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廣大醫護人員挺身而出,夜以繼日奮戰在治病救人最前線。其中,更有不少經曆非典戰役的白衣戰士,再次衝(chong) 上抗疫戰場。
近日,我們(men) 走近5位參與(yu) 這兩(liang) 次戰役的白袍勇士,聆聽他們(men) 的火線故事。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郭亞(ya) 兵
麵對危險,他先來
今年57歲的郭亞(ya) 兵,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內(nei) 科副主任,是首批廣東(dong) 支援湖北醫療隊領隊,也是醫療隊中年齡最大的。但不論是進病區、值班,還是取咽拭子、會(hui) 診,他總有一句口頭禪:我先來!
2003年,郭亞(ya) 兵北上小湯山抗擊非典。今年除夕夜,郭亞(ya) 兵再次領命,帶著首批133名醫護人員馳援武漢。
抵達之後,來不及休息,郭亞(ya) 兵就馬上與(yu) 對口的漢口醫院對接。他帶頭當起了保安、清潔工、運輸員。“一個(ge) 氧氣瓶100來斤,隻夠用1小時,一個(ge) 病人需要三五個(ge) 氧氣瓶,每天至少要運五六十瓶氧氣。”不顧年事已高,郭亞(ya) 兵推著氧氣瓶就跑。
1月26日,醫療隊接手病區第一個(ge) 值班日,郭亞(ya) 兵先填上了自己的名字。
如今,新入院病人數逐漸下降,病區情況日趨穩定。郭亞(ya) 兵繼續每天堅持督導值班,嚴(yan) 格要求進出隔離病房的醫護人員一對一互相督促檢查。“要像17年前一樣,把隊伍平安帶回廣東(dong) ,這是我的承諾。”郭亞(ya) 兵說。
軍(jun) 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宋立強
“眾(zhong) 誌成城才能打勝仗”
“我是黨(dang) 員,我要去一線!”17年前,33歲的宋立強主動請纓,奔赴小湯山。“危難當頭,我不上誰上?”50歲的他再次請戰,趕往武漢。
除夕夜,空軍(jun) 軍(jun) 醫大學西京醫院呼吸科醫生宋立強,作為(wei) 第一批軍(jun) 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一員,來到江城。
宋立強在重症肺炎及急性肺損傷(shang) 領域研究攻關(guan) ,曾專(zhuan) 程前往國外學習(xi) 重症監護醫學先進技術和前沿知識,牽頭成立了西北呼吸危重症聯盟及西京醫院呼吸機培訓學院。一位已入院10多天,既往有高血壓、陳舊性心梗及心功能不全等基礎疾病的78歲重症患者,在宋立強和團隊的精心治療下,徹底脫離呼吸機,轉危為(wei) 安。
除了與(yu) 同事一道會(hui) 診、查房、值班,在短暫的休息時間,他還耐心答複武漢當地一些醫生發來的病例疑問。一些患者通過微信、熱線聯係,向他谘詢治療意見,請他分析胸部CT檢查結果,他都毫無保留地答複。
“眾(zhong) 誌成城才能打勝仗!”這位有著30年黨(dang) 齡、33年軍(jun) 齡的革命軍(jun) 人字字鏗鏘。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彭誌勇
“黨(dang) 齡30年,理應衝(chong) 在前”
“與(yu) 非典相比,新冠肺炎病毒更狡猾、更容易傳(chuan) 播,不能有絲(si) 毫懈怠。”3月4日,彭誌勇告訴記者。
彭誌勇是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參與(yu) 過2003年非典和2016年禽流感疫情救治任務。他嚴(yan) 格按照傳(chuan) 染病防治原則,在1月初就對中南醫院ICU進行了改造,要求所有醫護人員嚴(yan) 格規範流程,連防護服穿幾層、分多少個(ge) 步驟都有具體(ti) 規定。
“從(cong) 1月6日開始,我們(men) ICU的150餘(yu) 名醫護人員全員上崗,24小時輪班。”彭誌勇說。1月28日,中南醫院用ECMO(體(ti) 外膜肺氧合)成功救治的第一例重症患者康複出院。迄今為(wei) 止,醫院已使用ECMO進行了15次搶救。
從(cong) 1月6日起,彭誌勇幾乎24小時都在科室。他每天工作12個(ge) 小時以上,累了就在辦公室沙發上靠一會(hui) 。除了本單位ICU,他們(men) 還要負責雷神山醫院兩(liang) 個(ge) ICU。“我是科主任,黨(dang) 齡30年,理應衝(chong) 在前,發揮先鋒模範作用。”
華中科大同濟醫院李樹生
“理性與(yu) 信心至關(guan) 重要”
“目前危重症病患在減少,已出現空床情況。”3月5日下午,結束一場會(hui) 診後,李樹生回答記者提問時說。
去年12月底,華中科大同濟醫院急診科主任李樹生承擔起發熱門診接診工作,至今已在抗疫一線連續奮戰兩(liang) 個(ge) 多月。
2003年非典期間,作為(wei) 教育部在全國抽調的7名醫學專(zhuan) 家之一,李樹生被派遣到北京給各高校普及防治知識。這一次,麵對大量湧入的發熱患者,李樹生和團隊沒有害怕猶疑。“在傳(chuan) 染病麵前,最重要的是讓老百姓認識到疾病如何傳(chuan) 播、怎樣才能做好防護。”李樹生說,“理性與(yu) 信心至關(guan) 重要。”
17年來,李樹生身份變了,不變的是抗擊疫情的決(jue) 心和信念。“17年前,我們(men) 能戰勝非典;在醫學技術和醫療設備不斷進步的今天,我們(men) 也一定能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
江蘇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賈曉民
“快退休也要竭盡所能”
“我的經驗可以幫助其他科室的醫護人員以最快的速度補上呼吸科知識。”年近60歲的賈曉民是江蘇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呼吸內(nei) 科教授。早在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他就是徐州市非典防治專(zhuan) 家組成員,積累了豐(feng) 富的呼吸科傳(chuan) 染病防護經驗。
得知濟和醫院急需醫護人員支援,賈曉民大年初一就趕到武漢。這家醫院,是蔡甸區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收治了200多名確診患者。
賈曉民的到來,解了他們(men) 的燃眉之急。感染區醫護人員大多是從(cong) 其他科室抽調,缺乏傳(chuan) 染病防控經驗。剛到醫院,賈曉民就提出分隔汙染區和清潔區,防止交叉感染。他還迅速組織培訓醫護人員,現場示範如何正確穿戴防護裝備,如何觀察患者的呼吸頻率、缺氧狀況等。
“快退休也要竭盡所能,為(wei) 抗擊疫情出力。”賈曉民說。
關(guan) 於(yu) 我們(men) 聯係我們(men) 網站地圖 用戶調查
ky体育中心 版權所有