝信。由於(yu) 她有在媒體(ti) 工作的經驗,擅長拍照,誌願者團隊還邀請她去拍照,做宣傳(chuan) 。“小夥(huo) 伴們(men) 都很體(ti) 貼我,不讓我幹重活。”她說,但有時候遇到物資很多而人手不夠的情況,她也會(hui) 上去搬運和分發。到現在,她已與(yu) 家人一個(ge) 多月沒見麵了,“我每天通過視頻報平安,期待勝利的那一天早日到來!”

發布時間:2020年03月08日 09:56 來源:人民日報 編輯:田延華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